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58000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提高液体喷射头的空间系数,提高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设计的自由度。以简单的构成提高剩余液体的回收能力,防止剩余液体所导致的污染,并且,实现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初始填充,使液体填充后的液体喷射稳定。具备:开闭机构(60),在打开状态下,将壁部开放口(24n)开口,使喷嘴孔露出于外部,另一方面,在关闭状态下,将壁部开放口(24n)闭塞,在壁部(24)和喷嘴板(31)之间构成关闭空间;吸引流路(15),一端侧在喷嘴列的下方作为吸引口(15a)而开口,并且,另一端侧连接至吸引泵(16),由吸引泵(16)对关闭空间内进行吸引,由此,使关闭空间成为负压室(R),使墨水(I)从墨水(I)的墨水罐供给至喷嘴孔;以及大气开放流路(33),能够切换关闭空间向外部的开放和截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从喷射口喷射液体而将图像或文字记录在被记录介质的液体喷射头、 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填充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诸如进行各种印刷的喷墨打印机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具备搬送被记录介质的搬送装置和喷墨头。作为在此使用的喷墨头,已知一种喷墨头,该喷墨头具备具有由多个喷嘴孔(喷射孔)构成的喷嘴列(喷射孔列)的喷嘴体(喷射体)、与各喷嘴孔成对且与上述喷嘴孔连通的多个压力产生室、将墨水供给至上述压力产生室的墨水供给系以及与压力产生室邻接配置的压电致动器,驱动压电致动器而对压力产生室进行加压,使压力产生室内的墨水从喷嘴孔的喷嘴喷射口喷射。作为这样的喷墨打印机的一种,已知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设有使上述喷墨头沿与记录纸(被记录介质)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滑架(carriage),在记录纸施行印刷。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在喷墨头的可动范围内设有用于维护的服务站,使喷墨头移动至该服务站,清洁喷嘴孔或将帽盖在喷墨头并进行负压吸引而将墨水初始填充(所谓,吸引填充)至喷嘴孔。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2中,已知这样的构成在使记录头和帽抵接的状态下,由连接至帽的吸引泵吸引记录头的墨水吐出口内的墨水。另外,作为与上述喷墨打印机不同的一种,存在着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用于箱体等比较大型的被记录介质,固定喷墨头而在被搬送的被记录介质施行印刷。在这种喷墨打印机中,不能使喷墨头移动,另外,在喷墨头和被记录介质之间或者在喷墨头的下方设置服务站的空间较少。因此,在将墨水初始填充至压力产生室时,通常从墨水供给系侧加压并填充墨水。在该加压填充中,为了防止从喷嘴孔随意排放的剩余墨水污染喷墨头和喷墨打印机附近,另外,为了防止墨水填充后的墨水的喷射变得不稳定,必须采取除去剩余墨水的手段。作为这样的手段,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示,公开了这样的构成在喷墨头的下部,设有由板状多孔质吸收体构成且比喷嘴形成面更突出至外侧的墨水引导部件以及与该墨水引导部件连接的块型墨水吸收体,剩余墨水由墨水引导部件阻挡并引导至墨水吸引体,使该引导的剩余墨水被墨水吸收体吸收。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6-21893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5-1163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2的构成中,由于在喷墨头的下部设有墨水引导部件和墨水吸收体,因而存在着不能有效利用喷射头的下部的问题。因此,存在着不能在被记录介质的下部进行印刷的问题。另外,还存在着剩余墨水的回收能力不够而污染喷墨头周边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如下。(1)提高液体喷射头的空间系数,提高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设计的自由度。(2)以简单的构成提高剩余液体的回收能力,防止剩余液体所导致的污染,并且, 实现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初始填充,使液体填充后的液体喷射稳定。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手段。