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也兵专利>正文

水质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611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质处理器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深度过滤、净化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滤芯和带进、出水及排放管路A、B、C的机座,还包括由同时具有3~5个等分切换位置、并相互接触配合形成一密封切换面的转动和静止切换盘构成的水路切换器;该水路切换器与密封件及机座构成一连通排放管路C的内腔;该水路切换装置的排放水口与内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滤芯反冲清洗彻底,并且反冲效果一目了然;还可以满足饮、用水的不同需要;通过过滤状态报警器对精细滤芯的动态监测报警,较好地防止了滤芯的二次污染,延长了滤芯寿命;由于使用者可以自行更换滤芯,相应降低了滤芯的使用成本,同时也方便了远程用户。(*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深度过滤、净化方面。
技术介绍
目前,水质处理器在国内使用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在用水时,釆用净水器对水中及输水管路引起杂质等进行深度过滤,较好地保护了使用者的健康。然 而,随着净水器的推广,它们在应用方面的缺陷以及不足也逐步暴露出来了。净 水器的滤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滤芯滤料的被杂质逐渐堵塞及吸附在滤料外表面 导致过滤、吸附效果明显下降,而且,随着滤芯截留下来的杂质越来越多,往往 会使该滤芯杂质的"污染"程度超过饮用水本身的"污染"程度,从而使滤芯成 为新的"污染"源。特别是在一些采用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的精细滤芯时, 由于筛网孔径极少,使用时很容易产生堵塞现象,影响滤芯寿命。为此,这些精 细滤芯设置了一个"排污口"用于进行排水冲洗纳滤膜和反渗透膜采用常排式 "排污口"不间断排放;超滤膜采用间断式排污口,通常采用错流型过滤结构, 间断地打开排污口对超滤滤芯进行冲洗,但由于排污口与进水口同处于滤层的进 水侧,因此对滤层的冲洗,效果很差,虽然有些高档水处理设备通过电控系统及 多路电磁阀改变水流方向,实现由出水口向进水口的反向冲洗,将截留在滤芯里 的杂质冲出。但由于需要配备电源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定时装置、多个电磁阀 等,导致价格很高,因此这类净水器设备虽然使用效果比较好,但价格很高,并 且也只能定时反冲,不易推广。同时,为保证颗粒型滤料如活性碳不跑出滤芯, 即不出现"跑碳"现象,现有净水器的前、后级多采用筛网型滤料,中间级为颗 粒型滤料的结构,采用逆全程反冲模式很难将中间及渗透堆积在后级筛网的杂质 通过多级滤芯后由进水口排放彻底,常常出现中间杂质被正、反向来回冲洗排不 出去的现象。而具有滤芯状态提示功能的高档净水器,都是根据过水流量确定相 应的滤芯状态,不能真实反映滤芯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状态。还有,将只需要粗 级处理的洗涤用水,全部采用经深度处理后的净水,机器会很快报警提示更换滤 芯,相应增加了使用者经济及心理负担。再者,现有带反冲清洗功能或排浓口的 净水器排放管路通常直接排入下水管路,使用者不能直观看到过滤截留杂质效 果,继而对使用净水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对净水器的应用普及是一个很大的 缺憾,也是净水器产业长期发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 一般是小流量、精 细过滤的模式,仅限于饮用水,缺少能兼顾饮用及洗涤双功能的机型。而具备洗 涤流量的净水器往往价格高、体积大。此外,现有净水器的滤芯更换比较麻烦, 一般需要专业人员上门服务,导致滤芯的使用成本较高。上述缺陷及不足致使净 水器很难得到更广泛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水质处理器装置,以 克服上述缺陷及不足。本技术包括滤芯和带进、出水及排放管路A、 B、 C的机座,还包括由 同时具有3 5个等分切换位置、并相互接触配合形成一密封切换面的上、下切 换盘构成的水路切换器;该水路切换装置设置有排放水口连通排放管路C;其外 侧水口与两对机座进、出水口管路之间,还设置有密封件并接触配合,确保机 座与水路切换装置各水口管路的密封。