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涉及一种对作为太阳能电池衬底的多晶硅衬底的背面进行钝化(惰性化)的。
技术介绍
在太阳能电池的高效化中,需要抑制载流子的复合。当前,市场上常见的结晶系硅太阳能电池的大部分是如下在太阳能电池的衬底的背面设置导电类型与该衬底的导电类型相同的高浓度扩散层,通过根据该结的内置电位来从衬底的背面排除少数载流子,从而抑制衬底的背面中的复合。将该衬底背面的高浓度扩散层称作BSF(BackSurface Filed 背场)层。在一般的硅太阳能电池中,使用了 ρ型衬底和在该P型衬底的背面扩散了铝(Al) 的BSF层这样的组合。即,在一般的硅太阳能电池中,通过将铝(Al)膏印刷/焙烧在衬底背面来形成背面电极并且在衬底背面扩散铝(Al)来形成BSF(下面,记述为A1-BSF)层。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造成太阳能电池用的硅材料缺乏这样的状况, 制造商各公司努力实现太阳能电池的薄型化。但是,硅(Si)和Al-Si合金(A1-BSF层)的热膨胀率不同,因此随着硅衬底变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翘曲变大,对之后的组件制作工序带来影响。即,对于薄型的硅衬底,极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1工序,在第1导电类型的多晶硅衬底的一面侧通过等离子体CVD法来形成由氮化硅膜构成的钝化膜;第2工序,在所述多晶硅衬底的另一面侧通过热扩散使第2导电类型的元素扩散而形成扩散层,形成pn结部;第3工序,在所述扩散层上通过等离子体CVD法来形成由氮化硅膜构成的防反射膜;第4工序,在所述多晶硅衬底的另一面侧配置第1电极膏;第5工序,在所述钝化膜上配置第2电极膏;以及第6工序,焙烧所述第1电极膏以及所述第2电极膏来形成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