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155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生产方法,先将赤霉素与多效唑按1∶1-2的比例混合;然后再与辅料混合均匀,配制成赤霉素多效唑有效成份3.2-6.4%的粒粒饱可湿性粉剂产品;该产品含有赤霉素1.2-2.0%,多效唑1.6-4.0%,其余为辅料。该调节剂具有施用安全,效果平稳,能够提高米质;使用方便,成本低,投入产出比高,增(实)粒增重、提高产量;还有提早成熟,减轻高温迫熟,适应性广,效益明显等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Two yuan plant growth regulator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A plant growth regulato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 gibberellin and Paclobutrazol at 1: 1 to 2 the proportion of mixing; and then mixed with excipients prepared uniform,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gibberellin 3.2 Paclobutrazol 6.4% Lilibao wettable powder products; the products containing gibberellin 1.2 - 2% Paclobutrazol 1.64.0% for the rest, accessories. The regulator has safe, stable effec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convenient use, low cost, high input-output ratio, increase (real) grain weight, yield and early maturity, high temperature; reduce forced cooked, adaptability, efficiency and other advantag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生产方法,属于农药产品及其生产
近十年来稻作实践证明选育与研究大穗(重穗)型水稻品种(组合)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似为今后提高稻作产量研究的主攻方向,亦即我国选育与种植“超级稻”的主要模式。但是,大穗型水稻品种,尤其是大穗型杂交稻(含亚种杂交稻)组合结实率低下,千粒重不高,即籽粒充实有障碍,严重限制了这些组合与品种增产潜力的发挥,这些结实率低下的籽粒发生在一穗中的滞后分化的弱势粒。此外,水稻开花之后,营养物质从营养器官撤离至新的生长中心-籽粒,稻株自然衰老,生理活性下降,也是弱势粒结实低下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研究目的就是寻找调节弱势粒灌浆势与延缓稻株衰老的化控技术,以提高水稻结实率与千粒重,提高水稻的产量的新措施。以往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措施有三(1)施用粒肥。花后施用N肥,效果与危险并存,N肥施用不当,导致病害,反而减产。施用磷肥(根外追肥)效果不稳定。(2)施用激素ABA,有效果,但ABA价格高,增产难增收,且ABA易光解,效果不稳定,研究结果未见进入市场。相关技术文献有1、柏新村,蔡永平、聂凡,脱落酸与稻麦籽粒灌浆的关系,植物物理学通讯,1989,(3)40-41;2、杨建昌,王志琴,朱庆生,脱落酸亚种杂交稻籽粒充实的调节作用。江苏农学院院报,1995,16(4)1-6;3、Schussier JR.Brenner ML,Byum WA.Abscisic acid and itsrelationship to seed filling in soybeans plant physiol.1984,76301-306。(3)施用“谷粒饱”。“谷粒饱”是一种以微量元素为主,结合GA3混配的微肥(登记号农肥准字98-806号;专利申请号97108173.5),此肥虽也有增产效果,据试验对籼稻品种效果不稳定,且不易贮藏,易结块,并对包装纸有腐蚀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调节水稻大(重)穗型品种(组合)的“粒间顶端优势”,提高结实率与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并改善品质。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该调节剂每100克产品中,含有赤霉素1.2—2.0克,多效唑1.6—4.0克,其余为辅料。辅料为轻质碳酸钙、湿润剂、展着剂、磷、钾、硼、锌元素。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方法,其生产步骤为(1)原料配方按有效成份重量比计,赤霉素1,多效唑1—2,其余为辅料;(2)生产方法先将赤霉素与多效唑按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另将轻质碳酸钙、展着剂和湿润剂混合成辅料A;将磷、钾、锌和硼元素混合成辅料B,再将辅料A与辅料B混合成辅料;最后将赤霉素多效唑混合物与辅料混合均匀,配制成赤霉素多效唑有效成份3.2—6.4%的粒粒饱可湿性粉剂产品。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1、施用安全,效果平稳,提高米质。粒粒饱施用技术安全,不诱发病害。