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55389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为了实现不导致亮度的下降、薄型且进一步提高亮度的均匀性的面光源装置,在用于安装光源(2)的基板(4)上,用于将多个出射面(1c)构成的发光面与光学片(5)保持为一定的距离的距离保持部(6),以从产生于相邻的两个导光体(1)以不重叠的方式相连的部分的间隙突出的方式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作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等的面光源装置和具有该面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代替阴极射线管(CRT)迅速普及的液晶显示装置广泛应用于充分发挥节能型、薄型、轻量型等特长的液晶电视、监视器、便携式电话等。作为进一步活用这些特长的方法,能够举出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后配置的照明装置(所谓的背光源)的改良。照明装置主要分为侧光型(也称为边光型)和直下型。侧光型具有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后设置有导光板,在导光板的横端部设置有光源的结构。从光源射出的光在导光板反射,间接地均勻照射液晶显示面板。根据该构造,虽然亮度低,但能够实现能够进行薄型化并且亮度均勻性优异的照明装置。因此,侧光型的照明装置主要应用于便携式电话、个人计算机等中小型液晶显示器。此外,直下型的照明装置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后排列多个光源,直接照射液晶显示面板。由此,即使是大画面也容易得到高亮度,主要应用于20英寸以上的大型液晶显示器。但是,现在的直下型的照明装置的厚度为约20mm 40mm左右,妨碍显示器的进一步薄型化。为了在大型液晶显示器达到进一步的薄型化,通过使光源与液晶显示面板的距离接近能够解决该问题,但在该情况下,如果不使光源的数量增多,就不能够得到照明装置的亮度均勻性。另一方面,如果增加光源的数量则成本变高。因此,希望开发不增加光源数量, 薄型且亮度均勻性优异的照明装置。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尝试使用排列多个导光体单元而构成的照明装置,由此使大型液晶显示器薄型化,进一步,为了提高亮度均勻性,在这些照明装置中,尝试使用用于在光学部件与光出射面之间确保空间的间隔物等。如图10(a)所示,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导光板118的光出射面118a形成的凸部118p与平行槽118f平行地设置在各导光板118A、118B和118C的分界部分的结构。凸部118p具有类似于将椭圆截断为一半的上部带有圆角的形状,凸部118p在与平行槽118f 平行的方向以一定的高度和宽度形成。凸部118p的高度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导光板118 的光出射面118a的亮度不均通过配置其上的膜部件能够充分减少的高度即可,此外还记载有,凸部118p的形状和数量也不限定于图10(a)所示的位置和数量,能够在任意的位置设置有任意的数量。此外,在位于配置有光源112的平行槽118f的上方的光出射面118a 设置有多个双凸透镜134,反射片122以覆盖导光板118的倾斜面(图中的下表面)的方式形成。形成于上述光出射面118a的凸部118p,作为用于使光学部件(棱镜片、扩散片等)与光出射面118a的平坦部离开规定的距离的间隔物被利用,根据该结构,从上述光出射面118a发出的光在多方向上叠加同时到达上述光学部件,因此照射于上述光学部件的光均勻化,能够实现亮度均勻性优异的面光源装置。此外,如图10(b)所示,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结构,在面光源装置285中,使来自光源211a、211b、211c的光面发光的导光板213a、213b、213c另外形成,反射片214a、 214b,214c以覆盖各导光板213a、213b、213c的倾斜面(图中为下表面)的方式形成。此外,在各导光板213a、21!3b的后端的厚度最薄的位置,设置有遮光层Ml。进一步,在导光板 213a.213b.213c的上表面,经由粘接层272a,设置有透明板278,在其上经由粘接层272b, 设置有扩散板276。根据上述结构,在导光板213a、213b、213c与扩散板276之间设置有较厚的透明板278,因此上述导光板213a、213b、213c与扩散板276充分离开,因此能够使相当于亮线或暗部的光量不均平均化,能够实现亮度均勻性优异的面光源装置。专利文献1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302687号公报(公开日2006年11 月2日)”专利文献2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312916号公报(公开日:2001年11 月9日)”专利文献3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134748号公报(公开日25 日)”专利文献4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100225号公报(公开日13 日)”专利文献5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1-75096号公报”(公开日23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形成在导光板118的光出射面118a的凸部118p的目的仅在于使光学部件(棱镜片、扩散片等)从光出射面118a的平坦部离开规定的距离, 完全没有考虑设置凸部118p的位置。因此,由于从导光板118的光出射面118a发出的光在凸部118p反射而产生亮度不均,存在发光状态变得不均勻的问题。在将这样的面光源装置用作背光源的情况下,导致显示品质的下降。进一步,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是在导光板118的光出射面118a形成有凸部 IlSp0 一般在导光板表面加工棱镜、透镜等微细的形状,在该微细形状处光产生散射再从导光板射出。由此,如上所述,如果在导光板118的光出射面118a上设置凸部118p,则在此处光也产生散射。此外,凸部118p与棱镜、透镜等微细的形状相比非常大,因此散射的光量多,成为亮点的原因。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面光源装置285中,为了使扩散板276从上述导光板213a、213b、213c充分离开,采用在导光板213a、213b、213c与扩散板276之间设置较厚的透明基板278的结构。由此,根据上述结构,利用设置得较厚的透明基板278,能够确保亮度的均勻性,但是另一方面存在导致亮度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导致亮度下降、薄型且进一步提高亮度均勻性的面光源装置。此外,目的在于通过将上述面光源装置用作背光源,提供一种显示品质良好且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6年5月 :2006年4月 :2001年3月本专利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面光源装置,其具有多个组合,该组合是光源与导光体的组合,上述导光体使来自上述光源的光扩散而面发光,上述面光源装置还具有用于安装上述光源的基板,并且在上述各导光体的出射面构成的发光面上设置有光学片,在上述基板,用于将上述发光面和上述光学片保持为一定距离的距离保持部以从间隙突出的方式设置,该间隙产生于相邻的上述两个导光体以不重叠的方式相连的部分。上述距离保持部优选在上述各导光体的出射面构成的发光面中,被设置在亮度低的区域。这是因为,能够使从上述发光面射出的光中被上述距离保持部反射的光的比例变少,能够将上述距离保持部对发光面上的亮度分布造成的影响抑制得较小。以下,详细说明在上述各导光体的出射面构成的发光面中的成为亮度低的区域的部分。(在导光体以不重叠的方式相连的部分产生的间隙)考虑导光体彼此的损伤、照明装置的薄型化、制造上的误差等,导光体一般以负公差制造,因此,在导光体间的接缝部分,产生与负公差对应的间隙,这样的间隙在上述导光体的出射面相连而形成的发光面上,成为非发光区域,因此成为亮度低的区域。另外,上述结构的形成于导光体以不重叠的方式相连的部分的间隙是指,各导光体在同一平面上相连时产生的间隙。例如,在各导光体以相互不重叠的方式排列而配置的照明装置(平铺式照明装置)中,在各导光体间产生的间隙是,在一个导光体的全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组合,该组合是光源与导光体的组合,所述导光体使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扩散而面发光,所述面光源装置还具有用于安装所述光源的基板,并且在所述各导光体的出射面构成的发光面上设置有光学片,在所述基板,用于将所述发光面和所述光学片保持为一定距离的距离保持部以从间隙突出的方式设置,该间隙产生于相邻的所述两个导光体以不重叠的方式相连的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真由美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