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生态修复中的水草水下悬空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水草悬床装置:首先制作框形主体结构,然后在该框形主体结构上设置浮力装置和水草种植网状平台;(2)水草的种植:水草载入水草悬床的水草种植网状平台;(3)固定水草悬床:制作固定装置将该水草悬床固定于水体中悬空。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水草悬床装置,包括主体结构、设置在主体结构上的浮力装置、安置在主体结构之间的水草种植网状平台以及固定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水深较深的水体中完成水草的悬空种植以提高这些生态修复工程的水草覆盖种植面积,从而大大提高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草种植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使用于水下生态修复中的水草水下悬空种植方法;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专用于该方法的水草悬床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水体生态修复中,沉水植物(生长在水下的水草,指生长于河川、湖泊等底部且不露出水面的水生植物)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水草成活并旺盛生长,水体才开始生态恢复从而提高水质。而对于水深超过2米的水体,水草因为缺乏阳光而不能生长;或有潮汐、落差超过1米的水体,水草可能因为露滩而晒死。所以,在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需要一种能够使水草在水下合适深度悬空种植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下生态修复中的水草水下悬空种植方法, 该方法可避免因为生态修复工程水深较深、阳光难以到达水底而不能种植水草的不利影响,本专利技术可以在水深较深的水体中完成水草的悬空种植以提高这些生态修复工程的水草覆盖种植面积,从而大大提高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的效果。为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专用于该方法的水草悬床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生态修复中的水草水下悬空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水草悬床装置首先制作框形主体结构,然后在该框形主体结构上设置浮力装置和水草种植网状平台;(2)水草的种植水草载入水草悬床的水草种植网状平台;所述水草为沉水植物;(3)固定水草悬床制作固定装置将该水草悬床固定于水体中悬空。在步骤(1)中,首先采用钢筋或竹杆等承力材料制作框形主体结构,然后在框形主体结构上设置采用塑料浮筒或竹木材料制作的浮力装置及采用网状塑料材料制作的水草种植网状平台。在步骤(3)中,将钢钎牢固扎进水底合适位置的底泥中,留在底泥外面的钢钎一头设有环形装置;将钢缆或绳索的一头固定在水草悬床装置的主体结构上,另一头穿过环形装置固定在岸上,通过调节钢缆或绳索的长度调节悬床高度,或者另一头穿过环形装置后再次固定在主体结构上,通过调节钢缆或绳索的长度来调节悬床的高度。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水草悬床装置,包括主体结构,为采用承力材料制作的框形结构,可承受整个悬床的重力和浮力;浮力装置,设置在主体结构的框形各边上;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于水底底泥中的水底固定装置、及连接水底固定装置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固定装置;水草种植平台,为安置在主体结构框形各边之间的网状平台。所述主体结构采用的承力材料为钢筋或竹杆。所述浮力装置采用塑料浮筒或竹木材料。所述固定装置的水底固定装置采用钢钎,钢钎牢固扎进水底合适位置的底泥中, 留在底泥外面的钢钎一头设有环形装置;所述连接固定装置采用钢缆或绳索,其一头固定在主体结构上,另一头穿过环形装置固定在岸上,通过调节钢缆或绳索的长度来调节悬床高度,或者另一头穿过环形装置后再次固定在主体结构上,通过调节钢缆或绳索的长度来调节悬床的高度。所述水底固定装置采用4根钢钎,所述连接固定装置采用4根钢缆或绳索,4根钢缆或绳索的一头分别固定在主体结构的框形4个角上。所述水草种植平台下设有加强筋。在所述水草种植平台和主体结构之间设有稍高于水草高度的木质或钢铁片材制作的框形结构的抗击风浪装置,该抗击风浪装置围在水草种植平台四周,高度为10-20厘米。