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线控制器及初始引导程序的修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64616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内置ROM的初始引导程序的不良状况发生时不进行屏蔽修正、能够进行初始引导程序的修正的总线控制器,具备:起动模式确认电路(32),根据来自外部端子(6)的起动模式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初始引导程序(31)的一部分的更换;补丁代码转送定序器(33),在判断为需要的情况下,控制从外部存储器的补丁代码(42)的转送;补丁代码缓存(34),将被转送的上述补丁代码保存;以及缓存·内置ROM访问控制电路(35),根据包含在上述补丁代码中的信息,检测需要更换的上述初始引导程序在ROM中的地址,在处理器(2)发出了向上述初始引导程序的对应地址的访问的情况下,通过向上述补丁代码缓存发出该访问,进行上述初始引导程序的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在系统LSI中的总线控制器,特别涉及在具有内置ROM引导模式的系统LSI中、对初始引导程序(initial boot program)适用补丁(patch)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有由对系统进行控制的主程序及通过主程序而被参照的安装在ROM中的程序所控制的系统。作为在这些程序中发生不良状况的情况下的对应方法,在实施这样的程序的更换的情况下,使处理器的访问地址跳跃(jump)以使得不进行向需要更换的程序区域的访问,通过在跳跃目的地对主程序追加安装用于安装新程序的补丁适用程序,实施处理器执行的程序的更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63311号公报专利技术概要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近年来,以通过使外部存储器仅为主程序用的闪存(flash)而带来的成本竞争力强化为目的,要求具备内置ROM引导模式的系统LSI开发,该内置ROM引导模式是指,将系统的初始引导程序搭载在内置于系统LSI中的ROM中、在系统初始引导时处理器从搭载在内置ROM中的初始引导程序进行引导的模式。但是,因为该初始引导程序是在主程序执行前被处理、且该初始引导程序是烧入到ROM中的程序,所以在发现了不良状况的情况下不能通过之后的补丁适用来避免,在不良状况发生时必须进行屏蔽(mask)修正,以修正成本为首的事业冲突非常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搭载在具有内置ROM引导模式的系统LSI中的总线控制器等,能够实现内置在系统LSI中的初始引导程序的修正。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手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关本专利技术的总线控制器,搭载在具有内置ROM引导模式的系统LSI中,该内置ROM引导模式是内置在上述系统LSI中的处理器从安装在内置于上述系统LSI中的ROM中的初始引导程序来起动的模式,该总线控制器的特征在于,具备起动模式确认电路,根据通过上述系统LSI的外部端子的状态而设定的起动模式信息,判断是否需要上述初始引导程序的一部分的更换;补丁代码转送定序器,在上述起动模式确认电路中判断为需要进行上述初始引导程序的更换的情况下,控制来自外部存储器的规定地址的补丁代码的转送;补丁代码缓存,保存通过上述补丁代码转送定序器而转送的上述补丁代码;以及访问控制电路,根据包含在上述补丁代码中的信息,检测需要更换的上述初始引导程序在上述ROM中的地址,在上述处理器发出了向上述初始引导程序的对应地址的访问的情况下,通过向上述补丁代码缓存发出该访问,进行上述初始引导程序的更换。由此,将初始引导程序中的不良状况部位替换为被从外部存储器取入到总线控制器中的补丁程序而执行,所以即使是具有内置ROM引导模式的系统LSI,也能够不进行其内置ROM的屏蔽修正而对初始引导程序适用补丁。此外,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在上述补丁代码中,包含表示该补丁代码的转送大小的转送大小信息;上述补丁代码转送定序器具备通过参照上述补丁代码的转送大小信息来判断上述补丁代码的转送大小的功能,根据保存在上述补丁代码中的转送大小信息进行与上述初始引导程序的更换量相应的转送。由此,根据转送大小信息进行与上述内置ROM程序的更换量相应的转送,能够削减不必要的转送时间。此外,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在上述补丁代码中,包含表示该补丁代码的转送定时的转送定时信息;上述补丁代码转送定序器具备通过参照上述补丁代码的转送定时信息来判断上述补丁代码的转送定时的功能,将保存在上述补丁代码缓存中的补丁代码动态地更新。由此,将保存在上述补丁代码缓存中的数据动态地更新,实现上述补丁代码缓存的小容量化,削减不必要的转送时间。