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澄清专利>正文

高效纤维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710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纤维过滤器,包括:一罐体:在罐体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的一滤前水进水管和一滤后水出水管;一在罐体内设置的纤维支撑装置;一纤维束;一纤维束牵引体,该纤维束的一端固定在纤维支撑装置上,另一端与牵引体连接;在纤维束之间设置的至少一个胶囊、一向胶囊充排流体的导管;在胶囊的靠近滤前水进水管一侧设置一辅助支撑装置,一填充纤维束一端悬挂在辅助支撑装置上,另一端与牵引体相连。由于避免了滤层短路的弊端,显著提高了过滤精度和截污容量。(*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胶囊调节式纤维过滤器的改进,特别是对纤维滤层的改进。“介质的过滤方法及设备”专利(专利号87100467)公开了一种过滤方法及设备,即以纤维束为滤料,在由纤维束构成的滤层内设置胶囊,用于调节滤层的密度。主要缺点为过滤时由于胶囊膨胀使胶囊的靠近滤前水进水管一侧纤维层出现空洞,造成滤层短路,降低了截污容量,恶化出水质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过滤层稳定的高效纤维过滤器。本技术的纤维过滤器,包括一罐体;在罐体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的一滤前水进水管和一滤后水出水管;一在罐体内设置的纤维支撑装置;纤维束;纤维束牵引体,纤维束的一端固定在纤维支撑装置上,另一端与牵引体连接;在纤维束之间设置的至少一个胶囊、一向胶囊充排流体的导管;一空气分配装置;一与空气分配装置连接的进气管;在胶囊的靠近滤前水进水管一侧设置一辅助支撑装置,一组填充纤维束一端悬挂在辅助支撑装置上,另一端与牵引体相连。辅助支撑装置的设置方案包括辅助纤维支撑装置固定在胶囊靠近滤前水进水管一侧的端头上;辅助纤维支撑装置固定在罐体上;在胶囊内设有一与导管连通的支撑管,辅助纤维支撑装置固定支撑管上;在胶囊内设有一与导管连通的支撑管,支撑管的另一端与一固定在罐体上的支撑柱连接,辅助纤维支撑装置固定支撑柱上。本技术的高效纤维过滤器由于克服了滤层短路的弊端,显著提高了过滤精度和截污容量,同时在保证过滤精度和工作周期的前题下可进一步提高过滤流速。可广泛用于各种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以及废水的过滤处理,可满足对过滤精度和流速的各种要求。也可用于对其它流体的过滤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辅助纤维束支撑装置与胶囊连接的一种方式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参见图1,本技术的过滤器包括一罐体8;在罐体8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的一滤前水进水管14和一滤后水出水管1;一在罐体8内设置的纤维支撑装置5;一纤维束7;一纤维束牵引体10,该纤维束7的一端固定在纤维支撑装置5上,另一端与牵引体10连接;在纤维束之间设置的至少一个胶囊6、一向胶囊充排流体的导管,该导管包括一胶囊连接管4和一胶囊充排水管3;一空气分配装置11;一与空气分配装置11连接的进气管12;在胶囊6的靠近滤前水进水管14一侧设置一辅助支撑装置9,也可以称为填充纤维束支撑装置9,一填充纤维束27一端悬挂在辅助支撑装置9上,另一端与牵引体10相连。在罐体8的上部设置一排气管22和一上部配水装置2,在罐体8的下部设置一下部配水装置13。支撑装置9可以固定在胶囊端头上,也可以用支撑柱固定在罐体上。纤维束向下牵引体10可用重坠,纤维束向上牵引体19可用浮子,见图4-6。工作原理图1所示的过滤器为上向流,过滤时,在胶囊6内充入一定体积的水(或其它流体),靠近纤维支撑装置5的纤维滤层被压缩,滤前水自滤前水进水管反洗排水管14进入罐体8,通过配水装置均匀分配通过纤维滤层,滤后清水通过配水装置、滤后水出水管反洗进水管1流出;清洗时,排出胶囊6内的水,纤维滤层被放松,清洗水自滤后水出水管反洗进水管1进入罐体8,通过配水装置均匀分配通过纤维滤层,清洗排水通过配水装置、滤前水进水管反洗排水管11排出。压缩空气自进气管12进入罐体8,通过空气分配装置11均匀分配通过纤维滤层擦洗,最后通过罐体8上部排气管22排出。图2与图1类似,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未特别指出的与图1相同的部件未给出标号,图3-5所示实施例与图2类似,下面不再特别提出。