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具备具有由多个喷射孔构成的喷射孔列的喷射体、与所述各喷射孔成对且与所述喷射孔连通的多个压力产生室、将第一液体供给至所述压力产生室和所述喷射孔的液体供给系以及与所述压力产生室邻接配置的致动器,驱动所述致动器而对所述压力产生室进行加压,使所述第一液体从所述喷射孔的液体喷射口喷射,其中,该液体喷射头具备壁部,以包围所述喷射体的周围的方式设置,具有与所述喷射孔相对的开口部;开闭机构,在打开状态下,将所述开口部开口,使所述喷射孔露出于外部,另一方面,在关闭状态下,将所述开口部闭塞,在所述壁部和所述喷射体之间构成关闭空间;吸引流路,一端侧在所述喷射孔列的下方作为吸引口而开口,并且,另一端侧连接至吸引部,由所述吸引部对所述关闭空间内进行吸引,由此,使所述关闭空间成为负压室,使所述第一液体从所述第一液体的供给源供给至所述压力产生室和所述喷射孔; 以及大气开放部,能够切换所述关闭空间向外部的连通和截断。依照该构成,通过由开闭机构将壁部的开口部闭塞,从而只要由吸引部经由设于喷射孔列的下方的吸引流路而进行吸引,就能够进行第一液体的填充和从喷射体流出的剩余液体的回收。S卩,在将开口部闭塞而使壁部和喷射体之间成为关闭空间的状态下,如果由吸引部吸引关闭空间的空气,那么,关闭空间被减压而成为负压室。由此,由于第一液体从第一液体的供给源流入喷射体,因而能够吸引填充第一液体。而且,通过预先将开口部闭塞,从而在第一液体的填充时,能够防止从喷射体流出的剩余液体从开口部流出。然后,在填充第一液体之后,在将大气开放部开放的状态下,如果由吸引部经由吸引流路而吸引关闭空间内的空气,那么,由于空气经由大气开放部而从外部向着关闭空间流通,因而供给源的第一液体不被吸引,关闭空间内的压力恢复。随后,从外部流入关闭空间的空气经由吸引流路而排出至外部。此时,从喷射体流出并滞留于关闭空间内的剩余液体与流通于关闭空间内的空气一起排出至外部。所以,能够不像现有技术那样设置复杂的服务站,而是以简单的构成防止剩余液体所导致的污染并实现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初始填充。因此,也能够使液体填充后的液体喷射稳定。另外,由于能够在壁部的内侧空间(关闭空间)进行剩余液体的回收,因而在提高剩余液体的回收能力的方面,回收剩余液体的空间极小,能够提高液体喷射头的空间系数。由此,能够提高液体喷射头的设计的自由度。另外,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在沿着铅垂方向配置所述喷射孔列的情况下,所述大气开放部设于沿着所述喷射孔列的排列方向的上方。依照该构成,由于通过将大气开放部设在上方并将吸引口设在下方,使得空气从关闭空间内的上方向着下方(吸引口)流通,因而能够可靠地吸引关闭空间内的剩余液体。另外,由于从喷射体流出的剩余液体从喷射体垂下至重力方向下方,因而通过将大气开放部设在上方,从而即使在剩余液体滞留于关闭空间内的情况下将大气开放部开放,在防止剩余液体从大气开放部流出的方面,也能够使关闭空间和外部连通。另外,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解决手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机构由铰链部支撑,具备以能够以所述铰链部为转动中心而将所述开口部开闭的方式构成的盖部件,其中,该铰链部设于所述壁部或支撑所述壁部的外壳。依照该构成,通过经由铰链部而使盖部件转动,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盖部件的开闭动作。在该状态下,通过对壁部或外壳和喷射体之间的关闭空间进行减压,从而能够可靠地使关闭空间成为负压室,能够提高剩余液体的回收能力。另外,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所述开闭机构具备沿将所述开口部闭塞的方向对所述盖部件施力的施力装置。依照该构成,通过预先沿关闭方向对盖部件施力,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盖部件的关闭动作,并且,在盖部件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向着壁部对盖部件施力。因此,能够确保壁部和盖部件的紧贴性,能够可靠地防止剩余液体从开口部流出。由此,由于能够防止来自开口部的空气漏泄,能够可靠地使关闭空间成为负压室,因而与在将开口部开口的状态下进行吸引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剩余液体的回收能力,并且,能够迅速地进行初始填充。另外,作为液体喷射头的解决手段,采用这样的手段所述开闭机构具备沿所述开口部的开闭方向滑动的盖部件和引导所述盖部件的导向部。依照该构成,由于能够通过使盖部件滑动而进行开口部的开闭,因而与使盖部件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喷射头,具备具有由多个喷射孔构成的喷射孔列的喷射体、与所述各喷射孔成对且与所述喷射孔连通的多个压力产生室、将第一液体供给至所述压力产生室和所述喷射孔的液体供给系以及与所述压力产生室邻接配置的致动器,驱动所述致动器而对所述压力产生室进行加压,使所述第一液体从所述喷射孔的液体喷射口喷射,其中,所述液体喷射头具备:壁部,以包围所述喷射体的周围的方式设置,具有与所述喷射孔相对的开口部;开闭机构,在打开状态下,将所述开口部开口,使所述喷射孔露出于外部,另一方面,在关闭状态下,将所述开口部闭塞,在所述壁部和所述喷射体之间构成关闭空间;吸引流路,一端侧在所述喷射孔列的下方作为吸引口而开口,并且,另一端侧连接至吸引部,由所述吸引部对所述关闭空间内进行吸引,由此,使所述关闭空间成为负压室,使所述第一液体从所述第一液体的供给源供给至所述压力产生室和所述喷射孔;以及大气开放部,能够切换所述关闭空间向外部的连通和截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坂田明史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