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乘载装置及其可调整顶篷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07784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婴幼儿乘载装置及其可调整顶篷结构。该婴幼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顶篷结构,包含一顶篷以及二个枢接座单元,顶篷两端通过所述枢接座单元连接于架体两侧,每一枢接座单元包括一第一枢接座及一第二枢接座,第一枢接座包括一设置于婴幼儿乘载装置的一架体与顶篷其中一者的第一座体、多个形成于第一座体的卡槽,第二枢接座包括一连接架体与顶篷其中另一者的第二座体、多个形成于第二座体上的弹性臂,当第二枢接座枢设于第一枢接座,所述弹性臂可弹性地伸入第一座体并且卡入第一枢接座的卡槽,通过第二枢接座相对于第一枢接座旋转一角度,所述弹性臂移出所在的卡槽并且卡入另一卡槽。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调整顶篷结构具有方便拆装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幼儿乘载装置及其顶篷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供婴幼儿乘坐的乘载装置及其可调整的顶篷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不论是婴儿座椅、婴儿推车或婴儿秋千,会都设置有可供遮蔽灰尘或阳光的顶篷,如美国专利案第US6, 170,910号、第US6, 027,163号、第US6, 443,522号、第 US6, 802,328号、第US5,190,390号等,都是揭露可调整的顶篷结构的相关技术。但是,上述现有的婴幼儿乘载装置及其可调整的顶篷结构在结构与使用上,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婴幼儿乘载装置及其可调整顶篷结构,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婴幼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的顶篷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的婴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顶篷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其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而方便拆装,非常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婴幼儿乘载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婴儿乘载装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其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可调整顶篷结构而方便拆装,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婴幼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顶篷结构,包含一顶篷以及二个枢接座单元,该婴幼儿乘载装置还包含一架体,该顶篷两端分别通过所述枢接座单元连接于该架体两侧,每一枢接座单元包括一第一枢接座与一第二枢接座,该第一枢接座包括一设置于该架体与该顶篷其中一者的第一座体、一形成于该第一座体的第一中心枢接部、多个形成于该第一座体并且围绕该第一中心枢接部的卡槽,该第二枢接座包括一设置于该架体与该顶篷其中另一者的第二座体、一形成于该第二座体的第二中心枢接部、多个形成于该第二座体的弹性臂,该第二枢接座借由该第二中心枢接部枢设于该第一枢接座的该第一中心枢接部,使所述弹性臂可弹性地伸入该第一座体并且对应卡入该第一枢接座的卡槽,借由该第二枢接座相对于该第一枢接座旋转一角度,所述弹性臂移出所在的卡槽并且卡入另一卡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地,前述的婴幼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顶篷结构,其中所述的弹性臂围绕该第二中心枢接部,且相对于该第二中心枢接部等角度间隔地形成于该第二座体上。较佳地,前述的婴幼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顶篷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一座体一侧凹陷形成有一圆形凹槽,该圆形凹槽具有一内壁面,该第一中心枢接部位于该圆形凹槽中央, 所述卡槽形成于该圆形凹槽的内壁面上。较佳地,前述的婴幼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顶篷结构,其中所述的圆形凹槽的内壁面形成有多个突起部,所述突起部之间界定出所述卡槽。较佳地,前述的婴幼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顶篷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二座体呈圆型壳状包括一基壁以及一由该基壁一侧延伸出的围绕壁,该基壁及该围绕壁共同界定一第二圆形凹槽,该第二中心枢接部形成于该基壁上,所述弹性臂由该基壁延伸出并且超出该围绕壁的高度。较佳地,前述的婴幼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顶篷结构,其中每一弹性臂包括一由该基壁延伸的臂部以及由该臂部末端往远离该第二中心枢接部的方向突出的齿部,通过该第二枢接座与该第一枢接座结合,该弹性臂的臂部末端伸入该圆形凹槽且该齿部卡合于所述卡槽其中之一。