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耕机驱动的微型小麦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2600 阅读:4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基于微耕机驱动的微型小麦播种机,包括微耕机、机架和镇压轮,机架上设有种箱、排种管和排种器,种箱设在机架顶面,种箱底面设有排种口,排种管和排种器设在机架底面,并与种箱排种口位置对应一致,用作排出种箱内种子,种箱底面的排种口为3个,相邻排种口的间距为30~35cm;排种管为槽形结构,排种管的横截面呈“U”形状或“V”形状,排种管的底端设有用来破土的开沟器,开沟器呈犁铧结构。它体积小、重量轻,适合多种人群使用,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具有播行宽的特点,在播种时,排种管间不易拥堵,利于提高作业效率和播种质量,并且种出的小麦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和抗倒性,减少对下季玉米正常生长的影响,适合套作种植模式应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播种机,更为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微耕机驱动的微型小麦播种机
技术介绍
西南麦区是继黄淮海、长江中下游之后的第三大小麦优势产区,每年小麦种植面积约230万公顷。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四川省平均单产仅4000 kg/hm2左右,而经济投入达5000元/ hm2以上,种植效益偏低。单产和效益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受自然生态条件和区域种植制度的双重制约,西南麦区山地多、平地少,处于山区、丘陵地带的耕地小而分散,地块狭小,坡陡路窄,并且西南小麦播种阶段雨水较多,土壤湿粘,播前旋耕阶段土壤不易整碎;西南旱地主体种植制度是小麦/玉米/甘薯、小麦/玉米/大豆套作,在小麦播种时必须给下季播种的玉米留出预留行,如果小麦播种行数过多,行距过窄,会使小麦群体过大, 进而会增强对下季玉米的隐蔽作用,且倒伏风险也会增加,反之,适当增大小麦播种行距, 可以提高小麦群体的通风透光性,增强抗倒性,减少对下季玉米正常生长的影响。目前,常用的小麦播种机的播种宽幅为80 100cm,种箱的排种口为4个或5个,相邻排种口的间距为25cm或20cm,致使设在相邻排种口处的排种管间距较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微耕机驱动的微型小麦播种机,包括微耕机(7)、机架(5)和镇压轮(3),所述机架(5)上设有种箱(6)、排种管(1)和排种器(9),种箱(6)设在机架(5)的顶面,种箱(6)的底面设有排种口,排种管(1)和排种器(9)设在机架(5)底面,并与种箱(6)的排种口位置对应一致,用作排出种箱(6)内的种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种箱(6)底面的排种口为3个,相邻排种口的间距为30~35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永禄李朝苏吴春舒泽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中江县泽丰小型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