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酸系统产出的高温尘生产精镉过程中除铊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115528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是制酸系统产出的高温尘生产精镉过程中除铊的方法。高温尘进行中性浸出,得到的底流经高酸浸出和水洗后,上清液返回中性浸出,水洗渣返鼓风炉系统配料;中浸液利用鼓风法氧化除铁,除铁后进行固液分离,滤渣返漩涡炉系统配料,滤液使用铬酸钾除铊,然后再次进行固液分离,滤渣用于提取铊,滤液经一次置换,产出的海绵镉经压团熔炼后得粗镉,一次置换后液经二次置换,产出的二次海绵镉返回浸出系统提取锌和镉,二次置换后液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的应用能够提高除铊效率,锌、镉有价金属的损失小,操作简便,过滤容易。适宜湿法冶金行业镉生产过程中脱除铊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色冶金湿法冶炼领域,具体涉及的是。
技术介绍
高温尘生产精镉是以制酸系统产出的高温尘为原料,经过浸出、净化、置换、压团熔炼、精馏而生成。高温尘是锌冶炼制酸系统产出的副产品之一,主要成分为锌和镉,还含有铊、砷等杂质。由于净化过程采用的是鼓风氧化法,空气中氧的氧化电位是1. 23V,而一价铊的氧化电位是1^8V,因此,在此过程中铊并不能被氧气氧化除去。在置换镉操作中,为控制海绵物中杂质铊的含量,利用镉与铊的浓度差较大导致的镉电极电位高于铊电极电位的原理,采用两次置换的方法,首先均勻缓慢地置换出90%的镉量,此时,只有约15%的铊与镉被一同置换出来,其余的铊随着置换后溶液进入下一步工序,再采用二次置换法将其余的镉与铊完全置换出来,形成含铊较高的中间物料一二次海绵镉。二次海绵镉在返浸过程时, 其中的铊又进入到生产系统内,造成铊在镉生产过程的累积。常规的湿法处理过程中无除铊工序,致使铊在粗镉生产过程中富集,最终造成由此粗镉生产的精镉含铊超标,需要返回重新处理,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在精镉生产过程中除铊,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该方法通过向除铁后的溶液中加入铬酸钾,使之与铊沉淀反应而脱除铊。不但解决了精镉含铊超标的问题,而且产出的除铊渣可以进一步回收提取金属铊。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将制酸系统产出的高温尘,每100公斤高温尘中,含Si 15 25公斤,含Cd 5 10公斤,含1 20 40公斤,含Ti 2 4公斤,含S 7 10公斤,作为原料进行中性浸出,得到的底流经高酸浸出和水洗后,上清液返回中性浸出,水洗渣返鼓风炉系统配料冲浸液利用鼓风法氧化除铁,除铁后进行固液分离,滤渣返漩涡炉系统配料,滤液使用铬酸钾除铊, 然后再次进行固液分离,滤渣用于提取铊,滤液经一次置换,产出的海绵镉经压团熔炼后得粗镉,粗镉经过精馏后得精镉,一次置换后液经二次置换,产出的二次海绵镉返回浸出系统提取锌和镉,二次置换后液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应用能够提高除铊效率,锌、镉有价金属的损失小,操作简便,过滤容易。适宜湿法冶金行业镉生产过程中脱除铊的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生产过程图图中,1.中性浸出,2.高酸浸出,3.水洗,4.鼓风除铁,5.除铁后压滤,6.除铊,7.除铊后压滤,8. —次置换,9.压团,10.精馏,11. 二次置换。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附图进行说明将制酸系统产出的高温尘投入到稀酸溶液中,通过中性浸出1工序进行中性浸出,获得中浸液和下层的底流;底流与高浓度酸混合,通过高酸浸出2工序获得高酸浸出液,其中的上清液输送到中性浸出工序,而下层的底流通过水洗3工序进行水洗,水洗得到的上清液输送回中性浸出工序,水洗后所产生的水洗渣投入到鼓风炉中;中性浸出的中浸液通过鼓风除铁4工序除铁后,通过除铁后压滤5工序进行压滤,滤渣输送到漩涡炉中,而滤液中加入铬酸钾,通过除铊6工序,进行除铊,铬酸钾与铊进行反应,使铊形成沉淀物,经过除铊后压滤7工序,获得滤渣和滤液,滤渣用于提铊原料;除铊后压滤所得到的滤液通过一次置换8工序进行置换,获得一次海绵镉和置换后液,其中一次海绵镉通过压团9工序压成团后进行熔炼,熔炼后获得粗镉;粗镉经精馏10工序后获得精镉产品;置换后液通过二次置换 11工序的置换处理,获得二次海绵镉,返回浸出提锌和镉工序中,二次置换后液进入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除铊的具体操作是将除完铁的溶液进行固液分离,滤液引入到另一净化槽中,加温到60 70°C,调整溶液PH值2 4,按溶液中含铊量的3 5倍加入铬酸钾,搅拌30 50min,固液分离。滤渣用以回收生产铊,滤液用以置换生产镉。