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火胶泥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5016 阅读:4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耐火胶泥密封圈。所述密封圈采用均一材质制作而成,该材质组成成分及含量为:氧化铝50~70wt%;氧化锆10~20wt%;乙二醇3~7wt%;聚乙烯5~9wt%;硅溶胶、铝溶胶或软质黏土中的一种或多种2~5wt%。成型后进行硫化处理,可改善密封圈的物理机械性能。制得的耐火胶泥密封圈,弹性、强度、硬度、耐磨性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更加适用于连铸生产中长水口与大包下水口的密封衔接,避免了长水口与大包下水口对接安装时产生的碰撞,降低了磨损度。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耐火材料,主要涉及一种耐火胶泥密封圈
技术介绍
硅酸铝耐火纤维,又称陶瓷纤维,是以优质焦宝石、高纯氧化铝、二氧化硅、锆英砂等为原料,选择适当的工艺处理,经电阻炉熔融喷吹或甩丝,使化学组成与结构相同或不同的分散材料进行聚合纤维化制得的无机材料。产品具有质轻、不燃、热导率低、抗机械振动、 抗热冲击等特点。在连铸生产工艺中,在大包与中间包之间需要安装长水口,以实现钢水的保护浇铸。在长水口的上方连接大包下水口。长水口与大包下水口在安装时容易产生碰撞,当存在相对运动时还容易产生较大摩擦导致磨损,并且在衔接处容易产生缝隙导致钢水氧化。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在长水口与大包下水口之间放置硅酸铝耐火纤维碗,利用其具有的不燃、热导率低、抗机械振动、抗热冲击等特点,能有效避免长水口与大包下水口对接安装时产生的撞击,起到缓冲的作用。但由于硅酸铝耐火纤维碗内的孔隙较多,密封效果不甚明显,容易造成钢水氧化。且所用原材料要求较高,制备工艺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出一种耐火胶泥密封圈,使其能更好的适用于连铸生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耐火胶泥密封圈,其材质的组成成分及含量为氧化铝50 70wt% ;氧化锆10 20wt% ;乙二醇3 7wt% ;聚乙烯5 9wt% ;硅溶胶、铝溶胶或软质黏土中的一种或多种2 5wt%。其工艺路线为先用乙二醇溶解聚乙烯,再加入氧化铝、氧化锆和硅溶胶、铝溶胶或软质黏土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充分混合,直到混合成胶泥状。后置入模具中用5 IOMPa 的压力压制成型,再将成型坯体置入硫化罐中进行硫化处理,使密封圈的物理机械性能 (如弹性、强度、硬度、耐磨性等)有了显著的改善或提高。最后经过加工即可获得最终产本专利技术制作的耐火胶泥密封圈,能适应高达1200°C的高温环境。它不仅能对长水口与大包下水口对接时的碰撞起到缓冲的作用,并且该耐火胶泥密封圈表面较为光滑,更能有效减少大包下水口与长水口产生相对运动时的摩擦,降低磨损。其致密的结构能对大包下水口与长水口对接产生的缝隙起到良好的密封作用,有效防止钢水在此处产生氧化, 保证连铸生产的正常进行。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实施例方式耐火胶泥密封圈采用均一材质制作,该材质组成成分及含量为氧化铝66wt%;氧化锆Hwt % ;乙二醇5wt% ;聚乙烯llwt% ;铝溶胶2wt% ;软质黏土 2wt%。先将聚乙烯与乙二醇混合,使聚乙烯溶解,再加入氧化铝、氧化锆、铝溶胶和软质黏土,搅拌混合均勻至胶泥状,置入模具中压制成型,成型压力为6MPa。将成型坯体置入硫化罐中进行硫化处理,最后经加工获得最终产品。权利要求1.一种耐火胶泥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该耐火胶泥密封圈采用均一材质制作而成。材质组成成分及含量为氧化铝50 70wt% ;氧化锆10 20wt% ;乙二醇3 7wt% ·’聚乙烯5 9wt% ;硅溶胶、铝溶胶或软质黏土中的一种或多种2 5w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胶泥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后期采用硫化处理。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耐火胶泥密封圈。所述密封圈采用均一材质制作而成,该材质组成成分及含量为氧化铝50~70wt%;氧化锆10~20wt%;乙二醇3~7wt%;聚乙烯5~9wt%;硅溶胶、铝溶胶或软质黏土中的一种或多种2~5wt%。成型后进行硫化处理,可改善密封圈的物理机械性能。制得的耐火胶泥密封圈,弹性、强度、硬度、耐磨性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更加适用于连铸生产中长水口与大包下水口的密封衔接,避免了长水口与大包下水口对接安装时产生的碰撞,降低了磨损度。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文档编号C04B35/66GK102344289SQ20101050656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1日专利技术者刘长河, 张正民, 黄忠 申请人:青岛正望钢水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火胶泥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该耐火胶泥密封圈采用均一材质制作而成。材质组成成分及含量为:氧化铝50~70wt%;氧化锆10~20wt%;乙二醇3~7wt%;聚乙烯5~9wt%;硅溶胶、铝溶胶或软质黏土中的一种或多种2~5wt%。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民黄忠刘长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正望钢水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