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杜也兵专利>正文

具有上置模块和U型滤胆仓及双层过水通道的净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9042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7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饮用水过滤。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具有上置模块和U型滤胆仓及双层过水通道的净水机。包括前置过滤通道、放置滤胆并设置增压泵和过水管路及后续通道的U型滤胆仓;还包括设置进、出水管路和排浓水管路,以及上对接水口的上置模块、设置进水的上对接水口的第一级前置滤胆;上置模块与U型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并活动连接配合构成一体,进水管路上对接水口与固定在U型滤胆仓上的第一级前置滤胆下对接水口对接,并连通前置过滤通道和增压泵进水端管路;倒置的反渗透膜滤胆的进水口连接增压泵出水端,其排浓水口是下对接水口并与排浓水管路的上对接水口对接,其出水口通过后续通道下对接水口,与出水管路的上对接水口对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上置模块和U型滤胆仓及双层过水通道的净水机
本专利技术与水处理行业有关,具体涉及到饮用水的深度过滤、净化方面。
技术介绍
作为净水机的耗材,滤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滤胆。然而,随着净水机的推广,它们在应用方面的缺陷以及不足也逐步暴露出来了:中、低价位净水机大多采用开放式内胆配置裸机模式。内置内胆的壳体吊装在机座下方的机器结构,虽然壳体可以重复使用,相应降低消费者更换滤胆费用的10~20%,但也相应产生产品结构单一、内胆更换及滤腔清洗困难等难题。通常下置开放式滤筒的净水机通过内置内胆的壳体直接放置在厨柜内,在更换内胆时需要将净水机取出、架空,再将专用滤胆扳手由下而上套在壳体上,用力旋转才可以松动壳体与机座的螺纹连接拆下壳体。更换新内胆后再用力将内置内胆的壳体拧紧在机座下方,整个操作过程非常吃力。由于装有水的净水机很重,并且开放式滤筒内的内置滤胆都是随滤筒卸下后同水一起倒出来的,水污染处理非常麻烦,至今极少有清洗滤筒内腔的范例。而且,由于内胆是放置在滤筒内的,更换时稍有不慎很容易出现漏水现象。就卧式净水机而言,使用十分方便:既可以放置在厨房橱柜台面上,也可以放置在橱柜内;只需将机器直接放置在使用位置上即可,无需打孔吊挂机器。由于滤胆位于机座上方,更换滤胆比较方便,相对省时省力。但采用座式净水机结构的最大难题在于机器操作面小,显示部件和操作控制装置只能设置在机器侧立面上,顶面用于更换滤胆,而且过水控制部件无处可放。鉴于净水器的长宽尺寸有限,通常小于500毫米×200毫米×450毫米,因此将显示控制装置设在在机器侧立面上将影响滤胆的设置数量。而且当使用封闭滤胆时,由于滤胆的水口朝下,更换时滤胆里的水会由滤胆水口流出污染周围环境。处于所更换滤胆前、后级滤胆里的水也分别由所脱卸滤胆的对应机座进、出水管路流出,直至净水机里的水位重新平衡为止,因此,尽管下置机座的座式净水机具有提取滤胆方便的特点,但也很少采用该模式。当使用开放式滤筒的内置滤胆时,现有开放式滤筒内的内置滤胆都是随滤筒卸下后同水一起倒出来的,操作非常麻烦,至今极少有清洗滤筒内腔的范例。由于放置净水机的环境通常都比较差,在更换滤胆过程中外泄的水流速太快不易去除,既造成操作不便,还导致浸泡橱柜甚至损坏柜板。鉴于滤胆更换一直伴随着净水机使用的全过程,由更换滤胆和清洗过滤通道引出的相关问题会经常反复出现。此外,净水机长时间使用过后其滤筒及管路内壁结垢现象非常严重,净水机的净水处理环境越来越差。尤其是由于没有解决上置开放式滤筒的内腔清洗及含有大量杂质的污水排放问题和提取内置滤胆的问题,以致极少采用下置机座的机型。甚至,至今尚没有可以清洗滤筒的净水机面市。另一方面,净水机的更换滤胆及清洗维护需要有专业人员上门服务,费工、费时但收费又不能高,以及缺少清洗手段,专业人员也不愿提供上门清洗服务,故很少向用户提及机器清洗问题。导致绝大多数用户只知道更换滤胆,却极少有人知道要定期清洗机器。此外,现有的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滤胆净水机对水资源的浪费十分严重。通常,机器排放掉的“浓水”是制取的“纯水”的3-5倍。这些“浓水”都是经过前置微滤膜滤胆过滤处理后的净水,直接排放非常可惜。上述缺陷及不足致使净水器很难得到更广泛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设置排浓水泵装置及溶解性总固体监测装置的净水机,以克服上述缺陷及不足。