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导引电路通过壁体的电气连接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26465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导引电路通过壁体(1)的电气连接端子,其具有固定于该壁体一侧的第一末端(2)以及固定于该壁体(1)另一侧的第二末端(3)。该第一末端(2)包括连接于该第二末端(3)的连接器组件(4)。该连接器组件(4)能被插入至该第二末端(3)中。该第二末端(3)包括用于电气连接于该第一末端(2)的电线(6)。该电线(6)能被插入至该连接器组件(4)中。该连接器组件(4)在面对远离该电线(6)的表面包括爬电延伸部(10)。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该爬电延伸部(10)增加了爬电距离,从而使得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气连接端子能承受较高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导引电路通过壁体的电气连接端子,其具有固定于壁体一侧的第一末端以及固定于壁体另一侧的第二末端。
技术介绍
在各种应用之中,例如,工业连接技术,电气连接端子是非常重要的,并且适用于连接电气组件。此种类型的电气连接端子用于具有封闭壳体的装置,并且是所谓的导通端子,以导引电路通过壳体的壁体。导通端子可从已知技术得知,其中,第一末端接触壳体的内部区域而作为内部接点,以及第一末端接触壳体的外部区域而作为外部接点。更进一步地,导通端子可从已知技术得知,其中,位于壁体内部的绝缘部抵消外部接点。经常地,内部接点和/或外部接点包括螺纹连接器、连接销、焊接连接器、叶片接点或线圈连接器,以接触电路。已知的上述导通端子主要是用于量测及控制电路,S卩,对应于最大660伏特(V)与 20安培(A)。较高的电压和/或电流需要相当扩大的端子,以达成所需的空气与爬电距离。 此种能被使用于较高电压(例如1000V)的已知的导通端子需要极昂贵的生产过程,以及他们因为接点的大幅增加的体积而不能被普遍地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精简的电气连接端子,用以导引电路通过壁体,其能用于高电压和/或高电流。通过用于导引电路通过壁体的电气连接端子来实现此目的,其具有固定于壁体一侧的第一末端以及固定于壁体另一侧的第二末端,第一末端包括连接于第二末端的连接器组件,连接器组件能被插入至第二末端之中,第二末端包括用于电气连接于第一末端的电线,电线能被插入至连接器组件之中,以及连接器组件的面对远离于电线的表面包括爬电延伸部。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导引电路通过壁体的电气连接端子,其能被用于较高电压 (例如1000伏特),而不增加端子体积。基于面对远离电线的表面包括爬电延伸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气连接端子可允许较高电压(例如1000伏特)的导引经过壁体,当其遵从法定的空气与爬电距离时,例如,可从规范IEC 60947-7-1/DIN EN 60664-1/VDE0110-1识别。较佳地,连接器组件在面对远离电线的整个表面,S卩,连接器组件在不面对电线的表面具体为爬电延伸部。在此,比起不具有任何爬电延伸部的连接器组件的表面,例如,特别是具有平面形式的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爬电延伸部的表面显现了较大的爬电距离。进一步地,电线被具体化为电棒是较佳的,其中,连接器组件较佳地包括绝缘材料。更进一步地, 第一末端能被锁固于壁体的内侧而作为内部末端以及第二末端能被锁固于壁体的外侧而作为外部末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爬电延伸部能特别地延伸流动于电线与壁体间的爬电的爬电距离。在此,壁体可以包括金属材料(即,导电材料)以及代表壳体(例如,电气绝缘盒或控制盒)的部份。原则上,爬电延伸部可以被任意地具体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爬电延伸部显示了交错舌部与槽状结构和/或连接器组件在面对远离电线的表面的齿状结构。进一步地,爬电延伸部显现刚性结构和/或肋状结构是较佳的。这样的爬电延伸部会增加爬电距离,以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电气连接端子能被施以高电压。进一步地,槽的深度相对于交错舌状与槽状结构的舌部的高度的比例在连接器组件的前段处大于在连接器组件的后段处。在此,连接器组件的前段比起连接器组件的后段能更深入地插入至第二末端之中。相较于以最小程度插入至第二末端中的连接器组件的区域中而言,这样的实施例可允许插入最远至第二末端中的连接器组件的区域增加爬电流的爬电距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当第一末端及第二末端彼此连接时,连接器组件的至少前段插入至第二末端之中。换言之,爬电流只能流动于电线与位于连接器组件在面对远离电线的前段的表面上的壁体之间,其中,连接器组件的前段显现了爬电延伸部。在此情况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连接器组件的前段之中,连接器组件在面对远离电线的整个表面包括交错舌部与槽状结构。