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40279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部件数量少且可容易组装的光适配器。该光适配器由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5)和套筒(7)构成。第一壳体(3)由连接器保持部(31)、第一支架部(33)、校准部(35)和连结部(36)构成。第一支架部(33)与连接器保持部(31)形成为一体。校准部(35)由校准部本体(351)、与该校准部本体(351)形成为一体的第二支架部(352)和与校准部本体(351)形成为一体的多个引导部(352、354、355)构成。在连接器保持部(31)和校准部本体(35)中的一个上一体地形成有连结连接器保持部(31)和校准部(35)的突状的连结部(3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光连接器彼此的光适配器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由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套筒支架组装体构成的光适配器(参照下述 专利文献1)。第一壳体为大体棱柱状,具有一对引导件。一对引导件分别为长板状,向相同方向 平行延伸。第二壳体为大体长方体状。在第二壳体的中央,形成收纳开缝套筒、套筒支架组装 体的一个支架和一个光连接器的套箍的孔。另外,在第二壳体的左右两侧面,形成引导第一 壳体的一对引导件的一对引导槽。套筒支架组装体由一对套筒支架和开缝套筒构成。一对套筒支架的形状相同,相互上下相反地组合。套筒支架具有支架和支承体。支 架保持开缝套筒。支承体为大体长方形,与支架成为一体。为了组装该光适配器,利用一对套筒支架保持开缝套筒,然后卡合套筒支架彼此, 组装套筒支架组装体。接着,把套筒支架组装体安装在第一壳体的开口部。其结果,套筒支架组装体的 一个套筒支架收纳在第一壳体内,套筒支架组装体的另一个套筒支架向第一壳体的外部突 出ο为了利用该光适配器光学连接光连接器彼此,首先,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分 别嵌合光连接器。此时,在安装于第一壳体的套筒支架组装体的一个套筒支架上插入第一 光连接器的套箍。接着,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嵌合。此时,第一壳体的引导件由第二壳体的引导槽 导引,正常地进行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嵌合。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嵌合时,与第二壳体连接的第二光连接器的套箍插入在套 筒支架组装体的另一个套筒支架中,同时,与第一光连接器的套箍对接。其结果,两个光连 接器彼此光学连接。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18436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在上述光适配器中使用了套筒支架组装体,所以,存在部件数量多的问题。另外,为了把套筒支架组装体安装在第一壳体上,必须使套筒支架组装体在第一 壳体的一对引导件之间通过,光适配器的组装作业并非容易。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些问题而提出的,其课题是提供一种部件数量少且可以容易组装 的光适配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光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光适配器具有连接第一光连接器的第一壳体、连接第二光连接器并与所述第一壳 体嵌合的第二壳体、以及使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所述第一光连接器的光学连接部的端面 和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所述第二光连接器的光学连接部的端面对接的套筒;所述第一壳 体具有连接器保持部和校准部,该连接器保持部具有保持所述第一光连接器的连接器保 持部本体、以及与该连接器保持部本体一体地形成并保持所述套筒的一端侧部分的第一支 架部,该校准部具有可安装在所述连接器保持部本体上的校准部本体、与该校准部本体一 体地形成并保持所述套筒的另一端侧部分的第二支架部、以及与所述校准部本体一体地形 成并在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嵌合时相对地引导所述第二壳体的多个突状的引 导部;在所述连接器保持部本体以及所述校准部本体中的一个上,一体地形成有互相连结 所述连接器保持部本体和所述校准部本体的突状的连结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适配器,由于光适配器的第一支架部与连接器保 持部本体形成为一体,所以,可减少光适配器的部件数量。另外,由于在连接器保持部本体以及校准部本体中的一个上一体地形成互相连结 连接器保持部本体和校准部本体的突状的连结部,所以,在连接器保持部本体以及校准部 本体中的另一个的支架部上可以不妨碍突状的连结部地插入套筒,容易进行光适配器的组 装作业。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引导部中的至少一个引导部的大小不同。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支架部和所述多个引导部中的至少一个引导部的间隔不同。优选的是,所述多个引导部中的至少一个引导部的长度不同。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基于附图的以下具体说明而可进一步明确。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部件数量少且可容易组装的光适配器。 