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7011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能抑制因感应加热而发热的构件过度发热的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1)包括压缩机(21)、室外热交换器(23)、电动膨胀阀(24)及室内热交换器(41),并包括线圈(68)及控制部(11)。线圈(68)为了对储罐管(F)进行感应加热而产生磁场。控制部(11)对包括压缩机(21)、室内热交换器(41)、电动膨胀阀(24)及室外热交换器(23)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循环量进行把握,当制冷剂循环量增大时,使线圈(68)产生磁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具有电磁感应加热方式的制冷剂加热装置的空调装置。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255736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空调装置,在该空调装置中,为了有效地进行感应加热对制冷剂的加热,在一定程度地确保了制冷剂的循环量的状态下,进行控制来开始感应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255736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中,从进行制冷剂的有效加热的观点出发而确保循环量,但制冷剂并没有被直接感应加热,而是通过接受被磁性体等感应加热后的发热构件的热传导而被加热的。因此,即便在一定程度地确保了循环量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无法确保进行感应加热所需的循环量。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抑制因感应加热而发热的构件过度发热的空调装置。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第一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至少包括压缩机构、制冷剂冷却器、膨胀机构及制冷剂加热器,还包括磁场产生部、循环量把握部及控制部。磁场产生部为了对用于使制冷剂在压缩机构、制冷剂冷却器、膨胀机构及制冷剂加热器中循环的制冷剂配管和/或与在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热接触的构件进行感应加热而产生磁场。循环量把握部对至少包括压缩机构、制冷剂冷却器、膨胀机构及制冷剂加热器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循环量进行把握。控制部在循环量把握部所把握的制冷剂循环量增大的情况下进行磁场输出控制,使磁场产生部产生磁场,或使磁场产生部产生的磁场增大,或是使磁场产生部产生的磁场的上限提高。在该空调装置中,当压缩机构的吸入制冷剂量较少时,若使磁场产生部所产生的磁场强度变大而加大感应加热的程度,则可能会使成为感应加热的对象的部分过度发热。对此,在该空调装置中,是在制冷剂循环量增加时通过产生磁场或使所产生的磁场增大来调节磁场,因此,能抑制对感应加热部分过度加热。第二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磁场产生部产生用于对制冷剂配管中压缩机构吸入侧的吸入制冷剂配管和/或与在吸入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热接触的构件进行感应加热的磁场。在该空调装置中,使即将被吸入压缩机构的制冷剂而不是在距压缩机构很远的制冷剂配管中流动的制冷剂迅速加热。此外,在压缩机构的吸入侧流动的制冷剂处于干燥度较大或过热状态,因此,与在更上游侧流动的气液两相状态等的制冷剂发生潜热变化的情形相比,容易进行显热变化,温度容易上升。对此,在该空调装置中,在制冷剂循环量增大后进行磁场输出控制,因此,能防止制冷剂循环量较少状态下的过度感应加热。藉此,即便在对容易产生温度上升的通过压缩机构吸入侧的制冷剂进行加热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对感应加热部分过度加热。第三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专利技术或第二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循环量把握部至少根据压缩机构的规定的活塞推开量、压缩机构的驱动频率及压缩机构的吸入制冷剂密度进行确定。在该空调装置中,能进行与通过压缩机构吸入侧的制冷剂的状态相对应的磁场输出控制。第四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三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还包括低压把握部和吸入制冷剂温度把握部。低压把握部对在制冷循环的低压部分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进行把握。吸入制冷剂温度把握部对压缩机构的吸入制冷剂温度进行把握。循环量把握部使用低压把握部所把握的压力和吸入制冷剂温度把握部所把握的温度,求出压缩机构的吸入制冷剂密度。在该空调装置中,能更正确地把握制冷剂循环量。第五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是在第四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吸入制冷剂温度把握部对通过以下位置的制冷剂的状态量进行检测,该位置位于制冷循环中的压缩机构的吸入侧,且比被磁场产生部感应加热的部分靠下游侧。在该空调装置中,通过对在因感应加热而发热的发热部分的上游侧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量进行把握,能把握不受感应加热影响的值。第六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是在第四专利技术或第五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压缩机构的吸入制冷剂处于潮湿状态或规定过热度以下的过热状态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磁场输出控制。