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成年专利>正文

具有多重二次空气补给功能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08601 阅读:3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具有多重二次空气补给功能的燃烧器由燃烧器主体与火盖组成,在火盖上或在燃烧器主体上,设有空气引射通道,空气引射通道与火孔燃气通道连通,或空气引射通道出口置于火孔燃气通道出口处;在火盖上设有空气引射通道,空气引射通道的进口置于火盖外圈或内圈的底部,或置于火盖外圈或内圈的侧壁上,空气引射通道的出口置于火盖顶部;该项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负压引射原理补充燃烧器所需的二次空气,是对燃烧补氧技术的重大突破,燃烧器的二次空气补给能力、燃烧器的热负荷及热效率均得到显著提高,燃烧器的燃烧性能显著改善;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会对燃气灶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灶的燃烧器,特别是一种具有多重二次空气补给功能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燃气灶所使用的燃烧器,多采用部分预混大气式燃烧器。为保证燃烧充分,燃烧所需的氧分别通过一、二次空气进行补充。现有技术中,二次空气的补充主要是依靠燃烧器火孔流出的高速燃气对火孔周围空气的卷吸作用来实现。由于二次空气补充的局限性,欲增大燃烧器的火力,或欲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都受到较大限制。如何进一步提高部分预混大气式燃烧器二次空气的补充量,对于增大燃气灶的火力及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降低燃烧烟气中的有害气体含量都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市场上的燃气灶,在二次空气的补充上尚无新的突破。要想进一步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增大火力,以满足节能、环保及消费者的需求, 推动燃气灶的技术进步,需要从部分预混大气式燃烧器二次空气的补充上寻求新的突破点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来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以显著增加二次空气补给量的部分预混大气式燃烧器,从而满足燃气灶提高热负荷、热效率,降低烟气中有害气体含量的要求。本专利技术包含同一专利技术构思的两项独立专利技术。一项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燃烧器的火盖或燃烧器主体上设有空气引射通道,空气引射通道与火孔燃气通道连通,燃气从火孔燃气通道高速流出时,在空气引射通道出口处形成负压,从而将空气引射通道进口端周围的空气吸入空气引射通道内,并在空气通道出口处与燃气进行掺混。具有多重二次空气补给功能的燃烧器由燃烧器主体与火盖组成,火盖上设有火孔,火孔为圆孔状,或为槽状,或为条形孔状;燃烧器与火盖配合处,为圆柱状,或为圆锥面状,或为圆柱与圆锥的组合状,其特征是在火盖上或在燃烧器主体上,设有空气引射通道,空气引射通道与火孔燃气通道连通,或空气引射通道出口置于火孔燃气通道出口处,空气引射通道与火孔燃气通道之间沿气流流向的夹角不大于90度。空气引射通道置于火孔燃气通道下侧,空气引射通道的进口置于火孔出口下方火盖外圈或火盖内圈的底部平面上,或底部锥面上,或底部曲面上;空气通道置于火孔燃气通道上侧,空气引射通道的进口置于火盖外圈的圆柱面或圆锥面或曲面上;燃烧器主体顶部外圈或内圈呈凸缘状,凸缘顶部圆锥面与火盖上的火孔组成火孔燃气通道,空气引射通道置于火孔燃气通道下侧,空气引射通道的进口置于凸缘底部的平面或锥面上;燃烧器主体凸缘顶部的圆锥面上,在空气引射通道的出口处设有环形凹槽或环形台阶将所有的空气引射通道出口连通。第二项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燃烧器的火盖上设有空气引射通道,空气引射通道的进口置于火盖外圈的底部或置于火盖内圈的底部,出口置于火盖顶部或中部的平面、曲面或台阶上,燃烧中热气流上升在空气通道出口处形成负压区,从而将空气引射通道进口端周围的空气吸入空气引射通道内,并通过负压区与热气流混合,使燃烧所需的空气得到补充。具有多重二次空气补给功能的燃烧器由燃烧器主体与火盖组成,火盖上设有火孔,火孔为圆孔状,或为槽状,或为条形孔状;燃烧器与火盖配合处,为圆柱状,或为圆锥面状,或为圆柱与圆锥的组合状,其特征是在燃烧器的火盖上设有空气引射通道,空气引射通道的进口置于火盖外圈的底部或置于火盖内圈的底部,底部为平面状,或为锥面状,或为曲面状;或空气引射通道的进口置于火盖外圈或内圈的侧壁上;空气引射通道的出口置于火盖顶部或中部的平面、曲面或台阶上;空气引射通道置于两火孔燃气通道之间,或置于成组火孔燃气通道之间;或成组的空气引射通道置于成组的火孔燃气通道之间。