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适配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离的状 态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光适配器的第一壳体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光适配器的第一壳体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的光适配器的第一壳体的连接器保持部的剖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光适配器的第一壳体的主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适配器的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5分离的 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该光适配器具有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5和开缝套筒(套筒)7(参照 图2)。在第一壳体3上连接未图示的第一光连接器,在第二壳体5上连接第二光连接器 22。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5可相互嵌合。在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5相互嵌合时,第一光连接器的未图示的套箍(光学连接部)的端面和第二光连接器22的套箍(光学连接部)221 的端面在开缝套筒7内互相对接,第一光连接器与第二光连接器光学连接。图2是图1所示的光适配器的第一壳体3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光适 配器的第一壳体3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的光适配器的第一壳体3的连接 器保持部31的剖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光适配器的第一壳体3的主视图。如图2、图3所示,第一壳体3具有连接器保持部31和校准部35。如图2、图4所示,连接器保持部31具有保持部本体34和第一支架部33。保持部 本体;34为大体框体状,具有接收第一光连接器的接收空间311。在连接器保持部本体34的上部一体地设置锁定部312。锁定部312具有臂部 31 、锁定用爪312b和操作按钮312c。臂部31 是大体长板状,可向其厚度方向弹性变 形。锁定用爪312b与臂部31 的前端相连。在锁定用爪312b形成切口 312d。锁定用爪 312b与后述的锁定部52卡合。在连接器保持部本体34的前表面形成插入孔313。如图4所示,第一支架部33为大体圆筒状,与连接器保持部本体34形成为一体。 第一支架部33配置在连接器保持部本体34内。第一支架部33收纳并保持开缝套筒7的 后侧部分。如图2、图5所示,校准部35具有校准部本体351、第二支架部352、三个引导部 353、354、355和两个卡合片(连结部)36、36。校准部本体351为大体矩形的板状。在校准部本体351的上部形成切口 351a。切 口 351a在把校准部35安装在连接器保持部本体34上时,可避免校准部本体351与连接器 保持部31的锁定部312的干涉。第二支架部352为大体圆筒状,与校准部本体351的前表面的中央部形成为一体。 第二支架部352相对于校准部本体351以大体直角突出。第二支架部352收纳并保持开缝 套筒7的前侧部分。如图2、图5所示,引导部353、3M分别与校准部本体351的前表面的两侧部形成 为一体。引导部353、3M为大体矩形的板状,沿着第一壳体3相对于第二壳体5的嵌合脱 离方向DC延伸。引导部353、3M平行。引导部353、354的短边方向与连接器保持部3的 高度方向H平行。引导部353的短边方向的尺寸比引导部354的短边方向的尺寸大。在相 对的引导部353、354的内侧的面的下部分别形成厚壁部353a、3Ma。引导部355与校准部本体351的前表面的下部形成为一体。引导部355为大体矩 形,沿着嵌合脱离方向DC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引导部353和引导部354的嵌合脱离方向DC的长度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适配器,其特征在于,该光适配器具有:  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连接第一光连接器,  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连接第二光连接器,与所述第一壳体嵌合,以及  套筒,该套筒使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所述第一光连接器的光学连接部的端面和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所述第二光连接器的光学连接部的端面对接;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连接器保持部和校准部,  该连接器保持部具有连接器保持部本体和第一支架部,该连接器保持部本体保持所述第一光连接器,该第一支架部与该连接器保持部本体一体地形成,并保持所述套筒的一端侧部分,  该校准部具有校准部本体、第二支架部和多个突状的引导部,该校准部本体能够安装在所述连接器保持部本体上,该第二支架部与该校准部本体一体地形成,并保持所述套筒的另一端侧部分,该多个突状的引导部与所述校准部本体一体地形成,并在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嵌合时相对地引导所述第二壳体;  在所述连接器保持部本体以及所述校准部本体中的一个上,一体地形成有互相连结所述连接器保持部本体和所述校准部本体的突状的连结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是枝雄一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