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自调节型双气源稳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21544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安全自调节型双气源稳压阀,包括上阀体(1)和下阀体(5),下阀体上设有低压气源入口(10)和高压气源入口(11),低压气源入口(10)和高压气源入口(11)中均安装有密封杆(8),其特征是所述的低压气源入口(10)中安装的密封杆(8)的一端与气源接头(9)相抵,另一端与托杆(7)的一端相接触,其特征是托杆(7)的另一端套装在阀杆(12)中并与副调压弹簧(6)相抵,阀杆(12)的另一端穿过通气孔(13)与皮膜(3)相连,皮膜(3)压装在上阀体(1)和下阀体(5)之间,皮膜(3)位于上阀体(1)中的一面与主弹簧(2)的一端相抵,主弹簧(2)的另一端与调压旋钮(14)相抵,调压旋钮(14)通过螺纹旋装在上阀体(1)中;所述的高压气源入口(11)中也安装有密封杆(8),高压气源入口(11)通过下阀体(5)中的内部通道与通气孔(13)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安全性,节材,体积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气源燃气设备,尤其是一种双气源稳压阀,具体地说是一种根据用户使用的接入口不同而自动调整输出压力的安全自动调节型双气源稳压阀。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有的双气源稳压阀一般是有两组稳压装置,如图1所示,这样浪费材料。此外,现有的双气源稳压阀,当一个入口工作时,另一入口需要堵起来,否则会漏气导致安全事故。然而,当客户使用时,容易忽视这一问题,极易造成漏气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双气源稳压阀需要针对气源配备两组稳压装置,造成材料浪费用结构复杂,而进气口必须有一个堵上,易造成漏堵而漏气的问题,设计一种仅需一组稳压装置、无需堵头能自动调节出气压力,使稳压阀始终以设定的压力输出的安全自调节型双气源稳压阀。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自调节型双气源稳压阀,包括上阀体1和下阀体5,下阀体上设有低压气源入口 10和高压气源入口 11,低压气源入口 10和高压气源入口 11中均安装有密封杆8,其特征是所述的低压气源入口 10中安装的密封杆8的一端与气源接头9相抵,另一端与托杆7 的一端相接触,密封杆8上安装有使密封杆8始终抵在进气口上的密封弹簧15,其特征是托杆7的另一端套装在阀杆12位于下阀体5中的一端上并与套装在阀杆12上的副调压弹簧6相抵,阀杆12的另一端穿过通气孔13与皮膜3相连,皮膜3压装在上阀体1和下阀体 5之间,皮膜3位于上阀体1中的一面与主弹簧2的一端相抵,主弹簧2的另一端与调压旋钮14相抵,调压旋钮14通过螺纹旋装在上阀体1中;所述的高压气源入口 11中也安装有密封杆8,高压气源入口 11通过下阀体5中的内部通道与通气孔13相连通。所述的通气孔13上安装有密封圈4,密封圈4固定在密封骨架上,密封骨架3固定在通气孔孔壁上。所述的阀杆12的上端与夹板相连,夹板夹装在皮膜3上。所述的密封杆8由杆体801、密封轴肩环802和密封圈803组成,杆体801穿过进气环16与气源接头9相抵,密封圈803固定在密封环802上并与进气环16的端面相抵,密封弹簧15的一端与密封轴肩环802相抵以使密封轴肩环802始终抵在进气环16的端面上, 密封弹簧15的另一端与下阀体5的内壁相抵,进气环16密封安装在对应的气源入口端中。所述的杆体801上设有轴向凹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进气口中安装密封杆实现了自密封,只要未接入气源接头,相应的气源入口始终处于关闭状态,同时通过主弹簧和副弹簧的使用,只需一组调压装置即可满足高压燃气和低压燃气的调压,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而且节约了材料减小了稳压阀的体积。附图说明图1现有的双气源稳压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双气源稳压阀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图5是图3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之 一(未接气状态)。图6是图3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接气状态)。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2-6所示。