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防止误触开启作用的安全扣具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11054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防止误触开启作用的安全扣具构造,由一本体、作动板、压板、扭力弹簧、顶杆组装一体,其中在本体中枢设一顶杆,并在枢设位置组装一扭力弹簧,而在下方具有螺孔的底环则组装着由螺环、活动栓、弹簧圈、连结体所构成的吊环转座,以为可做转动、拆换操作,而在作动板上设有8字穿孔来供一扳杆限位拘设,并使顶杆外边端的凹弧圆接触到扳杆而形成无法摆移操作的阻挡作用,另在作动板中附设有一挡钮;当要作动板之前,需先作动挡钮使其解除对作动板的阻挡后,再推动扳杆操作下以为顶杆外边端的凹弧圆因而不受扳杆阻挡后,操作该作动板往内移动而为开启状态,如此以避免作动板因为受到不当外力而产生开启,以达到具安全保护功效。(*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防止误触开启作用的安全扣具构造,在本体下方组装一呈活动转动的吊环转座,并可做拆换操作,且在按押作动板及压板做开启之前,则需先作动挡钮使其解除对作动板的阻挡后,再推动扳杆操作下,方才操作该作动板往内移动而为开启状态,如此以避免作动板因为受到不当外力而产生开启,俾以达到具安全保护功效者。
技术介绍
按,一般属于离地面有一段距离的高空作业施工的工作人员,基于安全考量因素, 都会在身体腰部系上绳具后再系于一安全扣具,以为再由安全扣具来做吊挂在固定钢索中,这样以防止万一发生不慎跌滑踩空时,即可藉由该安全扣具来做支持住、不致立即掉落到地面造成伤害,并等待救援;而以目前的安全扣具构造了解,并没有设计周全,即容易受到不当外力的撞击时则很轻易地就能将予开启了,这样变导致原先挂在扣具中的绳索遂而可轻易地脱离开,这种情形当发生在高空位置时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再者,以目前所见到的扣具A下方所组装有一呈活动转动的吊环转座B (如图1),系由一螺栓C螺入扣具A底下后再由一插梢D所予限位住,这样吊环转座B就可做转动了 ;而另一形态者(如图2),则是在扣具E底下延伸一具凹环Ell的凸柱E1,以为放置数滚珠F后并套置着吊环转座G后, 再由一插梢D所予限位住,这样吊环转座G也具有可以做转动的作用;但这两种形态者一经插梢D置入吊环转座B、G至扣具A、E底下后便固定住了,无法再将吊环转座B、G给脱离开,因此一旦吊环转座B、G在转动操作时若有所不顺的话,便只有全部整组换新一途了,这对大量使用的业者而言实在是一项负担。因此,申请人是开发出本
技术实现思路
,并提出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防止误触开启作用的安全扣具构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防止误触开启作用的安全扣具构造, 由一本体、作动板、压板、扭力弹簧和顶杆组装为一体,其特征在于在本体、作动板和压板所组装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贯穿孔且搭配扭力弹簧由定位梢来限位在不同的相对应的贯穿孔中,扭力弹簧的两边端抵触着本体与作动板和本体与压板且受到定位梢的穿置限制并潜藏于内;其中在本体中的贯穿孔再枢设一顶杆和另一扭力弹簧,该另一扭力弹簧由一定位梢穿置在本体的贯穿孔及顶杆的贯穿孔而呈枢设住, 该另一扭力弹簧的两边端分别抵触着本体与顶杆,在本体下方的具有螺孔的底环组装着由螺环、活动栓、弹簧圈和连结体构成的吊环转座,其中螺环螺置在活动栓上方的螺纹上,而连结体内的中空孔在供活动栓和弹簧圈穿置后,再由连结体上方的螺纹螺入底环的螺孔中,其内设置有在吊环转座嵌入时进入吊环转座内的凹环沟中而形成限位以在组合后进行转动的珠体;而作动板具有一供一扳杆限位设置以在顶杆最外边端的凹弧圆遂接触到扳杆时形成无法摆移操作的阻挡作用的8字穿孔,另在作动板中附设有一当要作动板之前需先作动以解除对作动板的阻挡后再推动扳杆操作以为顶杆外边端的凹弧圆因而不受扳杆阻挡后才操作该作动板往内移动而为开启状态以避免作动板因受到不当外力而产生开启从而达到安全保护功效的挡钮。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能实现以下技术效果1、在先解开挡钮所对作动板的阻挡,以及推动扳杆以而形成脱离状态情形后,才能打开作动板而呈开启者,以达到具安全保护功效者。2、当顶杆外边端的凹弧圆系接触到扳杆时,乃形成无法摆移操作的阻挡作用。3、在作动板中设有一挡钮,以为在扳动作动板之前,需先作动该挡钮使其解除对作动板的阻挡方才达到作动板的移动而予形成开启,如此以增加一道具防止误触开启作用的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 为现有技术的图示(一)。图2 为现有技术的图示(二)。图3 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 本技术于组装后的图示(一)。