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水草悬床装置,将水草种植在悬空固定在一定深度的悬床上,以提高水深较深的生态修复工程现场的水草有效种植面积,提高以沉水植物(水草)为主体的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的适用范围和效果。本专利技术在以水草为主体的水下生态修复领域具有比较明显的技术优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水草悬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和图2中,1是水草种植平台,2是抗击风浪装置,3是浮力装置,4是主体结构, 5是水底固定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水草水下悬床主要由框形承力主体结构4、设置在主体结构 4上的浮力装置3和固定装置(包括水底固定装置5和连接固定装置(图中未示))、主体结构4之间的网吊水草种植平台1组成。将水草种植在网状水草种植平台1上并通过固定装置(包括水底固定装置5和连接固定装置)控制悬床的水平和垂直位置,保证水草在深水区域能够悬空正常生长。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水草悬床装置主要包括如下结构主体结构4 为钢筋或竹杆等承力材料制作的框形结构,可承受整个悬床的重力和浮力,保证在风浪中的悬床结构安全;浮力装置3 安置在主体结构4上的塑料浮筒或竹木材料(位于主体结构4的框形各边上),保证整个悬床、种植于其中的水草以及水草种植所需要的底泥等部分能有一定的浮力而能悬浮;固定装置(包括水底固定装置5和连接固定装置(图中未示))连接固定装置采用钢缆或绳索或其他类似材料,用于连接水底固定装置5与主体结构4 ;水底固定装置5采用可以牢固固定在水底的钢钎或其他类似材料。如图1所示,水底固定装置5—般采用4 根钢钎,连接固定装置一般采用4根钢缆或绳索,用于分别固定主体结构4的框形4个角, 形成稳定的固定结构;将钢钎或其他类似材料(即水底固定装置幻牢固扎进水底合适位置的底泥中,留在底泥外面的钢钎一头有环形装置(图中未示);将钢缆或绳索或类似材料一头固定在悬床承力主体结构4上G根钢缆或绳索的一头分别固定在主体结构4的框形4 个角上),另一头穿过环状装置牢固固定在岸上作为连接固定装置,通过调节钢缆或绳索的长度调节悬床高度,或者另一头穿过环形装置后再次固定在主体结构4上作为连接固定装置,通过调节钢缆或绳索的长度来调节悬床的高度; 水草种植平台1 安置在框形主体结构4框形各边之间的较为细密的塑料或尼龙材料,有一定的强度和使用寿命,为水草以及水草种植所需要的底泥等物质提供平台。该平台材料的强度要求为可以承载水草与底泥的重量,该平台采用网状结构,网孔密度要求为在上面可以铺设底泥。种植方法为在水草种植平台1上铺设种植所需要的底泥,然后将水草种植在底泥上。在平台下可以使用钢丝或绳索作为加强筋以加强主体结构强度并保证种植平台平整。水草种植平台1和主体结构4之间可以安置10-20厘米的稍高于水草高度的木质或钢铁片材制作的框形结构围在水草种植平台1四周作为抗击风浪装置2以抗击风浪对水草以及底泥的冲刷。所述水草为沉水植物(又称为水草,指生长于河川、湖泊等底部且不露出水面的水生植物)。权利要求1.一种水下生态修复中的水草水下悬空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水草悬床装置首先制作框形主体结构,然后在该框形主体结构上设置浮力装置和水草种植网状平台;(2)水草的种植水草载入水草悬床的水草种植网状平台;所述水草为沉水植物;(3)固定水草悬床制作固定装置将该水草悬床固定于水体中悬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生态修复中的水草水下悬空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首先采用钢筋或竹杆等承力材料制作框形主体结构,然后在框形主体结构上设置采用塑料浮筒或竹木材料制作的浮力装置及采用网状塑料材料制作的水草种植网状平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生态修复中的水草水下悬空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将钢钎牢固扎进水底合适位置的底泥中,留在底泥外面的钢钎一头设有环形装置;将钢缆或绳索的一头固定在水草悬床装置的主体结构上,另一头穿过环形装置固定在岸上,通过调节钢缆或绳索的长度调节悬床高度,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生态修复中的水草水下悬空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制作水草悬床装置:首先制作框形主体结构,然后在该框形主体结构上设置浮力装置和水草种植网状平台;(2)水草的种植:水草载入水草悬床的水草种植网状平台;所述水草为沉水植物;(3)固定水草悬床:制作固定装置将该水草悬床固定于水体中悬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太和水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