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装置、解码装置、编码方法、解码方法及通信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25924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第1代码字和第2代码字中确定比特值不同的位置,该第1代码字是按照准循环编码方式对编码对象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而得到的,该第2代码字与该第1代码字的海明距离最近,并且满足该准循环编码方式的奇偶校验。并且,在编码对象的信息比特序列的该位置插入预先设定的对于发送侧和接收侧都已知的比特值,然后进行编码并生成代码字。在接收到基于这样生成的代码字的信号时,判定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而得到的、处于解码后的代码字的插入了已知的比特值的位置的比特值,是否与预先设定的已知的比特值不同,在不同的情况下,即使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代码字满足例如准循环编码方式的奇偶校验,也判定为不正确的代码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准循环编码(擬似循环符号)方式的编码、解码,尤其涉及防止将不正当的代码字作为正当的错误检测的技术。
技术介绍
在无线 LAN(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禾口PLC (Power LineCommunication 电力线通信)等通信系统中,在从发送侧装置向接收侧装置传输数据时,根据与传输路径的状态对应的概率,在接收侧装置接收到的数据中产生错误。作为针对这种在数据的收发中有可能产生的数据的错误的一个对策,有下述的重传控制方式,即,通过检查接收侧装置接收到的数据中是否包含错误,在接收到的数据中包含错误的情况下,从发送侧装置重传该数据,由此最终从发送侧装置向接收侧装置传输没有错误的数据。关于该重传控制方式,以依据于IEEE (The Institution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802. Iln的通信标准的通信为例进行说明。图25表示IEEE802. Iln的PHY帧结构。在图25所示的PHY帧中,在待发送的数据(图25中的DATA域)的前面附加有作为前导(preamble)信号的、8ys(微秒)的 L-STS(Legacy-Short Training Symbol 传统短训练符号)、8μ s 的 L-LTS(Legacy-Long Training Symbol 传统长训练符号)、4 μ s 的 SIG (SIGnal field 信号域)、8 μ s 的 H-SIG(Highthroughput-SIGnal field 高吞吐量信号域)、4μ s 的 HSTF(High throughputShort Training field 高吞吐量短训练、域)、4 μ s 的 HLTF (High throughput LongTraining f ield 高吞吐量长信号域)1。前导信号用于在接收装置侧进行时间/频率同步、AGC(Automatic GainControl 自动增益控制)、传输路径估计,由于包括发送数据的长度、调制/编码方式等进行DATA域的解调所需要的信息,所以必须附加在PHY帧的开头。并且,在利用DATA域发送的数据中附加有作为错误检测代码的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 循环冗余校验)代码。接收侧装置在接收PHY帧并实施规定的信号处理后,向MAC层处理部送出接收数据,并执行MAC层中的规定的处理。在MAC层的处理中包括利用了对接收到的数据附加的 CRC代码的错误检测。在该错误检测的结果是被判定为接收到的数据中没有错误的情况下, 接收侧装置向发送侧装置发送表示无错误地接收了数据的确认应答(ACK =ACKnowledge)。 另一方面,在该错误检测的结果是被判定为有错误的情况下,接收侧装置不发送ACK。并且, 发送侧装置在完成PHY帧的发送后经过了规定的时间也没有接收到针对该PHY帧的ACK的情况下,判定为接收侧装置未正确接收数据,并再次发送相同的数据。发送侧装置按照这种步骤反复进行相同数据的发送,直到接收装置能够没有错误地接收数据,由此能够提高从发送侧装置向接收侧装置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另外,关于重传控制也能够利用下述结构来实现,S卩,在检测到错误的情况下,接收侧装置向发送侧装置发送用于请求数据帧的重传的信号即重传请求。并且,发送侧装置在接收到重传请求的情况下,执行由重传请求指定的数据帧的重传。但是,在上述PHY帧较长的情况下,即在DATA域的数据大小较大的情况下,存在上述的PHY帧单位的错误检测及重传控制导致吞吐量下降的问题。