较佳地,前述的婴幼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顶篷结构,其中所述的齿部的外型轮廓大致呈球状。较佳地,前述的婴幼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顶篷结构,其中所述的卡槽分布于该圆形凹槽的一第一角度区域内,该第一枢接座还包括一形成在该圆形凹槽内并且位于该第一角度区域外的一第一挡块,所述弹性臂分布于该第二圆形凹槽的一第二角度区域内,该第二枢接座还包括二形成在该第二座体并且分别位于该第二角度区域两侧的两个第二挡块, 且所述第二挡块延伸超出该围绕壁的高度而能在该第二枢接座与该第一枢接座结合时伸入该圆形凹槽,其中,该第二枢接座能相对于该第一枢接座枢转至其中一个第二挡块靠抵于该第一挡块,以限制该第二枢接座相对于该第一枢接座的转动范围。较佳地,前述的婴幼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顶篷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二座体的围绕壁位于该第二角度区域外的一处设有一插孔,该顶篷两端分别形成有一插栓用以插入该插孔与该第二枢接座连接。较佳地,前述的婴幼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顶篷结构,其中所述的顶篷包括一呈板片状的顶篷本体,以及设置于该顶篷本体两侧的两固定座,该插栓形成于该固定座上。较佳地,前述的婴幼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顶篷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二座体呈圆型壳状包括一基壁以及一由该基壁一侧延伸出的围绕壁,该第二中心枢接部形成于该基壁上,每一弹性臂具有一自该第二中心枢接部往外径向延伸的臂部、一形成于该臂部末端并且朝远离该基壁的方向凸出的凸部。较佳地,前述的婴幼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顶篷结构,其中所述的基壁形成多个分别对应所述弹性臂的开槽。较佳地,前述的婴幼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顶篷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二座体呈圆型壳状包括一基壁、一由该基壁一侧延伸出的围绕壁以及多个突肋,该第二中心枢接部形成于该基壁,所述突肋相对于该第二中心枢接部呈径向延伸,所述弹性臂分别连接所述突肋的一侧壁面,每一弹性臂包括一由该突肋朝邻近该围绕壁延伸出的臂部以及一形成于该臂部末端的凸部。较佳地,前述的婴幼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顶篷结构,其中所述的突肋连接于该围绕壁与该第二中心枢接部之间。较佳地,前述的婴幼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顶篷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一中心枢接部与该第二中心枢接部其中一者形成有一径向延伸的限位槽,该第一中心枢接部与该第二中心枢接部其中另一者形成有一用以伸入该限位槽的限位肋,通过该第二枢接座相对于该第一枢接座旋转,该限位肋在该限位槽内位移,且通过该限位肋受挡止于该限位槽两端,而限制该第二枢接座能相对于该第一枢接座旋转的角度。较佳地,前述的婴幼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顶篷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一中心枢接部呈柱状,该第二中心枢接部呈管状供该第一中心枢接部伸入,该第二中心枢接部包括相连接呈管状的一第一管壁与一第二管壁,该第二管壁的半径大于该第一管壁而界定出该限位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婴幼儿承载装置包含一架体、一设置在该架体的座椅以及一设置在该架体的可调整顶篷结构。该可调整顶篷结构包括一顶篷以及二个枢接座单元,该顶篷两端分别通过所述枢接座单元连接于该架体两侧,其中每一枢接座单元包括一第一枢接座,包括一设置于该架体与该顶篷其中的一者的第一座体、一形成于该第一座体的第一中心枢接部、多个形成于该第一座体并且围绕该第一中心枢接部的卡槽;以及一第二枢接座,包括一设置于该架体与该顶篷其中的另一者的第二座体、一形成于该第二座体的第二中心枢接部、多个形成于该第二座体的弹性臂,该第二枢接座借由该第二中心枢接部枢设于该第一枢接座的该第一中心枢接部,使所述弹性臂可弹性地伸入该第一座体并且对应卡入该第一枢接座的卡槽, 借由该第二枢接座相对于该第一枢接座旋转一角度,所述弹性臂移出所在的卡槽并且卡入另一卡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幼儿乘载装置的可调整顶篷结构,该婴幼儿乘载装置还包含一架体,该可调整顶篷结构包含一顶篷以及二个枢接座单元,该顶篷两端分别通过所述枢接座单元连接于该架体两侧;其特征在于:每一枢接座单元包括:一第一枢接座,包括一设置于该架体与该顶篷其中的一者的第一座体、一形成于该第一座体的第一中心枢接部、多个形成于该第一座体并且围绕该第一中心枢接部的卡槽;以及一第二枢接座,包括一设置于该架体与该顶篷其中的另一者的第二座体、一形成于该第二座体的第二中心枢接部、多个形成于该第二座体的弹性臂,该第二枢接座借由该第二中心枢接部枢设于该第一枢接座的该第一中心枢接部,使所述弹性臂可弹性地伸入该第一座体并且对应卡入该第一枢接座的卡槽,借由该第二枢接座相对于该第一枢接座旋转一角度,所述弹性臂移出所在的卡槽并且卡入另一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亮
申请(专利权)人:宝钜儿童用品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HK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