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笼型电机内风扇入口侧风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22246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笼型电机内风扇入口侧风路,涉及笼型电机。一种笼型电机内风扇入口侧风路,包括转子铁心和内风扇,还包括固定在内风扇与转子铁心之间的转子轴向导风筒,所述的转子轴向导风筒包括导风筒座、导风筒支架与导风筒,导风筒通过导风筒支架固定在导风筒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缩短了内风扇的外盖和扇叶的轴向长度,提高了内风扇可靠性差的问题;降低了铸造成本,减少了铸造缺陷;增加了转子轴向导风筒,减少了风阻和涡流损耗,增加了有效空气流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笼型电机,具体涉及一种笼型电机内风扇入口侧风路
技术介绍
在笼型电机中,内部通风是由电机内的风扇产生风压,内部空气流经绕组端部、转子风道、定子风道,最后将热量带至机座的散热筋中。内部风路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整机的温升和使用寿命。而内风扇是内部风路的唯一动力原件,因此其入口和出口侧的结构成为风路设计的关键。现有笼型电机的内风扇入口侧风路结构,包括转子铁心1和内风扇2,内风扇2的外盖4延伸至转子铁心的端环3附近,内风扇2的扇叶5相应加长,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的侧风路存在以下缺陷(1)内风扇的外盖和扇叶轴向长度较长,其强度与刚度相应降低,内风扇可靠性低;( 内风扇采用铸铝材料,其轴向长度较长造成铸造成本增加,铸造缺陷增多,同样会降低内风扇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笼型电机内风扇入口侧风路。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笼型电机内风扇入口侧风路,包括转子铁心和内风扇,还包括固定在内风扇与转子铁心之间的转子轴向导风筒,所述的转子轴向导风筒包括导风筒座、导风筒支架与导风筒,导风筒通过导风筒支架固定在导风筒座上。本专利技术缩短了内风扇的外盖和扇叶的轴向长度,提高了其强度和钢度,解决了风扇可靠性差的问题;降低了铸造成本,同时减少了铸造缺陷;另外在风扇与转子铁心间增加了转子轴向导风筒,减少了风阻和涡流损耗,增加了有效空气流量,保证了风路的轴向通道,使其平稳地进入风扇,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笼型电机内风扇入口侧风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3为图2中6的主视图; 图4为图2中6的侧视图中1-转子铁心、2-内风扇、3-端环、4-外盖、5-扇叶、6-转子轴向导风筒、7-导风筒、8-导风筒支架、9-导风筒座。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3、4所示的一种笼型电机内风扇入口侧风路,包括转子铁心1和内风扇2, 还包括固定在内风扇2与转子铁心1之间的转子轴向导风筒6,所述的转子轴向导风筒6包括导风筒座9、导风筒支架8与导风筒7,导风筒7通过导风筒支架8固定在导风筒座9上。权利要求1. 一种笼型电机内风扇入口侧风路,包括转子铁心(1)和内风扇(2),其特征是还包括固定在内风扇(2)与转子铁心(1)之间的转子轴向导风筒(6),所述的转子轴向导风筒(6) 包括导风筒座(9)、导风筒支架(8)与导风筒(7),导风筒(7)通过导风筒支架(8)固定在导风筒座(9)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笼型电机内风扇入口侧风路,涉及笼型电机。一种笼型电机内风扇入口侧风路,包括转子铁心和内风扇,还包括固定在内风扇与转子铁心之间的转子轴向导风筒,所述的转子轴向导风筒包括导风筒座、导风筒支架与导风筒,导风筒通过导风筒支架固定在导风筒座上。本专利技术缩短了内风扇的外盖和扇叶的轴向长度,提高了内风扇可靠性差的问题;降低了铸造成本,减少了铸造缺陷;增加了转子轴向导风筒,减少了风阻和涡流损耗,增加了有效空气流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文档编号H02K9/04GK102355088SQ20111032319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2日专利技术者俞文斌, 苗言诗, 黄熙 申请人: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笼型电机内风扇入口侧风路,包括转子铁心(1)和内风扇(2),其特征是还包括固定在内风扇(2)与转子铁心(1)之间的转子轴向导风筒(6),所述的转子轴向导风筒(6)包括导风筒座(9)、导风筒支架(8)与导风筒(7),导风筒(7)通过导风筒支架(8)固定在导风筒座(9)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文斌苗言诗黄熙
申请(专利权)人: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