一种具有上置模块和U型滤胆仓及双层过水通道的净水机,包括1-4个前置滤胆和反渗透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及相应的紧固装置、包括增压泵在内的过水控制部件及过水管路、设置增压泵和过水管路及后续通道的U型滤胆仓,以及设置上固定装置和上紧固结构并连接配合构成的活接装置;通过过水管路连接多个滤胆和增压泵及相关的过水控制部件构成各滤胆正常运行的过滤通道,其中1-4个串接的前置滤胆构成前置过滤通道;滤胆由上向下放入在U型滤胆仓内并通过紧固装置连接固定;该活接装置或是旋卡结构或是螺纹结构或是摆动锁扣装置或是锁勾装置或是弹性卡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进、出水管路和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排浓水管路,以及设置向下的上对接水口和过水管路的上置模块、设置向下的上对接水口和向上的下对接水口的第一级前置滤胆;上置模块与U型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并通过活接装置分别置于上置模块上的上固定装置与U型滤胆仓的上紧固结构活动连接配合构成一体,并且上置模块上进水管路向下的上对接水口与固定在U型滤胆仓底面上的第一级前置滤胆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密封对接,继而依次连通前置过滤通道和增压泵进水端管路;倒置并固定在U型滤胆仓内的反渗透膜滤胆的进水口连接增压泵出水端管路,其排浓水口是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并与上置模块上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排浓水管路的上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其出水口或是向下的上对接水口与U型滤胆仓的过水管路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并通过后续通道向上的下对接水口,与对应上置模块上出水管路的上对接水口密封对接,或是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并与上置模块上的对应上对接水口密封对接,继而再连接U型滤胆仓的后续通道及上置模块上的出水管路;该后续通道或是设置在U型滤胆仓的过水通道或是在U型滤胆仓内设置后续功能化滤胆的过水通道;脱开活接装置之上固定装置与上紧固结构之间的连接配合,过滤通道中的上、下对接水口之间的密封对接随上置模块与U型滤胆仓的分离而断开。一种具有上置模块和U型滤胆仓及双层过水通道的净水机,包括1-4个前置滤胆和反渗透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及相应的紧固装置、包括增压泵在内的过水控制部件及过水管路、设置增压泵和过水管路及后续通道的U型滤胆仓,以及设置上固定装置和上紧固结构并连接配合构成的活接装置;通过过水管路连接多个滤胆和增压泵及相关的过水控制部件构成各滤胆正常运行的过滤通道,其中1-4个串接的前置滤胆构成前置过滤通道;滤胆由上向下放入在U型滤胆仓内并通过紧固装置连接固定;该活接装置或是旋卡结构或是螺纹结构或是摆动锁扣装置或是锁勾装置或是弹性卡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两外接水口和运行位置、反冲位置及关闭位置的前置水路切换装置、设置进、出水管路和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排浓水管路、反冲后续管路,以及设置向下的上对接水口和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双向对接水口)的双向过水管路的上置模块、设置两个向上的下对接水口的前置滤胆;上置模块与U型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并通过活接装置分别置于上置模块上的上固定装置与U型滤胆仓的上紧固结构活动连接配合构成一体;该前置水路切换装置的两个外接水口分别连接进水管路和反冲后续管路,并且围绕外伸出上端面的转动轴体设置的等分切换位置依次对应运行位置和反冲位置,以及关闭位置或阻断位置和关闭位置组合位置,在位于下端面同一圆等分切换位置上设置一组2-5个水口,分别与相关双向过水管路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并通过相应向上的下对接水口与前置过滤通道中需要反冲前置滤胆的两个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其中该组2-5水口中的前水口(第一个水口)连通固定在U型滤