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杀螨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61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作为活性成分的4-溴-2-(4-氯苯基)-1-乙氧甲基-5-(三氟甲基)吡咯-3-甲腈及一种或多种选自甲脒类杀虫杀螨剂、有机硫类杀虫杀螨剂、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虫杀螨剂、溴螨酯、嘧啶芬、灭螨素和二硝巴豆酸酯的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杀虫杀螨组合物可有效地用于防治对市售的杀虫剂和杀螨剂具有耐药性的害虫和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Insecticidal composi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taining as the active ingredient of 4 bromo - 2 - (4 - chloro phenyl) - ethoxy methyl - 1 - 5 - (three - 3 - methyl fluoride) pyrrole carbonitrile and one or more selected from carboxamidine class of insecticide and acaricide, insecticide and acaricide ORGANOSULFURS, thiocarbamate insecticide and acaricide, bromopropylate, Mi Dingfen, acaroid and dinocap compounds. The insecticidal composition of the invention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pests and mites which are resistant to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nsecticides and mi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作为活性成分的4-溴-2-(4-氯苯基)-1-乙氧甲基-5-(三氟甲基)吡咯-3-甲腈(以下称氯芬吡(chlorfenapyr))及第二杀虫杀螨成分的杀虫杀螨组合物,该组合物尤其在农业园艺领域可有效地施用。
技术介绍
已知本专利技术的杀虫杀螨组合物的活性成分氯芬吡对防治昆虫有效,这些昆虫的例子有叶蝉(Doltocephalidae)等半翅目害虫,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灰翅糖蛾(Spodoptera litura)和金问细蛾(Phyllonorycter ringoniella)等鳞翅目害虫,棕榈蓟马(Thrps palmi)和茶黄蓟马(Spirtothrips dorsalis)等缨翅目害虫,还有农业园艺上的害虫,如棉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神泽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 kishida)和桔锈螨(Aculops pelekassi)等螨类。本专利技术的杀虫杀螨组合物的第二活性成分包括下述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1)甲脒类化合物,如3-甲基-1,5-二(2,4-二甲苯基)-1,3,5-三氮杂戊-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杀虫杀螨组合物,它含有作为活性成分的氯芬吡及一种或多种选自甲脒类化合物、有机硫类化合物、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溴螨酯、嘧啶芬、灭螨素和二硝巴豆酸酯的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6-11-25 313571/961.一种杀虫杀螨组合物,它含有作为活性成分的氯芬吡及一种或多种选自甲脒类化合物、有机硫类化合物、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溴螨酯、嘧啶芬、灭螨素和二硝巴豆酸酯的化合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活性成分是氯芬吡和一种或多种甲脒类化合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物,其中,甲脒类化合物是双虫脒或杀虫脒。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活性成分是氯芬吡和一种或多种有机硫类化合物。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有机硫类化合物是四氯杀螨砜或杀螨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福地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氰胺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