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41923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提高能够切换成纵长状态或横长状态的移动终端的美观性,且能够稳定地支撑旋转侧机身。由旋转支撑机构(10)支撑着手机(1)的旋转侧机身(3)能够从纵长状态自由地转向横长状态或者从横长状态自由地转向纵长状态。在旋转侧机身(3)的侧面的厚度方向中间形成有允许旋转支撑机构(10)移动的移动用开口(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侧机身被支撑为从纵长状态自由地转向横长状态或者从横 长状态自由地转向纵长状态的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近年,伴随着地面数码电视播放的开始,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逐步开始具备 接收电视以及上网的功能。为此,移动终端就有必要谋求提高其便携性和增大显示画面使 得图像容易观看的两立。还有,从电视图像或者因特网画面的性质上,出现了要将显示画面 变成横长状态进行电视视听以及上网的需要。于是,例如象专利文献1那样,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用铰接部连结成打开、关闭 自由的翻盖式,在第一壳体上将液晶显示部支撑为能够切换操作成纵长状态和横长状态的 翻盖式手机已为所知。专利文献1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21157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昭63-1462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所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移动终端中,当已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合上以后, 则成为第一壳体、液晶显示部(旋转侧机身)和第二壳体的三层构造,所以第一壳体部分若 突出是必引起不美观的问题。还有,特别是在已使旋转侧机身成为横长状态时,只是由第一导销及第二导销支 撑旋转侧机身,所以容易出现摇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各点而研发的,其主要目的是使能够切换为纵长状态或横长 状态的移动终端更为美观,且能够稳定地支撑旋转侧机身。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中需要在壳体上开设开口,但是作为封闭这样开口的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2所示那样,已知设置有封闭夹头(cartridge)不插入时的夹头插入口第 一百叶帘和夹头装填结束时沿着主体滑动封闭夹头插入口的第二百叶帘。但是,若设置这样的移动用开口,则会出现开口很显眼而影响美观,且灰尘或手指 会误入其中的问题。于是,可以考虑使用所述专利文献2那样的百叶帘构造,但是该百叶帘构造是设 置两个百叶帘的复杂结构,还需要大的空间,所以在移动终端那样的狭窄空间中设置百叶 帘的情况下存在无法适用的问题。还有,现有技术中的百叶帘构造下,因为通常情况是在开口内移动的物体一边做 直线移动,一边进、出开口,所以存在着现有技术下的百叶帘构造对于让进行旋转的物体进 出的移动终端不适用的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在不妨碍旋转侧机身的旋转动作的情况下,将支撑进行旋转的旋转侧机身的旋转支撑机构美观地收纳在旋转侧机身内。-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到所述主要目的,该专利技术中由旋转侧机身将旋转支撑机构夹成三明治状 态。具体地讲,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包括旋转侧机身,支撑所述旋转侧机身且能使其自由地从纵长状态转向横长状态或从横长状态转 向纵长状态的旋转支撑机构,形成在所述旋转侧机身侧面的厚度方向中间,允许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在其中移动 的移动用开口。根据所述构成,当旋转侧机身为纵长状态或横长状态时,可将旋转支撑机构收纳 到旋转侧机身的移动用开口内,所以旋转支撑机构不会突出而美观。还有,由于旋转支撑机 构总是在移动用开口内移动,所以在旋转侧机身的旋转过程中该旋转支撑机构只在它和移 动用开口间的间隙内摇摆。还有,即便是在旋转侧机身上施加了不可预测的冲击,负荷也会 传递到移动用开口的周缘,所以防止了负荷只集中在旋转支撑机构上,旋转支撑机构便不 易被损伤。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旋转支撑机构连结于固定侧机身,所述旋转侧机身及所述固定侧机身中的至少一机身中内置有显示屏。也就是说,显示屏既可以设置在旋转侧机身及固定侧机身双方内,也可以设置在 旋转侧机身或固定侧机身的任一个中,特别是在旋转侧机身侧设置显示屏时,显示画面可 以切换成纵长状态或横长状态,用恰当的画面状态能够进行快乐的电视收看或横向文章的读与写。