胆仓底面上第一级前置滤胆用于进水并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密封对接,继而依次连通前置过滤通道和置于U型滤胆仓内的增压泵进水端管路;倒置并固定在U型滤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上置模块和U型滤胆仓及双层过水通道的净水机,包括1-4个前置滤胆和反渗透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及相应的紧固装置、包括增压泵在内的过水控制部件及过水管路、设置增压泵和过水管路及后续通道的U型滤胆仓,以及设置上固定装置和上紧固结构并连接配合构成的活接装置;通过过水管路连接多个滤胆和增压泵及相关的过水控制部件构成各滤胆正常运行的过滤通道,其中1-4个串接的前置滤胆构成前置过滤通道;滤胆由上向下放入在U型滤胆仓内并通过紧固装置连接固定;该活接装置或是旋卡结构或是螺纹结构或是摆动锁扣装置或是锁勾装置或是弹性卡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进、出水管路和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排浓水管路,以及设置向下的上对接水口和过水管路的上置模块、设置向下的上对接水口和向上的下对接水口的第一级前置滤胆;上置模块与U型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并通过活接装置分别置于上置模块上的上固定装置与U型滤胆仓的上紧固结构活动连接配合构成一体,并且上置模块上进水管路向下的上对接水口与固定在U型滤胆仓底面上的第一级前置滤胆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密封对接,继而依次连通前置过滤通道和增压泵进水端管路;倒置并固定在U型滤胆仓内的反渗透膜滤胆的进水口连接增压泵出水端管路,其排浓水口是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并与上置模块上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排浓水管路的上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其出水口或是向下的上对接水口与U型滤胆仓的过水管路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并通过后续通道向上的下对接水口,与对应上置模块上出水管路的上对接水口密封对接,或是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并与上置模块上的对应上对接水口密封对接,继而再连接U型滤胆仓的后续通道及上置模块上的出水管路;该后续通道或是设置在U型滤胆仓的过水通道或是在U型滤胆仓内设置后续功能化滤胆的过水通道;脱开活接装置之上固定装置与上紧固结构之间的连接配合,过滤通道中的上、下对接水口之间的密封对接随上置模块与U型滤胆仓的分离而断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上置模块和U型滤胆仓及双层过水通道的净水机,包括1-4个前置滤胆和反渗透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及相应的紧固装置、包括增压泵在内的过水控制部件及过水管路、设置增压泵和过水管路及后续通道的U型滤胆仓,以及设置上固定装置和上紧固结构并连接配合构成的活接装置;通过过水管路连接多个滤胆和增压泵及相关的过水控制部件构成各滤胆正常运行的过滤通道,其中1-4个串接的前置滤胆构成前置过滤通道;滤胆由上向下放入在U型滤胆仓内并通过紧固装置连接固定;该活接装置或是旋卡结构或是螺纹结构或是摆动锁扣装置或是锁勾装置或是弹性卡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进、出水管路和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排浓水管路,以及设置向下的上对接水口和过水管路的上置模块、设置向下的上对接水口和向上的下对接水口的第一级前置滤胆;上置模块与U型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并通过活接装置分别置于上置模块上的上固定装置与U型滤胆仓的上紧固结构活动连接配合构成一体,并且上置模块上进水管路向下的上对接水口与固定在U型滤胆仓底面上的第一级前置滤胆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密封对接,继而依次连通前置过滤通道和增压泵进水端管路;倒置并固定在U型滤胆仓内的反渗透膜滤胆的进水口连接增压泵出水端管路,其排浓水口是