离心导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7599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离心导叶,属于烟气除尘环保设施技术领域。包括一由上部的直管体和下部的喇叭体共同构成的本体;一组螺旋状的叶片,间隔分布在所述本体的外壁上,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叶片的螺旋方向朝向逆时针方向。优点:由于开创性将一组叶片的螺旋方向朝向逆时针方向,从而理顺了南半球的流体惯性作用力与旋转离心的关系,使配备有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的离心导叶的旋风器在旋流除尘器上发挥理想的对烟尘颗粒的分离作用,使旋流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提高10-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烟气除尘环保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离心导叶,应用于钢铁行业例如球团厂、焦化厂、烧结厂以及火力发电企业收集烟气粉尘的旋流式除尘器上,作为构成旋流式除尘器的旋风器的部件之一。
技术介绍
上面提及的旋流式除尘器通常称为旋流除尘器或旋风除尘器,具体可以参见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444765A (—种旋流除尘器的风量控制装置)和CN101474601A (可调节风量的旋流除尘器)以及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481419Y (除尘器)。在并不限于所举的除尘器上配套有旋风器,旋风器通常由旋风子、离心导叶和导气管这三个部件组合构成,对此除了可参见上述例举的专利申请外,还可参见CN2322687Y公开的旋风器、CN1931442A揭示的旋风器等专利文献。而离心导叶的结构可参见并不限于以下所举的文献CN201058306Y (离心导叶)、CN101073791A (离心导叶)以及CN3098137S (该专利称离心导叶为“旋风器的导向器”),等等。离心导叶的功用是将含尘空气(或含尘烟气)中的烟尘颗粒分离,在旋风子(也称旋流筒体)内沉降进入集灰斗。离心导叶的叶片数量、叶片的后倾角以及离心导叶本体的形状等都会对除尘效果即对烟尘颗粒的分离效果产生相应的影响。已有技术中的离心导叶的叶片的螺旋方向都是朝向右的,对此可以由上述专利文献印证,并且还可由大量的应用实践印证。然而,叶片右旋即朝着顺时针方向旋的离心导叶在不同的地区使用尤其是在南半球使用会暴露出烟尘颗粒分离效果不尽人意的弊端。本申请人在出口至南半球国家的除尘器上由于使用了离心导叶的叶片的螺旋方向向右的旋风器,结果使成套除尘器表现出了明显逊色于北半球的除尘效果。为此,本申请人向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专家进行了咨询并且还进行了数次“会诊”,但结果均被认为是安装因素引起的。围绕同一结构、按同一工艺制造并且由同样的安装工安装的除尘器在不同的地区即在南、北半球出现除尘效率明显差异现象,本申请人作了无限次数排查性实验,终于找出了原因在于离心导叶的结构不合理。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影响,这一特点决定了在南半球由地心引力引起的流体惯性运动是逆时针方向的,如果继续使用适用于北半球的离心导叶的叶片右旋,那么会使流体惯性作用力与其螺旋方向相反,从而阻碍流体的运动,结果导致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下降。然而,这一问题恰恰长期以来未能为人们有所意识。据于上述分析,本申请人对已有技术中的离心导叶按照南半球的使用实际作了改进,并且在保密措施下实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别于在北半球使用而藉以适合南半球使用的得以显著改善旋流除尘器的除尘效率的离心导叶。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离心导叶,包括一由上部的直管体和下部的喇叭体共同构成的本体;一组螺旋状的叶片,间隔分布在所述本体的外壁上,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叶片的螺旋方向朝向逆时针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一组叶片的数量为5-12片。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叶片的上部延伸有一叶片凸缘, 该叶片突缘探出叶片的外边沿。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叶片呈瓦形。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叶片的数量为8-10片。在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叶片中,相邻叶片之间的上部的距离与下部的距离是不同的,其中,上部的距离比下部的距离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受传统设计思维的影响,克服了技术偏见,开创性将一组叶片的螺旋方向朝向逆时针方向,从而理顺了南半球的流体惯性作用力与旋转离心的关系,使配备有本专利技术结构的离心导叶的旋风器在旋流除尘器上发挥理想的对烟尘颗粒的分离作用,使旋流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提高10-14%。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专利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专利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实施例1 请见图1,给出了一本体1,该本体1由上部的直管体11 (也可称直筒体)和下部的喇叭体12共同构成,由直管体11与喇叭体12而使本体1的外壁构成一个抛物面,该抛物面十分有助于改善(改变)含尘空气进入本体1内的进入角或称切入角。在本体1的外壁上以等距离间隔方式构成有即结合有一组螺旋状的叶片2,在本实施例中,一组螺旋状的叶片2的数量为八枚,相邻叶片在本体1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45°。由于本体1的外壁形成有抛物面,因此相邻叶片2之间的上部的距离与下部的距离是不相等的,即相邻叶片2之间的上部的距离比下部的距离大,如此设计有利于含尘空气的集聚,当含尘空气即烟气经过叶片2后流速会逐步加快而藉以获得理想的离心力,使更多的粉尘颗粒从烟气分离并且从旋风子内沉淀进入集灰斗。本专利技术在克服传统的设计理念所存在的欠缺的前提下,依据地球南、北半球对流体惯性作用力相异的的并且通常不会被人们引起注意的特点而将前述的叶片2的螺旋方向设计成适合于南半球流体惯性作用力的向左旋的结构,并且在每枚叶片2的上部延伸有一叶片凸缘21,叶片凸缘21探出叶片2的外边沿22。该叶片凸缘21的作用是方便地将离心导叶安顿于旋风子上。 示意在图1中的叶片2上的箭头3表示流体的方向,即流体方向为左旋。由图1所示,一组叶片2的形状均呈瓦形,或称铲子形状。由本实施例得到的离心导叶在保密措施下并且在南半球作了试验,具体是将其与旋风器组合,再安装到相同的旋流除尘器上,结果惊人地表现出了除尘效率提高10-14%的技术效果(相对于右旋的叶片2而言)。也就是说,如果在南半球使用北半球的右旋叶片,则除尘效率会降低10-14%。实施例2: 图略,仅将一组叶片2的数量改为12片,相邻叶片2之间围绕本体1的圆周方向相隔 30°,叶片2的数量如果超过12片,则反而会影响含尘空气的流通面积。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实施例3 图略,仅将一组叶片2的数量改为5片,相邻叶片2之间围绕本体1的圆周方向相隔 72°,叶片2的数量如果少于5片,那么虽然有利于增加含尘空气的流通面积,但不利于含尘空气的流速加快。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应用例请见图2,给出了旋流除尘器4的上、下托板41、42、包含有本专利技术的离心导叶431以及旋风子432和导气管433组合构成的旋风器43,含尘空气即含尘烟气从上、下托板41、42之间经离心导叶431进入旋风子432,颗粒尘埃在旋风子432的内壁回旋并沉降到下部的集灰斗中,而分离了烟尘颗粒后的烟气即洁净空气从导气管433导出到上托板41的上方的回气腔内回用。由于是旋流除尘器4的工作原理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可以详见CN10444765A、 CN101474601A以及CN101073791A,因此本申请人不再作过于详细的说明。权利要求1.一种离心导叶,包括一由上部的直管体(11)和下部的喇叭体(12)共同构成的本体 (1);一组螺旋状的叶片(2),间隔分布在所述本体(1)的外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叶片(2)的螺旋方向朝向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导叶,包括一由上部的直管体(11)和下部的喇叭体(12)共同构成的本体(1);一组螺旋状的叶片(2),间隔分布在所述本体(1)的外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叶片(2)的螺旋方向朝向逆时针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克宇范雪峰陈方钱义龙束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华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