所述的水路切换装置是三等分切换器,其下盘三等分切换位置上,有进、 出切换水口分别连通滤芯进、出水口;其上盘上有分别连通进、出管路A、 B的 切换水口对应连通下盘进、出水口,另有一排放水口处于封闭切换位置上。所述的水路切换装置是四等分切换器,其上盘四等分切换位置上,有分别 连通进、出水及排放管路A、 B、 C的三个切换水口,其中进水口与出水口相对, 排放水口处于封闭位置;其下盘上有进、出切换水口与上盘水口对应,并连通 滤芯进、出水口;另有过渡切换孔处于进、出水口之间,并通过过渡管路连通 反冲进水管路通道,让进水管路A中的水在反冲时直接进入下盘出水口。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水路切换装置上盘的出水口可以移至盘中央; 该中央水口的一端通过过渡切换孔对应连通下盘出水口;另一端经驱动上盘的 转动轴内腔管路连通管路B。机座管路A、 B与水路切换装置进出水路的连接更 简单,并且不受牵动。所述的水路切换装置是五等分切换器,其下盘的五等分切换位置上有两对 进、出水口,分别连通机座和滤芯的进、出水口管路;其上盘上也有四个切换 水口与之对应,并各自连接成二个过滤管路,排放水口处于封闭切换位置上。在上述方案中,水路切换装置的下盘固定在机座上通过上盘的转动进行切 换。用于开启放置水路切换装置的机座活动部件,既可以设置在水路切换装置 的下部也可以设置在其上部。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末级滤芯的净水出水管路连通水路切换装置的排放 水口,并经管路C排放净水。两者共用一个排放管路C,由水路切换装置控制净 水出水口、排放水口择一开通。该管路C两进水端的连接既可以设置在水路切 换装置内,也可以设置在机座内,还可以设置在机座外。根据净水器的需要,既可以采用一个水路切换装置对若干滤芯层分别进行 反冲清洗,也可以用若干个水路切换装置对相应的滤芯进行反冲清洗。既可以 对水质处理器的所有滤芯层进行反冲清洗,也可以只对过滤等级较高的精细滤 芯层进行反冲清洗。对于末级滤芯的水路切换装置,其出水口与排放口只能择一开通;而当非末级滤芯的水路切换装置处于反冲切换位置上时,其出水口既 可以关闭,也可以开通。但为避免影响受控滤芯反冲效果,将该出水口设置为被封闭状态。所述的机座管路A、 B、 C及水路切换装置可以多个前后连接,并将各自连 接的滤芯连接在机器总进、出水管路接口之间。所述的滤芯中有过滤等级较高的精细滤芯,该精细滤芯进水管路A另连接有 带控制阔门的前置管路D。为了节省空间和安装方便,该管路D可以通过水质处 理器总进水口附近,并将控制阀门设置在用水末端。作为四水路管路首尾对插连接模式的延伸,可以将各机座的水路切换器设置 在一个机座上,并以相关的水路管路A、 B、 C、 D将其相互连通,实现原有多机座、 四水路通道首尾对插连接技术方案的效果。所述的滤芯中有过滤等级较高的精细滤芯,该精细滤芯进水管路A的连接管 路中设置有过滤状态报警器。该过滤状态报警器利用精细滤芯被杂质堵塞到一定 程度时,运行所承受的水压较使用初期逐渐升高的原理,当水压力较长时间地处 于预设的反冲压力范围内,便通过水压感应器的动作及相应的转换形式,以显示、 声音或动作报警提示使用者,切换水路切换装置进行反冲清洗。根据水压波动范 围、水压感应器模式、滤芯材质及过滤精度、反冲效果四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设置报警压力范围及对应的报警位置、有效报警时间。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随着 龙头的开、关,水压快速变化,水压感应器也随之快速经过报警位置。与其不同, 处于报警状态的水压感应器在该位置的停留时间即有效报警时间较长。只有当有 效报警时间被确认后才报警。有效报警时间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时间,也可以是一 个时间范围。在前置管路D开通时过滤状态报警器处于非工作状态。该过滤状态报警器可以是压力计报警器,也可以利用压力传感器、压力开关、 活塞往复运动、摇摆件往复摆动以及压差液面改变作为水压感应器的采集压力信 号模式,通过显示、声音及动作提示使用者。所述的机座与滤芯的两对进、出水口管路的连接,是以中央水口为圆心的 盘状水口管路对接配合结构。其外侧环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质处理器,包括滤芯(9)和带进、出水及排放管路A、B、C的机座(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同时具有3~5个等分切换位置、并相互接触配合形成-密封切换面的上、下切换盘构成的水路切换器(6);该水路切换装置设置有排放水口(13)连通排放管路C,其外侧水口及两对机座进、出水口管路之间设置有密封件(5)并接触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也兵
申请(专利权)人:杜也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