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并与上置模块上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排浓水管路的上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其出水口或是向下的上对接水口与U型滤胆仓的过水管路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并通过后续通道向上的下对接水口,与对应上置模块上出水管路的上对接水口密封对接,或是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并与上置模块上的对应上对接水口密封对接,继而再连接U型滤胆仓的后续通道及上置模块上的出水管路;该后续通道或是设置在U型滤胆仓的过水通道或是在U型滤胆仓内设置后续功能化滤胆的过水通道;脱开活接装置之上固定装置与上紧固结构之间的连接配合,过滤通道中的上、下对接水口之间的密封对接随上置模块与U型滤胆仓的分离而断开。


2.一种具有上置模块和U型滤胆仓及双层过水通道的净水机,包括1-4个前置滤胆和反渗透膜滤胆在内的多个滤胆及相应的紧固装置、包括增压泵在内的过水控制部件及过水管路、设置增压泵和过水管路及后续通道的U型滤胆仓,以及设置上固定装置和上紧固结构并连接配合构成的活接装置;通过过水管路连接多个滤胆和增压泵及相关的过水控制部件构成各滤胆正常运行的过滤通道,其中1-4个串接的前置滤胆构成前置过滤通道;滤胆由上向下放入在U型滤胆仓内并通过紧固装置连接固定;该活接装置或是旋卡结构或是螺纹结构或是摆动锁扣装置或是锁勾装置或是弹性卡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两外接水口和运行位置、反冲位置及关闭位置的前置水路切换装置、设置进、出水管路和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排浓水管路、反冲后续管路,以及设置向下的上对接水口和向上的下对接水口的双向过水管路的上置模块、设置两个向上的下对接水口的前置滤胆;上置模块与U型滤胆仓上、下接触配合,并通过活接装置分别置于上置模块上的上固定装置与U型滤胆仓的上紧固结构活动连接配合构成一体;该前置水路切换装置的两个外接水口分别连接进水管路和反冲后续管路,并且围绕外伸出上端面的转动轴体设置的等分切换位置依次对应运行位置和反冲位置,以及关闭位置或阻断位置和关闭位置组合位置,在位于下端面同一圆等分切换位置上设置一组2-5个水口,分别与相关双向过水管路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并通过相应向上的下对接水口与前置过滤通道中需要反冲前置滤胆的两个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其中该组2-5水口中的前水口连通固定在U型滤胆仓底面上第一级前置滤胆用于进水并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密封对接,继而依次连通前置过滤通道和置于U型滤胆仓内的增压泵进水端管路;倒置并固定在U型滤胆仓内的反渗透膜滤胆的进水口连接增压泵出水端管路,其排浓水口是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并与上置模块上设置排浓水流量控制装置的排浓水管路的上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其出水口或是向下的上对接水口与U型滤胆仓的过水管路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密封对接,并通过另设的后续通道向上的下对接水口,与对应上置模块上出水管路的上对接水口密封对接,或是向上的下对接水口并与上置模块上的对应上对接水口密封对接,继而再连接U型滤胆仓的后续通道及上置模块上的出水管路;该后续通道或是设置在U型滤胆仓的过水通道或是在U型滤胆仓内设置后续功能化滤胆的过水通道;脱开活接装置之上固定装置与上紧固结构之间的连接配合,过滤通道中的上、下对接水口之间的密封对接随上置模块与U型滤胆仓的分离而断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上置模块和U型滤胆仓及双层过水通道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置水路切换装置设置过水通道;所述的两个外接水口通过该过水通道设置在封闭腔体下端面上;该过水通道或位于固定盘下部或位于封闭腔体下端面或位于固定盘和封闭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也兵冉伊虹
申请(专利权)人:杜也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