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19874 阅读:3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黄芩的栽培方法,包括选地、土壤处理、种子处理、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黄芩栽培方法,选择好适宜的种植地块、做好土壤和种子处理是保证高产、品质好的基础,起到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成活率的目的。适宜的播种时间、适时的田间管理和及时的病虫害防治,最大限度地促进了黄芩目标器官根的生长,防止病害的危害,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合理的采收方法,保证了黄芩的品质,经济效益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材栽培技术,具体涉及黄芩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以根入药。黄芩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芩甙(baicalin),黄芩素 (baicalein),汉黄芩甙(wogonoside),汉黄芩素(wogonin),7_甲氧基黄芩素,7_甲氧基去甲基汉黄芩素,黄芩黄酮I,黄芩黄酮II。黄芩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 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黄芩的栽培管理技术对黄芩的品质和产量影响很大。CN102084771A公开了“一种黄芩药材栽培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林药间种,在杏树林中间作黄芩,枝条作为插穗,扦插育苗,在不同时期施用不同的肥料。CN1418484A公开了“黄芩和万寿果套种立体栽培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解决黄芩和万寿果的生长空间和光照利用问题,解决育苗栽培、扦插快繁及田间管理等问题。因此开发研究黄芩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对黄芩的生产有着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旨在提高黄芩的质量和产量以及经济效■、Λfrff. ο本专利技术如下(1)选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向阳干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平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不宜连作;(2)土壤处理播前施入底肥,每亩施基肥2500-300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耕深25-30厘米,耙细整平,作宽1.2米的畦,长短不限,浇透水,每亩施用2-6kg 3%的米乐尔颗粒剂,混细干土 40-50kg,均勻地撤在地表、深耙20cm,也可撤在栽植沟或定植穴内,浅覆土后再定植,然后用新高脂膜喷雾土壤表面;(3)种子处理用种子播种时,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5-6小时,捞出稍晾即可;用分根播种时,在采收或春季选择2-3年生黄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未发芽前的根茎,剪去主根药用,然后根据根茎块的大小,将母株根茎切成若干块,每块有2-3个芽,用草木灰处理;(4)适时播种用种子播种时,可以直播和育苗,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C时,按行距30-40厘米开沟,沟深0. 5-1厘米,亩播种量0. 5-1千克,将种子均勻播入沟内,覆细土,稍镇压后浇水,然后覆盖塑料膜;用分根播种时,按行距25-30厘米株距18-22厘米栽植,播种深度12-15厘米;(5)田间管理直播育苗地,在出苗前后都要保持土壤湿润,齐苗后要适当通风,苗高1厘米时,逐渐把塑料膜去掉,结合拔草间去过密的苗,苗高1. 5-2厘米时,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3-4 厘米定植大田;直播地当苗高5-7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根据植株需求适时定苗补苗;在苗高5-7cm时,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在6月底至7月初,每亩追施磷肥20-25千克、 氮肥10-15千克,在行间开沟施下,施后覆土,干旱时及时浇水,如不收种子,应剪去花枝。 第二年返青后和6月下旬每亩各施肥磷肥20-25千克、氮肥10-15千克,7月底前进行打顶, 喷施根大灵;(6)病虫害防治黄芩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叶枯病,根腐病,对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应加强田间管理,注意田间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铵或50%多菌灵800 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 1000倍液或25%的粉锈宁500倍液喷施防治;对叶枯病的防治方法,冬季应处理病残株,消灭越冬菌原,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苯骄咪唑44号)1000倍液或 1 1 120波尔多液喷雾,每7 10天1次,连续2 3次;对根腐病的防治方法,每亩用药 1-1. ^g、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拌50-70 kg的细土,均勻撒入定植穴内或撒在地表,翻耕使药剂与土壤充分混勻,出现病株时,每株用250毫升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灌根,7天内连用两次。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根茎部和根际表土,连用2 3次;(7)采收第二年秋后地上部枯萎时或第三年初春芽未萌动前及时采收,因根系深,根条易断,挖时需要深挖勿刨断根,刨出的根,去掉残茎,晒至半干,剥去外皮,晒干或烘干,也可切片后干燥,晾晒过程中,避免暴晒,防止水湿雨淋。本专利技术黄芩栽培方法的优点是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高。该优点是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各个栽培管理环节的集中体现。选择好适宜的种植地块、做好土壤和种子处理是保证高产、品质好的基础,起到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成活率的目的。适宜的播种时间、适时的田间管理和及时的病虫害防治,最大限度地促进了黄芩目标器官根的生长,防止病害的危害,合理的采收方法,保证了黄芩的品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黄芩的高产优质栽培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技术管理环节。