使用“粒粒饱”可降低直链淀粉含量,提高出糙率,降低垩白,改善稻米品质。粒粒饱比谷粒饱效果平稳(谷粒饱以GA3为主,加配微量元素,GA3作用太烈,易诱发徒长倒伏。另外,谷粒饱的填充料以可溶性淀粉为主,保存有效期短,易结块,其中酸性或微酸性化学物质腐蚀包装袋,也不利产品保存,见专利申请号97108173.5)。2、使用方便,成本低,投入产出比高。使用方便,见穗期喷施一次成功,初穗时正值用药防病,可与酸性农药混用,不增加劳力支出。成本低,增产增收,投入产出比为1∶10。3、提早成熟,减轻高温迫熟,适应性广,效益明显。施用粒粒饱可加速开花、加快灌浆、成熟提早。早稻施用粒粒饱可以减轻水稻的“高温迫熟”,晚稻施用粒粒饱可以减轻秋寒胁迫,减轻包颈现象。粒粒饱地域适应性广,适应各种品种(组合)类型,适应移栽与直播,适应早中晚季稻作,可谓常规措施。直观效益明显,与对照相比判若异种,农民很易接受。4、增(实)粒增重、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从表1中可以得出,施用粒粒饱,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都得到了提高,产量一般可增加4—21%。施用不影响种子发芽,低毒安全,尚有改善稻米品质的效果。据农业部稻米制品质量检测中心分析,粒粒饱能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度,能提高出糙率与精米率,但降低整精米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生产工艺流程图下面叙述具体实施例方式杂交稻、尤其亚种杂交稻有明显的生长优势与产量优势,但由于结实率偏低,因而产量潜力不易发挥,试验结果表明,结实障碍并非授精受阻,而是灌浆有碍;即先开花的强势粒早灌浆,迟开花的弱势粒后灌浆,强优势粒抑制弱势粒的灌浆,因而弱势粒充实度低下,秕谷甚多。可见所谓杂交稻结实率偏低实为弱势粒灌浆不充分所致。本专利技术的研究技术思路是要既保持强势粒的灌浆势,也要改善弱势粒的灌浆势,提高结实指数,提高产量。通过试验证明外源GA3/PP333(或S07)能通过籽粒的内源IAA的调节而影响“粒间顶端优势”,GA3促进“粒间顶端优势”,PP333抑制“粒间顶端优势”。基于上述原理,本专利技术研制了“粒粒饱”一新型二元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粒粒饱的生理作用,一是调节“粒间顶端优势”,既保持强势粒的灌浆优势,又改善了弱势粒的灌浆势;二是提高水稻灌浆成熟期间的生理活性,提高剑叶及其他功能叶的光合效率。粒粒饱产品系3.2%(ai)可湿性粉剂,于杂交稻(或常规稻)初穗期(破口期)前后2—3天施用,可以看到以下生物效应1、抽穗整齐、花期集中、成熟早;2、保根护叶、抗逆防衰、转色好;3、增(实)粒增重、提高产量、效益高。粒粒饱施用不影响种子发芽,低毒安全,尚有改善稻米品质的效果。据农业部稻米制品质量检测中心分析,粒粒饱能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度,能提高出糙率与精米率,但降低整精米率。本专利技术产品含量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该调节剂每100克产品中,含有赤霉素1.2—2.0克,多效唑1.6—4.0克,其余为辅料。辅料为湿润剂2g、展着剂0.4g、磷2g、钾2g、硼0.5g、锌0.5g、其他为轻质碳酸钙。本专利技术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为(1)原料配方按有效成份重量比计,赤霉素1,多效唑1—2,其余为辅料;(2)生产方法先将赤霉素与多效唑按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另将轻质碳酸钙、展着剂和湿润剂混合成辅料A;将磷、钾、锌和硼元素混合成辅料B,再将辅料A与辅料B混合成辅料;最后将赤霉素多效唑混合物与辅料混合均匀,配制成赤霉素多效唑有效成份3.2-6.4%的粒粒饱可湿性粉剂产品。本专利技术产品的化学结构式如下本专利技术产品主要由两个有效成分组成赤霉素(GA3)和多效唑(PP333),其它为湿润剂、展布剂等辅料。赤霉素(GA3)和多效唑(PP333)的结构式为 本专利技术产品用量和使用方法为粒粒饱的组分GA3∶PP333=1∶1—2(a.i)。粒粒饱为3.2%的可湿性粉剂,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范围为3.2—6.4%。每公倾面积用3.2%的粒粒饱15包(每包25克),每包粒粒饱(25g),含有GA30.3-0.5克(a.i),PP3330.4-1.0克(a.i),其它为辅料。辅料中除湿润剂及展着剂外,还含P、K等大量元素及B、Zn等微量元素。在水稻(包括常规稻、杂交稻)破口期前后2—3天,每公顷喷施375g粒粒饱,用水量450-600公斤/公顷(当时正值水稻防稻瘟病之时,粒粒饱可以与酸性农药(三唑灵、井岗霉素等)混合施用,施用后四小时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特征在于:该调节剂每100克产品中,含有赤霉素1.2-2.0克,多效唑1.6-4.0克,其余为辅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特征在于该调节剂每100克产品中,含有赤霉素1.2—2.0克,多效唑1.6—4.0克,其余为辅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剂,其特征在于辅料为轻质碳酸钙、湿润剂、展着剂、磷、钾、硼、锌元素。3.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步骤为(1)原料配方按有效成份重量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熹陶龙兴黄效林俞美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