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山地住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7590 阅读:3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山地住宅,包括有坐落在山体不同标高平面上的若干独栋住宅,所述独栋住宅包括两层,每层均带有一室外小院;其之间由一折线型室外楼梯连结,使每层从不同标高平面上的室外小院独立入户;位于相邻多栋独栋住宅之间,由所述折线型室外楼梯围合成多个具有不同标高的露天庭院,所有的露天庭院从整体上呈错落的阶梯状分布。整个组合式住宅依山而建,可根据山体坡度的不同作灵活调整。适应了原有山地地形、地貌,是一种新型的与山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住宅布局模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自然景观、山地地形充分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富于变化的空间,丰富了住宅区的形象。其模式可被复制,并在多数山地项目中得以应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住宅,更具体的说,是用室外楼梯将不同标高平面上的独栋住宅连结起来的组合式山地住宅一种组合式山地住宅,并由室外楼梯和小院院墙围合出不同标高的露天庭院。
技术介绍
目前,山地住宅作为一种住宅发展趋势,正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房地产开发商的重视。在现有的山地住宅的设计中,存在不少忽视城市文脉、忽视地形地貌特征的规划和设计情况,诸如推山填湖、伐木砍绿的行为时有发生,对于提高山地住宅小区的质量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常见的建筑布局结构一般为行列式布置,即独栋住宅为南北狭长形,道路东西向,每条道路服务两边住宅。这种建筑布局结构难以全面的顺应地势,缺乏对地形的利用,对地形地貌破坏较大,且布局单一、缺少空间层次感;同时,难以适应较大坡度的地形。 上述现有的山地住宅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是目前建筑
中亟待解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山地住宅的弊端,本技术提供一种节地、环保、符合生态、人文、人居发展模式的组合式山地住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组合式山地住宅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组合式山地住宅由坐落在山体不同标高平面上的若干栋独栋住宅组成,所述独栋住宅包括两层,每层均带有一室外小院;所述独栋住宅的各层由一折线型室外楼梯连结,使每层从不同标高平面上的室外小院独立入户;位于相邻多栋独栋住宅之间,由所述折线型室外楼梯围合成多个具有不同标高的露天庭院,所有的露天庭院从整体上呈错落的阶梯状分布。本技术组合式山地住宅,其中,所述山体的坡度为15-35度。所述露天庭院地面保持地形原貌。所述露天庭院包括有室外景观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组合式山地住宅,其整个组合体依山而建,并可根据山体坡度的变化而灵活调整。充分适应了原有山地地形、地貌,是一种新型的与山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住宅布局模式。本技术与自然景观充分融合在一起,打破了呆板的行列式,并利用地形起伏创造出了富于变化的空间,丰富了住宅区的形象。本技术组合式山地住宅的折线型的室外楼梯是一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该楼梯将独栋住宅的各层联系起来,并以此独立入户,每户型拥有各自的室外小院。由于山地移步异景,坡度有所不同,本技术通过室外楼梯台阶的调节,将不同标高平面上的独栋住宅联系起来,使其组合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坡度为15-35度范围内的广大山地。本技术组合式山地住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重复性。即针对不同坡度的山地地形及业主对不同户型与建筑结构的需求,可通过室外楼梯调节加以解决。另外,针对室外楼梯与墙壁围合成的露天庭院也可具有多种形式,诸如保持山形山貌,或是加以景观设计以符合业主的不同需求。总之,本技术的灵活性可谓不同项目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提供多种解决方式,其模式可被复制,并在多数山地项目中得以应用。本技术组合式山地住宅是生态、因地制宜的。根据不同山地坡度制定不同的标高平面,室外楼梯不但实现了交通,而且还减少了对山体自然环境的破坏,解决了开发山地住宅与保护然环境之间的矛盾。