图5 本技术于组装后的图示(二)。图6 本技术于组装后的图示(三)。图6A 本技术挡钮置于贯穿孔中的示意图。图6B 本技术挡钮解除后的示意图。图7 本技术扳杆尚未作动时受触撞的图示。图8 本技术扳杆作动时的操作图示。图9 本技术城呈开启状态时时的示意图。图10 本技术中吊环转座做拆卸时的图示(一)。图11 本技术中吊环转座做拆卸时的图示(二)。图12 本技术变换成不同吊环转座的图示(一)。图13 本技术变换成不同吊环转座的图示(二)。图14:本技术变换成不同吊环转座的图示(三)。具体实施方式首先,敬请配合参阅图3、图4的详细说明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具防止误触开启作用的安全扣具构造,系由一本体1、作动板2、压板3、扭力弹簧4、顶杆6所组装为一体, 在本体1、作动板2、压板3所组装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贯穿孔11、21、31,以为搭配扭力弹簧4分别由定位梢5来限位在不同的相对应的贯穿孔11、21、31中,之后再由其两边端 41来抵触着本体1与作动板2和本体1与压板3 (如图5),如此一来由于扭力弹簧4受到定位梢5的穿置拘限并潜藏在内;其中并在本体1中的贯穿孔11枢设一顶杆6和扭力弹簧 4,并由一定位梢5穿置在本体1的贯穿孔11及顶杆6的贯穿孔61而呈枢设住,扭力弹簧 4的两边端41分别抵触着本体1与顶杆6,而在下方具有螺孔121的底环12则予组装着由螺环13、活动栓14、弹簧圈15、连结体16所构成的吊环转座17,其中螺环13系螺置在活动栓14上方的螺纹141上,而连结体16内的中空孔161在供活动栓14、弹簧圈15穿置后,再由连结体16上方的螺纹162则螺入底环12的螺孔121中,其内所置的珠体163则在吊环转座17嵌入时、乃进入吊环转座17内的凹环沟171中而形成限位住,以为形成可做转动使用;而在作动板2上并设有一 8字穿孔22来供一扳杆7呈限位拘设,以为在顶杆6最外边端的凹弧圆62遂接触到扳杆7时、而形成无法摆移操作的阻挡作用(如图4),另在作动板 2中附设有一挡钮23。如此一来,由于作动板2中所设有一挡钮23系由其挡栓231的置于本体1的贯穿孔11中、导致作动板2并无法作按押时的摆动,是唯有先予解除后方可进行下一动作(如图6、图6A、图6B);同时因为在本体1、作动板2、压板3有了顶杆6的抵触着,而顶杆6又受到扳杆7的限位缘故,是即使操作了压板3或是作动板2、还是无法让本体1与作动板2 的间呈开启状态,包括了当受到不当外力的触撞时(如图7)亦是不能将的打开,这样一来, 原先已在本体1内的绳索8便得以受到十分安全的保护。 因此,唯有先推动扳杆7操作下(如图8)、以为顶杆6最外边端的凹弧圆62不受扳杆7的阻挡,是扭力弹簧4遂利用弹力而将顶杆6做微微下压作动;之后再予押动作动板 2、压板3,连带地也转动了顶杆6,如此以为打开本体1与作动板2之间的开口(如图9),则原先挂在本体1中的绳索8遂而脱离开,这样即可达到安全使用的功效。另,为了可以将原本可做转动使用的吊环转座17做拆换使用,是先将螺环13转动一段距离(如图10),之后再推拉动活动栓14往外移动(如图11),以致螺合在底环12 中的连结体16的珠体163、遂由原先位在吊环转座17内的凹环沟171转而移至活动栓14 中的凹环槽142内,如此一来,吊环转座17就不再受到珠体163嵌入因素、而顺利地将吊环转座17取出来做拆换成所要的不同外观式样(如图12、图13、图14)。综上所陈,本技术确实具有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防止误触开启作用的安全扣具构造,由一本体、作动板、压板、扭力弹簧和顶杆组装为一体,其特征在于:在本体、作动板和压板所组装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贯穿孔且搭配扭力弹簧由定位梢来限位在不同的相对应的贯穿孔中,扭力弹簧的两边端抵触着本体与作动板和本体与压板且受到定位梢的穿置限制并潜藏于内;其中在本体中的贯穿孔再枢设一顶杆和另一扭力弹簧,该另一扭力弹簧由一定位梢穿置在本体的贯穿孔及顶杆的贯穿孔而呈枢设住,该另一扭力弹簧的两边端分别抵触着本体与顶杆,在本体下方的具有螺孔的底环组装着由螺环、活动栓、弹簧圈和连结体构成的吊环转座,其中螺环螺置在活动栓上方的螺纹上,而连结体内的中空孔在供活动栓和弹簧圈穿置后,再由连结体上方的螺纹螺入底环的螺孔中,其内设置有在吊环转座嵌入时进入吊环转座内的凹环沟中而形成限位以在组合后进行转动的珠体;而作动板具有一供一扳杆限位设置以在顶杆最外边端的凹弧圆遂接触到扳杆时形成无法摆移操作的阻挡作用的8字穿孔,另在作动板中附设有一当要作动板之前需先作动以解除对作动板的阻挡后再推动扳杆操作以为顶杆外边端的凹弧圆因而不受扳杆阻挡后才操作该作动板往内移动而为开启状态以避免作动板因受到不当外力而产生开启从而达到安全保护功效的挡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桂祝
申请(专利权)人:圣鸿兴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