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6749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该光连接器组装于光纤线缆的终端,该光纤线缆是将光纤与沿着该光纤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抗张力体一体化后形成的,在连接器主体的后端具有在外周面上形成有螺纹部的固定部,在所述固定部能够将固定帽螺纹固定,所述固定帽在与所述连接器主体之间夹入有从所述光纤缆线终端拉出的所述抗张力体的状态下,通过螺纹固定于所述固定部由此能够将所述抗张力体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连接器,特别是涉及在作业现场无需使用专用工具即可进行组装的现场组装式的。本申请基于2009年2月13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9-031875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技术介绍
作为组装于具有抗张力纤维的光纤线缆(例如光纤线)的前端的光连接器,存在具有将抗张力纤维固定的结构的光连接器。作为该固定结构,例如存在利用铆接部件将抗张力纤维铆接固定于止动环的结构 (参照专利文献1、2)。在铆接固定结构中是利用专用工具来进行铆接部件的安装。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0-206687号公报专利文献2 美国专利第6206581号说明书然而,由于在上述光连接器中需要专用工具,因此组装作业颇费工夫,从而迫切希望能够简化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所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组装且能够对与光纤线缆的连接部分给予足够的强度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涉及的光连接器,组装于光纤线缆的终端,该光纤线缆是将光纤与沿着该光纤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抗张力体一体化后形成的,其中,在连接器主体的后端具有在外周面上形成有螺纹部的固定部,在所述固定部能够将固定帽螺纹固定,所述固定帽在与所述连接器主体之间夹入有从所述光纤缆线终端拉出的所述抗张力体的状态下,通过螺纹固定于所述固定部由此能够将所述抗张力体固定。优选为,在上述第一方式涉及的光连接器中,所述固定帽的前端面形成为薄壁,且所述连接器主体具有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延伸的筒状的固定部,在该固定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将所述固定帽螺纹固定的所述螺纹部,在所述固定帽与所述基部之间夹入有所述抗张力体的情况下,所述固定帽的前端面能够根据所夹入的所述抗张力体的形状而变形。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涉及的光连接器组装于光纤缆线的终端,该光纤线缆是将光纤与沿着该光纤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抗张力体一体化后形成的,其中,在连接器主体的后端具有在外周面上形成有螺纹部的固定部,在所述固定部能够将固定帽螺纹固定,所述固定帽在其与所述连接器主体之间夹入有从所述光纤缆线终端拉出的所述抗张力体的状态下,通过螺纹固定于所述固定部由此能够将所述抗张力体固定,所述抗张力体在分割成多束集合体的状态下被固定在沿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周向相互分离的位置。优选为,在上述第2方式涉及的光连接器中,所述连接器主体具有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延伸的筒状的固定部,在该固定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将所述固定帽螺纹固定的螺纹部,所述抗张力体以被夹入所述固定帽与所述固定部之间、以及所述固定帽与基部之间的双方的方式被固定。优选为,在上述第2方式涉及的光连接器中,所述固定帽的前端部分形成为薄壁, 所述固定帽的前端部分根据其与所述基部之间所夹入的所述抗张力体的形状而变形。优选为,在上述第2方式涉及的光连接器中,所述抗张力体的多束集合体被固定在相对于固定部的中心轴成为旋转对称的位置。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式涉及的光连接器的组装方法,是将光连接器组装于光纤线缆的终端的方法,该光纤线缆是将光纤与沿着该光纤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抗张力体一体化后形成的,其中,所述光连接器在连接器主体的后端具有在外周面上形成有螺纹部的固定部,在所述固定部能够将固定帽螺纹固定,在所述固定帽与所述连接器主体之间夹入有从所述光纤线缆终端拉出的所述抗张力体的状态下,通过将所述固定帽螺纹固定于所述固定部由此将所述抗张力体固定时,是将所述抗张力体在分割成多个集合体的状态下配置在沿所述连接器主体的周向相互分离的位置。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光连接器通过固定帽的螺纹固定来固定抗张力体,因此能够将抗张力体容易且牢固地固定于壳体。并且,由于将抗张力体在分割成多束集合体的状态下固定于沿周向相互分离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小由抗张力体作用于壳体及固定帽的力的不均衡。