综上,本技术组合式山地住宅适合现在的经济发展,符合生态、以人为本、人居的发展模式,其设计巧妙,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组合式山地住宅一实施例的结构透视图;图2是沿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的组合式山地住宅的主视图;图3是图1所示组合式山地住宅的右视图;图4是图1所示组合式山地住宅的俯视图;图5是图1所示组合式山地住宅A栋和B栋的首层组合平面图;图6是图1所示组合式山地住宅A、B栋的二层和C、D栋的首层组合平面图;图7是图1所示组合式山地住宅C、D栋的二层和E、F栋的首层组合平面图;图8是图1所示组合式山地住宅E、F栋的二层组合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组合式山地住宅的实现是可以在现有的山地住宅的设计基础上,因地制宜,通过室外楼梯将不同标高平面上的含有露天庭院独栋住宅联系起来。使其依山势生长,减少土方,节约用地,并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自然的破坏,本技术住宅能满足生态发展的需求。本技术组合式山地住宅包括有坐落在山体的不同标高平面上的若干栋独栋住宅,图1、图2和图3中示出了包括有A、B、C、D、E、F六个独栋住宅,独栋住宅A、B、C、D、 E、F的标高设计因地制宜,以满足山地地形坡度不同的需求,本技术住宅适用的山体坡度为15-35度。从图1、图2和图3中可以看出,A栋和B栋在同一标高,C栋和D栋在同一标高,E栋和F栋在同一标高,所述独栋住宅均包括有两层,每层为一户,每户均带有一室外小院,所有的室外小院的入口均由一折型室外楼梯连结,每户从不同标高的室外小院独立入户,也即所有的六个独栋住宅A、B、C、D、E、F之间同样也是通过上述的折线形的室外楼梯连结的。图5示出了 A栋和B栋(实际也是每栋)首层的户型Bl户型,图6示出了 A栋和B栋(实际也是每栋)二层的户型B2户型和C、D栋的首层Bl户型组合平面图;图7是图1所示组合式山地住宅C、D栋的二层的户型B2户型和E、F栋的首层Bl户型的组合平面图;图8是图1所示组合式山地住宅E、F栋的二层组合平面图,从上述图5至图8可以看出,每户均通过折线型的室外楼梯101从室外小院独立入户。如图1所示,位于相邻的多栋独栋住宅A、B、C、D、E、F之间的山体上、且由所述折型室外楼梯101围合成多个具有不同标高的露天庭院,如图4、图6至图8中附图标记102所示,所有的露天庭院的入口均由所述折线型室外楼梯101连结,所有的露天庭院从整体上呈错落的阶梯状分布。所述露天庭院地面保持地形原貌或设计有室外景观,也即,设计时可以根据山地地形的不同使露天庭院呈现出不同的山形、山貌,或根据项目需求设计成空间丰富的室外庭院。可以通过室外楼梯101实现独立地进入不同楼层的露天庭院,折线型的室外楼梯101还将露天庭院与每个独栋住宅的各层的室外小院连接起来,可以经室外楼梯从不同楼层的室外小院独立入户。本技术组合式山地住宅中每户内各功能房间如卧室、厨房、卫生间、书房及室外小院的布局可以如图5至图8所示,上述图中表示的实施例是每层包括有两户,每户均带有一室外小院,而且根据山体地形不同由折线型的室外楼梯101围合成露天庭院102,但具体每户的户型不受限制。本技术以巧妙的组合方式将独栋住宅和山地地形地势组合为符合“生态、人文、人居”发展趋势的山地住宅,适用坡度为15-35度的山地环境,本技术合式山地叠院住宅易于实施与推广,是一个既实用又新颖的山地住宅,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尽管上面结合图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诸如每户的具体户型不受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变形,诸如独栋住宅的楼层数,住宅内是否包含楼层之间的室内楼梯及组合住宅包括的栋数等等,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山地住宅,由坐落在山体不同标高平面上的若干栋独栋住宅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独栋住宅包括两层,每层均带有一室外小院;所述独栋住宅的各层由一折线型室外楼梯连结,使每层从不同标高平面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山地住宅,由坐落在山体不同标高平面上的若干栋独栋住宅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独栋住宅包括两层,每层均带有一室外小院;所述独栋住宅的各层由一折线型室外楼梯连结,使每层从不同标高平面上的室外小院独立入户;位于相邻多栋独栋住宅之间,由所述折线型室外楼梯围合成多个具有不同标高的露天庭院,所有的露天庭院从整体上呈错落的阶梯状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松赵建波孙熠文刘春梅王雪莉孙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红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天津隆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市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