在该空调装置中,当压缩机构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较高时,因感应加热而发热的部分的温度可能会显著上升。对此,在该空调装置中,仅在处于规定过热度以下的过热状态或潮湿状态时,才进行感应加热。因此,即便压缩机构的驱动频率变高、制冷剂流速变快,只要没有变成规定过热度以下的过热状态或潮湿状态,就不进行磁场输出控制,因而能进一步抑制过度的过热。第七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是在第一专利技术至第六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的基础上,在循环量把握部所把握的制冷剂循环量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磁场输出控制。在该空调装置中,在制冷剂循环量超过规定值的状态下,即便进行磁场输出控制使感应加热部分发热,也能利用通过周围的大量制冷剂来抑制发热。藉此,能可靠地抑制感应加热部分的过度发热。专利技术效果在第一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中,能抑制对感应加热部分过度加热。在第二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中,即便在对容易产生温度上升的通过压缩机构吸入侧的制冷剂进行加热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对感应加热部分过度加热。在第三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中,能进行与通过压缩机构吸入侧的制冷剂的状态相对应的磁场输出控制。在第四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中,能更正确地把握制冷剂循环量。 在第五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中,能把握不受感应加热影响的值。 在第六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中,能进一步抑制过度的加热。在第七专利技术的空调装置中,能可靠地抑制感应加热部分的过度发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图2是电磁感应加热单元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表示从电磁感应加热单元拆下了屏蔽盖后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图4是电磁感应热敏电阻的外观立体图。图5是保险丝的外观立体图。图6是表示电磁感应热敏电阻及保险丝的安装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图7是电磁感应加热单元的截面结构图。图8是表示潮湿保护感应加热控制的流程的图。图9是表示异常过热抑制控制的流程的图。图10是另一实施方式(H)的制冷剂配管的说明图。图11是又一实施方式(I)的制冷剂配管的说明图。图12是表示又一实施方式(J)的铁氧体壳体的配置例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并以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具有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的空调装置1 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1-1>空调装置1在图1中,示出了表示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10的制冷剂回路图。在空调装置1中,作为热源侧装置的室外机2与作为利用侧装置的室内机4由制冷剂配管连接,以进行配置有利用侧装置的空间的空气调节,空调装置1包括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电动膨胀阀M、储罐25、室外风扇26、室内热交换器41、室内风扇42、热气旁通阀27、毛细管观及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等。压缩机21、四通切换阀22、室外热交换器23、电动膨胀阀24、储罐25、室外风扇 26、热气旁通阀27、毛细管观及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收容于室外机2内。室内热交换器41 及室内风扇42收容于室内机4内。制冷剂回路10具有喷出管A、室内侧气体管B、室内侧液体管C、室外侧液体管D、 室外侧气体管E、储罐管F、吸入管G及热气旁通回路H。室内侧气体管B及室外侧气体管E 中有大量气体状态的制冷剂流过,但并不将流过的制冷剂限定于气体制冷剂。室内侧液体管C及室外侧液体管D中有大量液体状态的制冷剂流过,但并不将流过的制冷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装置(1),至少包括压缩机构(21)、制冷剂冷却器(41)、膨胀机构(24)及制冷剂加热器(23),其特征在于,包括:磁场产生部(68),该磁场产生部(68)为了对用于使制冷剂在所述压缩机构(21)、所述制冷剂冷却器(41)、所述膨胀机构(24)及所述制冷剂加热器(23)中循环的制冷剂配管(F)和/或与在所述制冷剂配管(F)中流动的所述制冷剂热接触的构件进行感应加热而产生磁场;循环量把握部(29r),该循环量把握部(29r)对至少包括所述压缩机构(21)、所述制冷剂冷却器(41)、所述膨胀机构(24)及所述制冷剂加热器(23)的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循环量进行把握;以及控制部(11),该控制部(11)在所述循环量把握部(29r)所把握的制冷剂循环量增大的情况下进行磁场输出控制,使所述磁场产生部(68)产生磁场,或使所述磁场产生部(68)产生的磁场增大,或是使所述磁场产生部(68)产生的磁场的上限提高。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下英彦山田刚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