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旋转侧机身中内装有所述显示屏,所述固定侧机身中内装有操作部。根据所述构成,只要在接收电视等时将旋转侧机身旋转成横长状态,则不需要旋 转固定侧机身就可以看横长状态的图像,所以固定侧机身操作部与旋转侧机身为纵长状态 时相同的通常配键就可以使用。为此,在边看横长状态图像边进行电视购物等双向服务中 就可以愉快地进行输入操作。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第一至第三的任一方面的专利技术中, 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包括在所述旋转之际滑移的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和允许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分别朝着不同方向滑动的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也就是说,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可以作为引导直线移动或曲线移动的导向孔、导 向槽、导轨等使用,既可以是直线状也可以是曲线状。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可以 与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的形状相配合做成轴状、槽钢断面状突起等。这样,通过最佳化第一 滑轨及第二滑轨的形状便可以得到旋转侧机身的最佳旋转轨迹。例如,能够进行使旋转侧机身顺时针旋转后再转回去的旋转、或使旋转侧机身逆时针旋转后再转回去的旋转,或者 向顺时针旋转及逆时针旋转的任一方向旋转后再转回去的旋转。还有,因为可以使旋转侧 机身不接触其他部件进行旋转,不需要再使旋转侧机身的角部成为圆角,这样就可以扩大显示屏。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连结于所述旋转侧机身,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形成为平板状导向板,该导向板构成为在所述旋转之际 能够在所述移动用开口内移动。根据所述构成,因为第一滑轨及第二滑轨形成为平板状导向板,所以抑制了厚度 的增加,还有,因为使厚度薄的导向板在移动用开口内移动即可,所以移动用开口的宽度变 小,还有,也抑制了旋转侧机身整体的厚度。第六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第四或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旋转侧机身,是正面侧壳体和背面侧壳体在厚度方向上在分割面相结合而形 成的,所述正面侧壳体中嵌入所述显示屏,所述移动用开口是切去所述背面侧壳体的分割面侧边缘部而形成的。根据所述构成,旋转侧机身由正面侧壳体和背面侧壳体构成,不是在具有规定的 厚度的显示屏嵌入正面侧壳体侧开设一个移动用开口,而是在背面侧壳体侧开设一个移动 用开口,所以显示屏和固定支持机构不会相互干涉。为此,既防止了厚度增大,旋转支撑机 构又被三明治状地夹在正面侧壳体和背面侧壳体之间。第七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第六方面的专利技术中,在所述背面侧壳体的正面侧形成有一对支撑机构固定用凸起部,所述正面侧壳体上对应于所述一对支撑机构固定用凸起部的位置形成有支撑机 构固定用孔,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分别包括所述支撑机构固定用凸起部所插入 的凸起插入孔,已将所述支撑机构固定用凸起部插入在所述凸起插入孔中的状态下,将紧固部件 插入所述支撑机构固定用孔中并进行紧固,所述旋转支撑机构便以被该旋转侧机身夹住的 状态下与该旋转侧机身相连结。根据所述构成,将背面侧壳体支撑机构固定用凸起部插入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 动部件上的凸起插入孔中,将紧固部件插入支撑机构固定用凸起部中,在此基础上,再将紧 固部件插入正面侧壳体的紧固部件插入孔中并紧固在支撑机构固定用凸起部上,这样旋转 支撑机构就被简单且牢固地连结在正确位置。第八方面的专利技术,是在第七方面的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以已由板状临时止动板临时止动的状态插入 在所述支撑机构固定用凸起部中。根据所述构成,在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件已被临时止动板临时止动了的状 态下使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移动终端包括:旋转侧机身,旋转支撑机构,其支撑所述旋转侧机身从纵长状态自由地旋转为横长状态或者从横长状态自由地旋转为纵长状态,移动用开口,其形成在所述旋转侧机身侧面的厚度方向中间,允许所述旋转支撑机构在其中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牧野稔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