这是因为由于无线通信路径的局部变动,即使在接收侧装置接收到的数据只有一部分错误的情况下,发送侧装置也要重传较长的全部PHY帧。并且,在PHY帧较长时,一次重传所需要的时间也增多,因此在作为发送侧装置或者接收侧装置而存在多个终端的情况下,也导致系统整体的吞吐量下降。作为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正在研究将DATA域划分为细小的块,按每个子块进行重传控制的子块重传方式。在子块重传方式中,在接收侧装置接收到PHY帧时,按照子块单位进行错误检测,并请求发送侧装置只重传具有错误的子块。接收到重传请求的发送侧装置向指定的子块附加前导码,构成新的PHY帧进行发送。这样,在重传时不需重传全部PHY 帧,只需重传产生错误的子块即可,因而能够大幅削减因重传而造成的吞吐量的下降量。并且,由于重传数据量减少,所以能够利用短时间的间隙来发送重传数据,也避免了系统整体的吞吐量的下降。专利文献1记述了一种解码方法,在最大后验概率(MAP =MaximumAPosteriori)解码中,在对包含具有已知的值的已知比特的发送字进行解码时,将已知比特的值不同的解码字从解码字候选中去除。该已知比特例如采用MPEG2TS包中的同步字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第4208017号非专利文献1 :Hu et al,"0n the Computation of the Minimum Distanceof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s,,,IEEE ICC2004非专利文献2 JEEE802. Iln Draft2. O专利技术概要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将子块重传方式适用于依据IEEE802. Iln标准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情况下,认为可以将作为纠错代码而采用的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L0w-Density Parity Check)代码的代码块用作子块。但是,在将LDPC代码块作为子块进行重传控制的情况下,需要按每个 LDPC代码块检测有无错误。作为错误检测方法而公知的CRC编码是采用循环编码的错误检测编码,在错误检测精度高的基础上,编码/解码处理能够容易使用移位寄存器实现,所以被广泛采用。但是,在使用CRC编码来检测每个LDPC代码块有无错误的情况下,需要对每个LDPC代码块附加用于错误检测的冗余比特,因而存在吞吐量下降的问题。作为上述的吞吐量下降的一例,说明将32比特的CRC代码适用于按照 IEEE802. Iln被标准化的代码长度648比特、编码率1/2的LDPC代码块的情况。代码长度 648比特、编码率1/2的LDPC代码块由3M比特的信息比特和3M比特的冗余比特构成。在将32比特的CRC代码适用于该LDPC代码块的情况下,需要将信息比特324比特中的32比特设为CRC代码的冗余比特。因此,在一个LDPC代码块中能够发送的信息比特最多为292 比特(3M-32 = 292),这与将324比特全部设为信息比特的情况相比,吞吐量下降约10%(32/324N 10% )0另一方面,作为不附加错误检测用的冗余比特地进行LDPC代码块的错误检测的方法,有采用LDPC代码的奇偶校验的方法。LDPC代码是利用奇偶校验矩阵H定义的代码, LDPC代码的代码字c必须满足作为奇偶校验式的数式1。Hc = 0在采用奇偶校验的错误检测中,利用上述关系,检查在接收侧装置中进行纠错解码处理后的LDPC代码块是否满足奇偶校验式Hc = 0,如果满足奇偶校验式,则判定该LDPC 代码块不包含错误,如果不满足奇偶校验式,则判定该LDPC代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定的比特值,生成编码前比特序列;以及编码部,生成根据所述准循环编码方式对所述编码前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而得到的第3代码字。字是指在按照该准循环编码方式对所述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时得到的代码字,所述一个以上的第2代码字是指在该准循环编码方式的奇偶校验中被判定为正确的、并且与所述第1代码字的海明距离为最近的代码字;插入部,在所述信息比特序列的所述插入位置插入所述规1.一种编码装置,对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并输出,其特征在于,该编码装置具有:确定部,按照所使用的准循环编码方式,将在第1代码字和一个以上的第2代码字中比特值不同的至少一个位置,确定为向所述信息比特序列插入规定的比特值的插入位置,所述第1代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村周太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