一种安全自调节型双气源稳压阀,其外形如图2、3所示,包括上阀体1和下阀体5, 下阀体上设有低压气源入口 10和高压气源入口 11,低压气源入口 10和高压气源入口 11中均安装有密封杆8,如图4扭不,密封杆8由杆体801、密封轴肩环802和密封圈803组成, 杆体801穿过进气环16与气源接头9相抵,密封圈803固定在密封环802上并与进气环16 的端面相抵,密封弹簧15的一端与密封轴肩环802相抵以使密封轴肩环802始终抵在进气环16的端面上,密封弹簧15的另一端与下阀体5的内壁相抵,进气环16密封安装在对应的气源入口端中,所述的杆体801上设有轴向凹槽,如图5、6所示,所述的低压气源入口 10 中安装的密封杆8的与气源接头9相抵,另一端与托杆7的一端相接触,密封杆8上安装有使密封杆8始终抵在进气口上的密封弹簧15,托杆7的另一端套装在阀杆12位于下阀体5 中的一端上并与套装在阀杆12上的副调压弹簧6相抵,阀杆12的另一端穿过通气孔13与夹板相连,夹板再固定在皮膜3相连,阀杆12也可直接固定在皮膜3上,通气孔13上安装有密封圈4,密封圈4固定在密封骨架上,密封骨架3固定在通气孔孔壁上;皮膜3压装在上阀体1和下阀体5之间,皮膜3位于上阀体1中的一面与主弹簧2的一端相抵,主弹簧2 的另一端与调压旋钮14相抵,调压旋钮14通过螺纹旋装在上阀体1中,如图5所示;所述的高压气源入口 11中也安装有密封杆8,高压气源入口 11通过下阀体5中的内部通道与通气孔13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1、当未接入燃气气源时,密封杆8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密封入口,燃气不会外漏。图 4、5所示。2、当接入燃气时,由于接头的旋入,推动密封杆8从而打开气路。 3、阀体上上有两个入口(如图2所示),当接入低压燃气时(即低压气源入口中旋入气源接头9),密封杆8会推动托杆7,抬高副调压弹簧6,从而稳压阀工作时,由主调压弹簧 2和副调压弹簧6的共同作用,则出口燃气压力比较小,其中,P为出口压力,S为皮膜内面积,Kl为主簧弹性系数,Κ2为副簧弹性系数,Δ X为压缩量。当接入高压燃气时(即图2中的高压气源入口 11中旋入气源接头9时,由于在高压气源入口 11中未安装托杆7,因此不会使副调压弹簧6有上抬动作,只有主调压弹簧起作用,则P*S=K1* Δ X, 出口压力较大。 本专利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 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自调节型双气源稳压阀,包括上阀体(1)和下阀体(5),下阀体上设有低压气源入口( 10)和高压气源入口( 11 ),低压气源入口( 10)和高压气源入口( 11)中均安装有密封杆(8),其特征是所述的低压气源入口(10)中安装的密封杆(8)的一端与气源接头(9) 相抵,另一端与托杆(7)的一端相接触,密封杆(8)上安装有使密封杆(8)始终抵在进气口上的密封弹簧(15),其特征是托杆(7)的另一端套装在阀杆(12)位于下阀体(5)中的一端上并与套装在阀杆(12)上的副调压弹簧(6)相抵,阀杆(12)的另一端穿过通气孔(13)与皮膜(3)相连,皮膜(3)压装在上阀体(1)和下阀体(5)之间,皮膜(3)位于上阀体(1)中的一面与主弹簧(2)的一端相抵,主弹簧(2)的另一端与调压旋钮(14)相抵,调压旋钮(14) 通过螺纹旋装在上阀体(1)中;所述的高压气源入口(11)中也安装有密封杆(8),高压气源入口(11)通过下阀体(5)中的内部通道与通气孔(13)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自调节型双气源稳压阀,其特征是所述的通气孔(13)上安装有密封圈(4),密封圈(4)固定在密封骨架上,密封骨架(3)固定在通气孔孔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自调节型双气源稳压阀,其特征是所述的阀杆(12)的上端与夹板相连,夹板夹装在皮膜(3)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自调节型双气源稳压阀,其特征是所述的密封杆(8)由杆体(801)、密封轴肩环(802)和密封圈(803)组成,杆体(801)穿过进气环(16)与气源接头 (9)相抵,密封圈(803)固定在密封环(802)上并与进气环(16)的端面相抵,密封弹簧(15) 的一端与密封轴肩环(802)相抵以使密封轴肩环(802)始终抵在进气环(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自调节型双气源稳压阀,包括上阀体(1)和下阀体(5),下阀体上设有低压气源入口(10)和高压气源入口(11),低压气源入口(10)和高压气源入口(11)中均安装有密封杆(8),其特征是所述的低压气源入口(10)中安装的密封杆(8)的一端与气源接头(9)相抵,另一端与托杆(7)的一端相接触,密封杆(8)上安装有使密封杆(8)始终抵在进气口上的密封弹簧(15),其特征是托杆(7)的另一端套装在阀杆(12)位于下阀体(5)中的一端上并与套装在阀杆(12)上的副调压弹簧(6)相抵,阀杆(12)的另一端穿过通气孔(13)与皮膜(3)相连,皮膜(3)压装在上阀体(1)和下阀体(5)之间,皮膜(3)位于上阀体(1)中的一面与主弹簧(2)的一端相抵,主弹簧(2)的另一端与调压旋钮(14)相抵,调压旋钮(14)通过螺纹旋装在上阀体(1)中;所述的高压气源入口(11)中也安装有密封杆(8),高压气源入口(11)通过下阀体(5)中的内部通道与通气孔(13)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长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普鲁卡姆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