换言之,连接器组件至少包括位于前段中的交错周围舌部与槽状结构,其覆盖连接器组件的面对远离于电线的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第二末端包括用于连锁连接器组件的快速组件, 其中,快速组件对抗连接器组件,以及快速组件被配置在邻接壁体的第二末端的区域之中。 这样的实施例可允许,一方面当连接器组件连接于第二末端时,连接器组件被快速组件所导引,以及另一方面具有第二末端的端子能经由快速组件被连接于连接器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进一步发展,连接器组件能至少部份地被插入至位于壁体的区域中的快速组件之中。换言之,快速组件不只是被配置于邻接第二末端的壁体的区域之中,而且还至少部份地或整个地从位于壁体的区域中的第二末端突出。这样的实施例可允许爬电距离进一步延伸,因为爬电距离是利用突出至壁体的区域中的快速组件的长度被延伸。再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第一末端及第二末端彼此连接的情况下,连接器组件的前段经由快速组件被插入至第二末端之中,如此一来,只有连接器组件的后段是至少部份地接触快速组件。换言之,因此较佳地,不是连接器组件的前段接触快速组件,而是连接器组件的后段至少部份地接触快速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此特征,能达成延伸爬电距离,因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爬电延伸部,当第一末端及第二末端彼此连接时,爬电延伸部较佳地是被提供于连接器组件的前段处,是经由快速组件被引入至第二末端之中。原则上,快速组件能被任意地具体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被插入的连接器组件的快速组件的表面至少部份地包括交错舌部与槽状结构,以及快速组件的舌部和/或槽对应地接触连接器组件的后段的舌部和/或槽。连接器组件能被插入至包括快速组件的第二末端之中,如此一来,快速组件会经由对应的舌部和/或槽连锁于连接器组件的后段。原则上,连接器组件可以显现任意的轮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进一步发展,连接器组件显现了矩形轮廓。再者,连接器组件显现管状轮廓是较佳的。在这种情况下,电线显现矩形轮廓是更佳的,如此一来,连接器组件能以紧配方式接触电线。此外,快速组件能以紧配方式连接于连接器组件是较佳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末端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末端包括第二连接器,电线以固定方式连接于第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以及电线分别以可分离方式连接于第二连接器或第一连接器。再者,在这种情况下,电线对于第一连接器和/或第二连接器的可分离连接能通过夹钳方式而实现。原则上,第一连接器合/或第二连接器可以被具体化为弹簧负载连接器或任何形式的连接器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进一步发展,第一连接器和/或第二连接器是螺丝连接器。在此,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和/或电线的按尺寸排列可以根据预期的电流和/或电压而发生。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做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示范实施例的位于插入状态中的电气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示范实施例的位于插入状态中的电气连接端子的剖面示意图;以及图3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佳示范实施例的位于非插入状态中的电气连接端子的剖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壁体2 Λ-Λ- 上山 "弟一末 而3 Λ-Λ" ~· 上山 "弟一末 而4 -连接器组件6 -电线、电棒7 -第一连接器8 -第二连接器9 -前段10 爬电延伸部11 后段12 快速组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配合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导引电路通过壁体(1)的电气连接端子,具有固定于所述壁体(1)的一侧的第一末端(2)以及固定于所述壁体(1)的另一侧的第二末端(3),其中,所述第一末端(2)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末端(3)的连接器组件(4),所述连接器组件(4)能被插入至所述第二末端(3)之中,所述第二末端(3)包括用于电气连接于所述第一末端(2)的电线(6),所述电线(6)能被插入至所述连接器组件(4)之中,所述连接器组件(4)在面对远离所述电线(6)的表面包括爬电延伸部(10),所述爬电延伸部(10)包括交错舌部与槽状结构,以及所述交错舌部与槽状结构的槽的深度在所述连接器组件(4)的前段(9)处大于在所述连接器组件(4)的后段(11)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因茨·瑞博克
申请(专利权)人:凤凰接触股份有限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