(1)要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向阳干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平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不能连茬种植。(2)做好土壤处理播前施入底肥,每亩施基肥2500-300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耕深25-30厘米,耙细整平,作宽1.2米的畦,长短不限,浇透水,每亩施用2-6kg 3%的米乐尔颗粒剂,混细干土 40-50kg,均勻地撤在地表、深耙20cm,也可撤在栽植沟或定植穴内,浅覆土后再定植,然后用新高脂膜喷雾土壤表面。(3)做好种子处理用种子播种时,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5-6小时,捞出稍晾即可。用分根播种时,在采收或春季选择2-3年生黄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未发芽前的根茎,剪去主根药用,然后根据根茎块的大小,将母株根茎切成若干块,每块有2-3个芽,用草木灰处理。(4)适时播种用种子播种时,可以直播和育苗,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C时, 按行距30-40厘米开沟,沟深0. 5-1厘米,亩播种量0. 5-1千克,将种子均勻播入沟内,覆细土,稍镇压后浇水,然后覆盖塑料膜;用分根播种时,按行距25-30厘米株距18-22厘米栽植,播种深度12-15厘米。(5)田间管理对直播育苗地,在出苗前后都要保持土壤湿润,齐苗后要适当通风,苗高1厘米时,逐渐把塑料膜去掉,结合拔草间去过密的苗,苗高1. 5-2厘米时,按行距 30-40厘米、,株距3-4厘米定植大田;直播地当苗高5-7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根据植株需求适时定苗补苗;在苗高5-7cm时,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在6月底至7月初,每亩追施磷肥20-25千克、氮肥10-15千克,在行间开沟施下,施后覆土,干旱时及时浇水,如不收种子,应剪去花枝。第二年返青后和6月下旬每亩各施肥磷肥20-25千克、氮肥10-15千克,7月底前进行打顶,喷施根大灵。(6)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黄芩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叶枯病,根腐病,对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应加强田间管理,注意田间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铵或50%多菌灵 800 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 1000倍液或25%的粉锈宁500倍液喷施防治; 对叶枯病的防治方法,冬季应处理病残株,消灭越冬菌原,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 (苯骄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芩的栽培方法,栽培技术如下:(1)选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向阳干燥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平地或向阳的山坡均可,不宜连作;(2)土壤处理播前施入底肥,每亩施基肥2500-300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耕深25-30厘米,耙细整平,作宽1.2米的畦,长短不限,浇透水,每亩施用 2-6kg 3%的米乐尔颗粒剂,混细干土40-50kg,均匀地撤在地表、深耙20cm,也可撤在栽植沟或定植穴内,浅覆土后再定植,然后用新高脂膜喷雾土壤表面;(3)种子处理用种子播种时,播种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5-6小时,捞出稍晾即可;用分根播种时,在采收或春季选择2-3年生黄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未发芽前的根茎,剪去主根药用,然后根据根茎块的大小,将母株根茎切成若干块,每块有2-3个芽,用草木灰处理;(4)适时播种用种子播种时,可以直播和育苗,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时,按行距30-40厘米开沟,沟深0.5-1厘米,亩播种量0.5-1千克,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细土,稍镇压后浇水,然后覆盖塑料膜;用分根播种时,按行距25-30厘米株距18-22厘米栽植,播种深度12-15厘米;(5)田间管理直播育苗地,在出苗前后都要保持土壤湿润,齐苗后要适当通风,苗高1厘米时,逐渐把塑料膜去掉,结合拔草间去过密的苗,苗高1.5-2厘米时,按行距30-40厘米、,株距3-4厘米定植大田;直播地当苗高5-7cm时进行第一次间苗,根据植株需求适时定苗补苗;在苗高5-7cm时,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在6月底至7月初,每亩追施磷肥20-25千克、氮肥10-15千克,在行间开沟施下,施后覆土,干旱时及时浇水,如不收种子,应剪去花枝;第二年返青后和6月下旬每亩各施肥磷肥20-25千克、氮肥10-15千克,7月底前进行打顶,喷施根大灵;(6)病虫害防治黄芩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叶枯病,根腐病,对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应加强田间管理,注意田间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可用50%代森,挖时需要深挖勿刨断根,刨出的根,去掉残茎,晒至半干,剥去外皮,晒干或烘干,也可切片后干燥,晾晒过程中,避免暴晒,防止水湿雨淋。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7天内连用两次;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根茎部和根际表土,连用2~3次;(7)采收第二年秋后地上部枯萎时或第三年初春芽未萌动前及时采收,因根系深,根条易断尔多液喷雾,每7~10天1次,连续2~3次;对根腐病的防治方法,每亩用药1-1.5kg、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拌50-70 kg的细土,均匀撒入定植穴内或撒在地表,翻耕使药剂与土壤充分混匀,出现病株时,每株用250毫升70%甲基托铵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25%的粉锈宁500倍液喷施防治;对叶枯病的防治方法,冬季应处理病残株,消灭越冬菌原,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苯骄咪唑44号)1000倍液或1:1:120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屯留县民康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