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64207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将上下百叶板(7A)和左右百叶板(7B)支承于喷出口(6),将各百叶板(7A、7B)经由各自的百叶板驱动机构(31A、31B)与百叶板驱动电机(30A、30B)连结,将前后冷凝水盘(12a、12b)设置在热交换器(8)的下端部来承接冷凝水,将冷凝水管(H)与前冷凝水盘(12a)连接并且在与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相邻的位置延伸,将电机罩(K)插装在冷凝水管(H)与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之间,防止在冷凝水管(H)表面生成的结露附着于上下百叶板驱动电机(30A),从而确保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能够使转动驱动设置于喷出口的百叶板的百叶板驱动电机、和与冷凝水盘连接的冷凝水管处于密接的状态,特别是涉及防止从冷凝水管向百叶板驱动电机附着结露的构造。
技术介绍
空调机的室内机,在作为外壳的室内机主体的正面和顶面开设吸入口,并且在正面下部开设喷出口。在与吸入口相对置的室内机主体内部配置热交换器,且在该热交换器与喷出口之间配置送风机。百叶板转动自如地支承于上述喷出口。上述百叶板是将左右百叶板和上下百叶板这两种百叶板相互分离或一体地设置,其中左右百叶板将热交换空气从喷出口向左右方向引导,上下百叶板将热交换空气从喷出口向上下方向引导。通常,左右百叶板是以喷出口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为界左右设置两组,并将转动驱动各组百叶板的百叶板驱动机构和百叶板驱动电机设置在喷出口的左右两侧部。上下百叶板遍布喷出口的宽度方向整体设置一组,与上下百叶板连结的百叶板驱动机构和百叶板驱动电机被设置在喷出口的一侧部。并且,在热交换器的下端部设置冷凝水盘,用于承接随着制冷循环运转在热交换器生成而滴下的冷凝水。在冷凝水盘上连接冷凝水管,并与连通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制冷剂管和电缆线一起被一并束起,从室外机主体的一侧部向屋外延伸,从而将冷凝水向屋外排出引导。另外,在热交换器生成的冷凝水是低温水,因此易在冷凝水盘和冷凝水管的表面生成结露。在冷凝水盘的背面粘贴有发泡苯乙烯材料等绝热材料,防止在冷凝水盘的背面产生结露。虽然冷凝水管由绝热性的管构成,但由于管道被在内部通过的冷却后的冷凝水冷却,因此在室内为高温多湿状态等时,有可能在表面产生结露。而且,冷凝水管被安装在与配置于喷出口一侧部的左右百叶板和上下百叶板的一方的百叶板驱动电机相邻的位置。当冷凝水管的表面处于因结露等而湿润的状态时,有可能在相邻的电气部件即百叶板驱动电机侧产生水分附着。因此,在考虑电气部件的稳定性的情况下,不优选这样的配置。然而,在日本特开平10-110970号公报中记载有为了实现即使在冷凝水管表面生成结露水,也不会附着于百叶板驱动电机而从构造上进行了考虑的装置。在日本特开平10-110970号公报记载的构成中,是将构成室内机主体的后主体的侧面部成形为上部侧面部和下部侧面部的两层状。上部侧面部比下部侧面部更向侧方突出,在该内侧配置电气部件箱。在下部侧面部的外表面安装百叶板驱动电机,热交换器的一部分和冷凝水盘以及冷凝水管位于下部侧面部的内侧。此外,在下部侧面部设置有冷凝水管连接确认用的孔部。当在将正面面板相对于后主体进行组装之前从上述孔部观察时,能够确认冷凝水管的连接。因此能够可靠地阻止由于冷凝水管相对于冷凝水盘的连接不良而产生的漏水。而且,根据日本特开平10-110970号公报记载的技术,后主体的下部侧面部介于冷凝水管与百叶板驱动电机之间,因此在冷凝水管表面生成结露时,能够防止该结露附着于百叶板驱动电机。然而在日本特开平10-110970号公报记载的构成中,必需将冷凝水管位置与百叶板驱动电机位置设置于在室内机主体的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的位置。当然,这部分就不得不扩大作为外壳的室内机主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因此存在无法使外壳宽度尺寸小型化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所做出的,其目的在于为了实现室内机主体的宽度尺寸的小型化而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即使在将冷凝水管与百叶板驱动电机配置在相互相邻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阻止在冷凝水管表面生成的结露附着于百叶板驱动电机,从而预先排除了因水分附着而导致的电气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因此提高了稳定性。