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2611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公开了降低薄膜状的天线元件与供电单元的连接中的接触电阻的、小型且结构简易的天线装置。天线装置(100)具备:非导电性的透明薄膜(101),其为具有规定的光学透射率的绝缘基材;天线元件(103),其由具有规定的光学透射率的导电材料即透明导电材料(102)形成在透明薄膜(101)上;以及非透明且导电性的供电线(104)。透明薄膜(101)与透明导电材料(102)在构成方形偶极天线的天线元件(103)的一边的一部分,以将透明导电材料(102)作为内侧来包夹供电线(104)的方式而弯折并压接。另外,透明导电材料(102)具有通过弯折而彼此电连接的重合部(10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薄膜状天线元件的天线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贴附在车辆的玻璃、店铺或办公室等的玻璃上且无损视野或设计性的天线装置,提出了在非导电性的透明薄膜上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天线元件的技术。该透明薄膜上形成的透明导电材料因为耐热性低,所以无法通过焊接来连接。因此,对透明导电材料与金属导体即供电线的供电结构进行了研究。作为此类焊接以外的供电结构,例如提出了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天线装置。图1 是表示专利文献1公开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的图,图IA是表示天线主体10与结合装置11和供电线12被分为两个的状态的俯视图,图IB表示安装在窗玻璃17上的状态下的天线主体 10和结合装置11的剖视图。天线主体10在天线元件保持片13上形成天线元件14,并具备天线元件的连接端子15a及15b。结合装置11在内部具备用于安装低噪声放大器等的布线基板18,布线基板 18的一端连接于供电线12,另一端连接于结合装置11的连接端子16a和16b。结合装置 11的连接端子16a和16b由弹性导体部件形成而呈弹簧结构。天线主体10的连接端子15a和15b与结合装置11的连接端子16a和16b以重合的方式配置在硬质的窗玻璃17上,且均通过粘合剂等与窗玻璃17贴合固定。由此,结合装置11的连接端子16a和16b被弹簧结构抵按,它们物理接触而成为导通状态。另外,作为其他供电结构,例如提出了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天线装置。图2是表示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的图。天线装置20经由供电端子板24而由硬质罩25、 硬质的表面抵板26和背面抵板27来包夹薄膜21上形成的天线图案22和供电线23,并利用螺钉28的压接来电导通。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0-196327号公报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昭63-254804号公报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天线装置是以将供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透明薄膜贴附在硬质玻璃上,并固定天线元件的连接端子为前提,另外,需要用于固定经由供电线和布线基板的连接端子的结合装置及弹簧形状的连接端子等许多零件。由此,结构复杂,另夕卜,存在供电单元大而无法小型化的问题。另外,在天线元件的连接端子与结合装置的连接端子的接触中,仅连接端子的单面成为接触面,因此存在无法降低接触电阻的问题。另外,上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天线装置采用了由硬质的罩、表面抵板和背面抵板经由供电端子板来包夹天线元件和供电线的结构,因此零件个数多而结构复杂,另外,存在供电单元大而无法小型化的问题。另外,在天线元件与供电线的连接中,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仅单面成为接触面,因此存在无法降低接触电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降低薄膜状的天线元件与供电单元的连接中的接触电阻的、小型且结构简易的天线装置。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专利技术的天线装置所采用的结构包括导电性的供电线;薄膜状的绝缘基材,其具有规定的光学透射率;以及天线元件,其由具有规定的光学透射率的导电材料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材的一个面上,以将所述导电材料作为内侧而包夹所述供电线的一端的方式与所述绝缘基材一起弯折,并与所述供电线电连接。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降低薄膜状的天线元件与供电单元的连接中的接触电阻的、小型且结构简易的天线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的图。图4是从图3中记载的A箭头方向观看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供电线截面为扁平的情况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的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的图。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非透明金属导体的结构的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的图。符号说明101 透明薄膜102:透明导电材料103,303,403 天线元件104:供电线105,305 重合部201:切口部307 非透明金属导体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实施方式1)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天线装置100的结构的图。天线装置100例如具备非导电性的透明薄膜101,其为具有90%的光学透射率的绝缘基材;天线元件103,其在透明薄膜101上,例如由具有80%的光学透射率的导电材料即透明导电材料102形成;以及非透明且导电 性的供电线104。透明薄膜101与透明导电材料102在构成方形偶极天线的天线元件103的一边的一部分,以将透明导电材料102作为内侧来包夹供电线104的端部的方式而弯折并压接。图4是从图3中记载的A箭头方向的向视图。透明导电材料102具有通过弯折而彼此电连接的宽度wl的重合部105。在重合部105与透明导电材料102和供电线104接触的接触面106上涂敷有导电性的粘合剂,供电线104与透明导电材料102电连接并且机械固定。如图4所示,当供电线104的形状为圆筒形时,供电线截面的大致整个圆周区域接触。其结果,与供电线截面的一部分圆周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天线元件103与供电线 104接触的接触面106的面积,因此能够降低接触电阻。由此,能够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从而能够获得高天线性能。此外,当供电线截面例如为图5所示的扁平时也同样地,能够将接触面106设为两面,因此能够降低接触电阻。另外,天线电流一般在供电单元附近成为最高,因此通过降低供电单元的电阻值能够改善天线性能。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透明导电材料102上以宽度Wl彼此接触的方式设置重合部105,透明导电材料102的厚度加倍,能够将透明导电材料的电阻值降低至1/2。例如,若使用薄膜电阻值为1Ω/口 (ohm per square)的透明导电材料,求出950MHz的正方形偶极天线的辐射效率,则重合部105的宽度wl为0mm,即不弯折天线元件103时的辐射效率为-1.6dB。与此相对,重合部105的宽度wl为4mm(0.013波长)时的辐射效率为_ldB,可实现0. 6dB的改善效果。这样,通过设置0. 01波长左右的重合部105,可获得辐射效率的大幅改善效果。这样,根据实施方式1,将透明导电材料作为内侧来弯折在透明薄膜的一面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天线元件的一部分以包夹供电线的端部。由此,能够增大透明导电材料与供电线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降低接触电阻,提高天线的辐射效率。另外,通过设置在弯折透明导电材料时彼此电连接的重合部,能够降低天线电流密度高的供电单元附近的透明导电材料的电阻值,从而能够改善天线的辐射效率。另外,由于不需要用于固定天线元件和供电线的零件,因此供电结构成为简易,能够实现小型化。而且,由于利用导电性的粘合剂来固定供电线与透明导电材料,因此能够实现耐受透明导电材料的剥离等的性能强且具有充分强度的、高可靠性的供电。(实施方式2)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天线装置200的结构的图。在图6中,切口部 201设在天线元件103上,且以切口宽度w2形成在从天线元件103的端面起的距离L的位置。将处于从天线元件103的端面到切口部201的距离L之间的透明薄膜101和透明导电材料102以将透明导电材料102作为内侧来包夹供电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天线装置,包括:导电性的供电线;薄膜状的绝缘基材,其具有规定的光学透射率;以及天线元件,其由具有规定的光学透射率的导电材料形成在所述绝缘基材的一个面上,以将所述导电材料作为内侧而包夹所述供电线的一端的方式与所述绝缘基材一起弯折,并与所述供电线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野敏幸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