上述两项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空气引射通道为管状,也可为槽状。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利用负压引射原理补充燃烧器所需的二次空气,是对预混式燃烧器补氧技术的重大突破;2、“卷吸”与“负压引射”的综合运用,使燃烧器二次空气的补给能力得到显著提尚;3、燃烧器的燃烧性能显著改善,燃烧器的热负荷、热效率显著提高。该项专利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节能、环保,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燃气灶产业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附图说明附图1至附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几种典型结构示意图或结构图,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火盖火孔为圆孔状,火盖与燃烧器主体之间的配合处为圆柱面,空气引射通道置于火孔燃气通道下侧的一种典型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火盖火孔为圆孔状,火盖与燃烧器主体之间的配合处为圆柱面,空气引射通道置于火孔燃气通道下侧的另一种典型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火盖火孔为圆孔状,火盖与燃烧器主体之间的配合处为圆柱面,空气引射通道分别置于火孔燃气通道上侧及火孔燃气通道下侧的一种典型火盖的全剖面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火盖火孔为条形孔状,火盖与燃烧器主体之间的配合处为圆柱面,空气通道分别置于火孔燃气通道下侧及两个燃气通道之间的一种典型火盖结构图;其中,图如为主视图,图4b为图如的A-A向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火盖火孔为圆孔状,火盖与燃烧器主体之间的配合处为圆柱面,空气通道分别置于火孔燃气通道下侧及两个燃气通道之间的一种典型火盖结构图; 其中,图fe为主视图,图恥为图fe的A-A向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火盖火孔为梯形槽状,空气通道置于燃烧器主体顶部外圈凸缘处的一种典型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火盖火孔为梯形槽状,空气通道置于燃烧器主体顶部内圈凸缘处的一种典型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火盖1与燃烧器主体2之间的配合处为圆柱面,在火盖1上设有空气引射通道 101,空气引射通道置于火孔燃气通道102下侧,空气引射通道的出口置于火孔燃气通道的出口处,空气引射通道的进口置于火孔出口下方火盖外圈的底部锥面103c上,空气引射通道与火孔燃气通道之间沿气流流向的夹角为90度,见图1。火盖1与燃烧器主体2之间的配合处为圆柱面,在火盖1上设有空气引射通道 101,空气引射通道置于火孔燃气通道102下侧,空气引射通道与火孔燃气通道连通,空气引射通道的进口置于火孔出口下方火盖外圈及火盖内圈的底部平面103a、10 上,空气引射通道与火孔燃气通道之间沿气流流向的夹角为55度,见图2。火盖火孔为圆孔状,在火盖上设有空气引射通道IOlaUOlb ;空气引射通道IOla 置于火孔燃气通道10 上侧;空气引射通道IOlb置于火孔燃气通道102b下侧;空气引射通道与火孔燃气通道连通,空气引射通道IOla的进口置于火盖外圈的圆柱面104上,空气引射通道IOlb的进口置于火盖内圈的底部平面10 上;空气引射通道IOla与火孔燃气通道10 之间沿气流流向的夹角为30度,空气引射通道IOlb与火孔燃气通道102b之间沿气流流向的夹角为60度,见图3。火盖火孔为条形孔状,火盖1与燃烧器主体2之间的配合处为圆柱面,空气引射通道IOla置于火孔燃气通道102下侧,空气引射通道与火孔燃气通道连通,空气引射通道的进口置于火孔燃气通道出口下方火盖外圈的底部锥面103c及火盖内圈的底部锥面103d 上,空气引射通道与火孔通道之间沿气流流向的夹角为30度;空气引射通道IOlb置于两个条孔状燃气通道之间,进口分别置于火盖内、外圈底部锥面103d、103c上,出口分别置于火盖顶部曲面105上,见图4。火盖火孔为圆孔状,在火盖上设有空气引射通道IOlaUOlb ;空气引射通道I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多重二次空气补给功能的燃烧器由燃烧器主体与火盖组成,火盖上设有火孔,火孔为圆孔状,或为槽状,或为条形孔状;燃烧器与火盖配合处,为圆柱状,或为圆锥面状,或为圆柱与圆锥的组合状,其特征是:在火盖上或在燃烧器主体上,设有空气引射通道,空气引射通道与火孔燃气通道连通,或空气引射通道出口置于火孔燃气通道出口处,空气引射通道与火孔燃气通道之间沿气流流向的夹角不大于90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成年
申请(专利权)人:吴成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