因此,能够对与光纤线缆的连接部分给予较高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光连接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光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止动环主体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固定帽的立体图。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止动环、固定帽以及引出罩的侧视图。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将抗张力体固定的状态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剖视图。图1是图2中的A-A 截面向视图。图2是示出光连接器1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光连接器1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止动环主体12a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用于光连接器1的固定帽5的立体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光连接器1的止动环12、固定帽5以及引出罩27的侧视图。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光连接器1中固定抗张力体33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及图2所示,光连接器1被组装于光纤线缆31的终端。光纤线缆31能够举例出将光纤芯线等的光纤32和沿着光纤3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抗张力体33收纳到由聚乙烯等树脂构成的外套34内的结构(例如,光纤线)。作为抗张力体33,虽然优选使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但是也能够使用玻璃纤维以及碳纤维等。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中的下方即光纤线缆31的前端方向称作“前方”,并将上方称作“后方”。光连接器1具备壳体2 ;带夹持部的插芯3,其设置于壳体2内;弹簧4 (施力单元),其对带夹持部的插芯3向前方施力;以及固定帽5,其固定安装于壳体2。壳体2由套筒状的插框11和帽状的止动环12构成,该止动环12以与插框11的后端嵌合的方式而安装。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将固定安装有固定帽5的主体部分(壳体2、带夹持部的插芯3以及弹簧4)称作连接器主体6。如图2所示,插框11具备套筒状的框主体Ila ;以及弹性片11b,该弹性片lib从框主体Ila的前端部的侧面朝向框主体Ila的后端侧倾斜地立起。止动环12具备套筒状的止动环主体12a ;以及弹性片12b,该弹性片12b从止动环主体12a的侧部朝向与止动环主体1 嵌合的插框11侧倾斜地立起。框主体Ila与止动环主体12a是壳体主体2a,弹性片llb、Ub是弹键沘。弹性片llb、12b以突出的前端重叠的方式而形成,当使弹性片12b朝向壳体主体加弹性变形时,插框11的弹性片lib被按压,而朝向壳体主体加弹性变形。通过使形成于框主体Ila的卡止爪Ilc进入止动环主体12a的卡止窗12c使其嵌合,由此插框11与止动环12被一体化地组装。如图3及图4所示,止动环主体1 具有方筒状的基部13 ;筒状的固定部14,其从基部13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以及延伸筒部15,其从固定部14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在固定部14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部16。延伸筒部15形成为比固定部14的直径细、即外径小的圆筒状,光纤32能够插通于其内部。在基部13的侧面13a的后端部形成有鼓出凸部M。鼓出凸部M是能够增大基部13与固定帽5之间对置部分的面积、且提高被它们夹持的抗张力体33的固定强度的的部分。如图1所示,带夹持部的插芯3具备插芯21以及夹持部22,该夹持部22组装于插芯21的后端侧(与连接端面21a相反侧)。裸光纤等的内置光纤10内插固定于插芯21。以下,有时将内置光纤10称作插芯侧光纤10。插芯侧光纤10从插芯21后端突出,并且作为突出部分的突出部IOa插入夹持部 22的一对元件22a、2 之间。夹持部22形成为以下结构将从插芯21的凸缘部21b延伸的延伸部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连接器,组装于光纤线缆的终端,该光纤线缆是将光纤与沿着该光纤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抗张力体一体化后形成的,该光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连接器主体的后端具有在外周面上形成有螺纹部的固定部,在所述固定部能够将固定帽螺纹固定,所述固定帽在与所述连接器主体之间夹入有从所述光纤线缆终端拉出的所述抗张力体的状态下,通过螺纹固定于所述固定部由此能够将所述抗张力体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大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藤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