为了满足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在室内机主体上开设吸入口和喷出口并在内部收容热交换器和送风机,百叶板转动自如地支承于喷出口,并决定热交换空气从喷出口喷出的方向,百叶板驱动电机经由驱动机构与百叶板连结,冷凝水盘设置在热交换器的下端部来承接随着制冷循环运转在热交换器生成而滴下的冷凝水,将冷凝水管与冷凝水盘连接并且在与百叶板驱动电机相邻的位置延伸,将冷凝水盘承接的冷凝水向屋外排出引导,将电机罩插装在冷凝水管与百叶板驱动电机之间,防止在冷凝水管表面生成的结露附着于百叶板驱动电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概略纵剖视图。图2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制冷循环运转时室内机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省略了该实施方式涉及的室内机和风向引导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风向引导装置的放大的侧视图。图5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风向引导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该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机罩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机罩上不设置引导用凹陷部的情况下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在该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机罩上设置了引导用凹陷部的情况下的冷凝水管的插入性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概略地表示制冷循环运转停止时空调机的室内机的纵剖视图,图2是表示制冷循环运转时室内机的外观的立体图。室内机主体1由构成前侧外壳的正面面板2和构成后侧外壳的后主体3构成,其左右宽度方向相对于上下方向形成为横长状。在室内机主体1的正面侧的一部分开设正面吸入口 4,在与正面吸入口 4相对置的正面面板2上嵌入有被开闭驱动机构支承的可动面板 2A。在制冷循环运转停止时,可动面板2A成为与正面面板2同一平面将正面吸入口 4 闭塞,构成室内机主体1的外观的一部分。当制冷循环运转开始时面板开闭机构动作,使可动面板2A离开正面吸入口 4,向正面侧突出移动。因此,在可动面板2A的周围产生与室内连通的间隙,能够将正面吸入口 4相对于室内开放。在室内机主体1的上部开设有顶面吸入口 5,在该顶面吸入口 5上嵌入有分隔成多个空间部的框状的格栅。在上述室内机主体1的正面下部开设喷出口 6,在该喷出口 6设置后述的风向引导装置F。上述风向引导装置F通过转动姿势来开闭上述喷出口 6,并且能够根据制冷循环运转条件设定热交换空气的喷出方向。在室内机主体1内配置由前侧热交换器部8A和后侧热交换器部8B形成为大致反 V字状的热交换器8。前侧热交换器部8A以与正面吸入口 4整体以及顶面吸入口 5的一部分相对置的方式形成为弯曲状,后侧热交换器部8B以笔直状倾斜并与顶面吸入口 5的一部分相对置。在热交换器8的前后侧热交换器部8A、8B相互之间配置室内送风机10。室内送风机10由配置在室内机主体1的一侧端的空间内的风扇电机、和与该风扇电机的旋转轴连结的横吹风扇构成。横吹风扇的轴向长度被设定为与热交换器8的宽度方向长度相同,且相互正对。前侧热交换器部8A的下端部载置在前冷凝水盘1 上,后侧热交换器部8B的下端部载置在后冷凝水盘12b上。前、后冷凝水盘12a、12b分别与构成室内机主体1的后主体3成形为一体,用于承接从热交换器部8A、8B滴下的冷凝水。前、后冷凝水盘12a、12b经由跨越它们两侧部设置的导水管部而被相互连通。后冷凝水盘12b位于较高的位置,前冷凝水盘1 位于较低的位置,因此后冷凝水盘12b承接的冷凝水被导入到前冷凝水盘12a,从而全部的冷凝水被汇集到前冷凝水盘12a。在前冷凝水盘12a的左右任意一侧端部突出设置有连接用口体,并在此处连接后述的冷凝水管。冷凝水管与将室内机和室外机连通的制冷剂管和电缆类一起被一并束起, 并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主体,其开设吸入口和喷出口,且在内部收容热交换器和送风机;百叶板,其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喷出口,决定从喷出口喷出的热交换空气的喷出方向;百叶板驱动电机,其经由驱动机构与所述百叶板连结,来转动驱动百叶板;冷凝水盘,其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的下端部,来承接随着制冷循环运转在热交换器生成而滴下的冷凝水;冷凝水管,其与所述冷凝水盘连接,并且在与所述百叶板驱动电机相邻的位置延伸,将冷凝水盘承接的冷凝水向屋外排出引导;电机罩,其插装在所述冷凝水管与所述百叶板驱动电机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立石优太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