实施例除铁后溶液进行压滤,将滤液30m3打入到另一净化槽中,主要成分(g/L) Cd 14、 Zn 72、TL 0. 8、As 0. 02、Cu 0. 05、Pb 0. 02,pH 值 5. 0。将溶液加热到 70°C,调整溶液 pH 值3,加入铬酸钾96kg,搅拌40min,压滤。滤液成分(g/L)Cd 14. 4, Zn 72. 1、TL 0.009、 As 0. 0008,Cu 0.046、Pb 0.001。滤渔成分质量百分比为TL 15. 4,Cd 0. OUZn 0.2、Pb 0.38、Cu 0.001、As 0.41。将上述滤液进行置换,海绵镉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Cd 90.58、 TL 0. 06, Zn 2. 01、Pb 0. 07, Cu 0. 32, As 0.005。经过实际应用,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在湿法生产镉过程中除铊具有如下特点1、除铊效率高,铊的脱除率可以达到95%以上,而且还可以将除铁后残余的砷、铅等杂质进一步除去。2、锌、镉有价金属的损失小于0. 1%。3、操作简便,固态铬酸钾直接加入到净化槽中,搅拌30 - 50min即可。4、由于铊是以沉淀物而不是氢氧化物形式脱除,因此,过滤较为容易。5、不需另增加设备投资。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将高温尘投入到稀酸溶液中,通过中性浸出(1)工序进行中性浸出,获得中浸液和下层的底流;底流与高浓度酸混合,通过高酸浸出( 工序获得高酸浸出液,其中的上清液输送到中性浸出工序,而下层的底流通过水洗C3)工序进行水洗,水洗得到的上清液输送回中性浸出工序,水洗后所产生的水洗渣投入到鼓风炉中;中性浸出的中浸液通过鼓风除铁(4)工序除铁后,通过除铁后压滤( 工序进行压滤,滤渣输送到漩涡炉中,而滤液中加入铬酸钾,通过除铊(6)工序,进行除铊,铬酸钾与铊进行反应,使铊形成沉淀物,经过除铊后压滤(7)工序,获得滤渣和滤液,滤渣作为提铊的原料;除铊后压滤所得到的滤液通过一次置换(8)工序进行置换, 获得一次海绵镉和置换后液,其中一次海绵镉通过压团(9)工序压成团后进行熔炼,熔炼后获得粗镉;粗镉经精馏(10)工序后获得精镉产品;置换后液通过二次置换(11)工序的置换处理,获得二次海绵镉,返回浸出提锌和镉工序中,二次置换后液进入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原料为制酸系统产出的每100公斤高温尘中,含Si 15 25公斤,含C d 5 10公斤, 含1 20 40公斤,含T i 2 4公斤,含S 7 10公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生产过程控制的技术条件为温度60 70°C,pH2 4,铬酸钾的加入量为溶液中含铊量的3 5倍。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是。高温尘进行中性浸出,得到的底流经高酸浸出和水洗后,上清液返回中性浸出,水洗渣返鼓风炉系统配料;中浸液利用鼓风法氧化除铁,除铁后进行固液分离,滤渣返漩涡炉系统配料,滤液使用铬酸钾除铊,然后再次进行固液分离,滤渣用于提取铊,滤液经一次置换,产出的海绵镉经压团熔炼后得粗镉,一次置换后液经二次置换,产出的二次海绵镉返回浸出系统提取锌和镉,二次置换后液进入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应用能够提高除铊效率,锌、镉有价金属的损失小,操作简便,过滤容易。适宜湿法冶金行业镉生产过程中脱除铊的应用。文档编号C22B17/00GK102345015SQ20111028606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4日专利技术者奚英洲, 王铁成, 程永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制酸系统产出的高温尘生产精镉过程中除铊的方法,其特征是:将高温尘投入到稀酸溶液中,通过中性浸出(1)工序进行中性浸出,获得中浸液和下层的底流;底流与高浓度酸混合,通过高酸浸出(2)工序获得高酸浸出液,其中的上清液输送到中性浸出工序,而下层的底流通过水洗(3)工序进行水洗,水洗得到的上清液输送回中性浸出工序,水洗后所产生的水洗渣投入到鼓风炉中;中性浸出的中浸液通过鼓风除铁(4)工序除铁后,通过除铁后压滤(5)工序进行压滤,滤渣输送到漩涡炉中,而滤液中加入铬酸钾,通过除铊(6)工序,进行除铊,铬酸钾与铊进行反应,使铊形成沉淀物,经过除铊后压滤(7)工序,获得滤渣和滤液,滤渣作为提铊的原料;除铊后压滤所得到的滤液通过一次置换(8)工序进行置换,获得一次海绵镉和置换后液,其中一次海绵镉通过压团(9)工序压成团后进行熔炼,熔炼后获得粗镉;粗镉经精馏(10)工序后获得精镉产品;置换后液通过二次置换(11)工序的置换处理,获得二次海绵镉,返回浸出提锌和镉工序中,二次置换后液进入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英洲程永强魏艳秋王铁成
申请(专利权)人:葫芦岛锌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