图2与图1一样,同为上向流,不同的只是胶囊内有支撑管20,辅助纤维束支撑装置9固定在胶囊一端的情况。辅助纤维支撑装置9固定在胶囊6靠近滤前水进水管14一侧的端头上。图3为辅助纤维束支撑装置9与胶囊6一端连接的情况,螺栓18与填充纤维束支撑装置连接件16可制成一体,填充纤维束支撑装置9通过螺栓18、螺母17、填充纤维束支撑装置连接件16与胶囊端头连接件15连接,填充纤维束支撑装置连接件16与胶囊端头连接件15可以相对转动也可以紧固不动或做成一体。图4为下向流,胶囊内无支撑管,填充纤维束支撑装置9固定在胶囊一端、胶囊充排水管3在罐体8下部,牵引体为浮子19,其他结构与图1-3所示过滤器相同。图5类似图4,为下向流,胶囊内有支撑管20,填充纤维束支撑装置9固定在胶囊一端,胶囊充排水管3在罐体8上部,在胶囊内设有一与导管3连通的支撑管20,辅助纤维支撑装置9固定所说支撑管20上。图6为敞开式、下向流,胶囊内有支撑管,填充纤维束支撑装置9固定在胶囊一端、胶囊充排水管3在壳体上部的情况,辅助纤维支撑装置9固定所说支撑管20上。图7为上向流、胶囊内有支撑管20、填充纤维束支撑装置9通过支撑柱21与罐体8固定连接的情况,若胶囊内无支撑管。若胶囊内无支撑管,应另设牵引体如上向流用重坠,下向流用浮子等。本技术可进一步提高过滤流速。为在高流速下能保证过滤精度和截污容量或在需要去除的杂质浓度很高的情况下使用可适当加大纤维束的长度,如加长到1.5~3米。为进一步提高过滤精度可减小纤维的单丝直径,如小至10~30微米。对于不同的应用场合可以采用不同的纤维材料或经特殊表面处理的材料,如亲油性、耐热性、毒性、生物附着性是否有益于生物繁殖、附着。饮用水处理宜采用无毒纤维材料,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宜采用生物附着性好的纤维材料,其它情况一般宜采用生物附着性差的纤维材料。权利要求1.一种纤维过滤器,包括一罐体(8);在所说罐体(8)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的一滤前水进水管(14)和一滤后水出水管(1);一在所说罐体(8)内设置的纤维支撑装置(5);纤维束(7);纤维束牵引体(10,19),该纤维束(7)的一端固定在所说纤维支撑装置(5)上,另一端与所说牵引体(10,19)连接;在所说纤维束之间设置的至少一个胶囊(6)、一向所说胶囊充排流体的导管(3,4);一空气分配装置(11);一与所说空气分配装置(11)连接的进气管(12);其特征在于在所说胶囊(6)的靠近滤前水进水管(14)一侧设置一辅助支撑装置(9),一组填充纤维束(27)一端悬挂在辅助支撑装置(9)上,另一端与牵引体(10,19)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辅助纤维支撑装置(9)固定在胶囊(6)靠近滤前水进水管(14)一侧的端头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辅助纤维支撑装置(9)固定在罐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在胶囊内设有一与导管(3)连通的支撑管(20),辅助纤维支撑装置(9)固定所说支撑管(20)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在胶囊内设有一与导管(3)连通的支撑管(20),所说支撑管(20)的另一端与一固定在罐体(8)上的支撑柱(21)连接,辅助纤维支撑装置(9)固定所说支撑柱(21)上。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在罐体(8)的上部设置一排气管(22)和一上部配水装置(2),在罐体(8)的下部设置一下部配水装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纤维过滤器,包括:一罐体(8);在所说罐体(8)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的一滤前水进水管(14)和一滤后水出水管(1);一在所说罐体(8)内设置的纤维支撑装置(5);纤维束(7);纤维束牵引体(10,19),该纤维束(7)的一端固定在所说纤维支撑装置(5)上,另一端与所说牵引体(10,19)连接;在所说纤维束之间设置的至少一个胶囊(6)、一向所说胶囊充排流体的导管(3,4);一空气分配装置(11);一与所说空气分配装置(11)连接的进气管(12);其特征在于:在所说胶囊(6)的靠近滤前水进水管(14)一侧设置一辅助支撑装置(9),一组填充纤维束(27)一端悬挂在辅助支撑装置(9)上,另一端与牵引体(10,19)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澄清
申请(专利权)人:刘澄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