此外,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在上述初始引导程序中,包含使上述补丁代码转送定序器起动的命令;上述补丁代码转送定序器搭载有通过上述处理器的控制也能够起动的接口(I/F),如果经由该I/F从上述处理器接受起动指示,则开始上述补丁代码的转送。由此, 没有起动模式的确认而实现内置ROM数据的更换。此外,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上述访问控制电路具备判断被转送的上述补丁代码的有效及无效的功能,仅在被转送的上述补丁代码的数据表示有效的情况下进行上述初始引导程序的更换。由此,不需要通过外部端子进行的补丁代码有无的判断。此外,也可以是以下的结构上述访问控制电路对于在由上述补丁代码转送定序器进行的上述补丁代码的转送处理期间中发生的来自上述处理器的访问,通过在转送处理期间中对上述处理器进行循环命令的发送,对上述处理器发出等待控制。由此,通过在补丁代码转送处理期间中对处理器安全地发出等待控制,能够避免超时的发生。另外,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作为总线控制器实现,也能够作为具有内置ROM引导模式的系统LSI中的初始引导程序的修补方法来实现。专利技术效果通过搭载有关本专利技术的总线控制器,无需作为以往的补丁处理的主要方法的、对不能避免主程序中的不良状况的搭载在内置于系统LSI中的ROM中的系统的初始引导程序进行的屏蔽修正,而能够以低成本进行修正。即,在具有内置ROM引导模式的系统LSI中, 能够不进行屏蔽修正、而对初始引导程序适用补丁。进而,由于也能够适用于向初始引导程序进行功能追加的目的,所以带来作为同一系统LSI的产品的长寿命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总线控制器的结构的一例的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总线控制器的动作的一例的时序图。图3是表示补丁代码的数据结构例的图。图4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总线控制器的扩展功能的转送大小解析的动作的一例的时序图。图5是表示补丁代码的其他数据结构例的图。图6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总线控制器的扩展功能的转送定时解析的动作的一例的时序图。图7(a)是表示补丁代码的其他数据结构例的图,图7(b)是表示使用该补丁代码的有关本专利技术的总线控制器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包含在初始引导程序中的命令列的例子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使用搭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总线控制器3的系统LSIl而得的系统结构的一例的框图。使用图1,对有关本专利技术的总线控制器3的概略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对使用搭载有有关本专利技术的总线控制器3的系统LSIl而得的系统结构例和起动序列的概要进行说明。该例所示的系统LSIl搭载有对系统LSIl整体进行控制的处理器2 和有关本专利技术的总线控制器3。总线控制器3是搭载在具有内置ROM引导模式的系统LSIl 中的总线控制器,该内置ROM引导模式是从安装在内置于系统LSIl中的R0M(Read Only Memory)中的初始引导程序31起动的模式,所述总线控制器3具备的结构为,除了包含保存在内置ROM中的初始引导程序31的以往的总线控制器以外、还追加了起动模式确认电路 32、补丁代码(patch code)转送定序器(sequencer) 33、补丁代码缓存34和缓存 内置ROM 访问控制电路35。作为使用搭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总线控制器3的系统LSIl而得的系统,有将保存有主程序41的外部FLASH存储器4与主存储器5连接的系统。作为系统的起动的流程,是指如下流程,即如果复位被解除,则首先处理器2执行搭载在内置ROM中的初始引导程序31、将主程序41向主存储器5转送,然后,处理器2通过执行转送给主存储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总线控制器,搭载在具有内置ROM引导模式的系统LSI中,该内置ROM引导模式是内置在上述系统LSI中的处理器从安装在内置于上述系统LSI中的只读存储器即ROM中的初始引导程序来起动的模式,该总线控制器的特征在于,具备:起动模式确认电路,根据通过上述系统LSI的外部端子的状态而设定的起动模式信息,判断是否需要上述初始引导程序的一部分的更换;补丁代码转送定序器,在上述起动模式确认电路中判断为需要进行上述初始引导程序的更换的情况下,控制来自外部存储器的规定地址的、包含更换用程序的补丁代码的转送;补丁代码缓存,保存通过上述补丁代码转送定序器而转送的上述补丁代码;以及访问控制电路,根据包含在上述补丁代码中的信息,检测需要更换的上述初始引导程序在上述ROM中的地址,在上述处理器发出了向上述初始引导程序的对应地址的访问的情况下,通过作为该访问的更换访问而发出向上述补丁代码缓存的访问,从而进行上述初始引导程序的更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