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花生两熟制前重型施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04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小麦花生两熟制前重型施肥法,在小麦花生两熟制套种过程中,小麦亩产400~550kg、花生亩产300~500kg产量水平下,当每亩施N肥15~25Kg、P↓[2]O↓[5]14~22kg、K↓[2]O16~24kg时,小麦的所占重量百分比分别为65~85%、70~90%、70~90%。新的施肥 方法既能保证前茬小麦不因施肥过量而减产,同时又培肥了土壤,为后茬花生高产打下良好的土壤基础,同时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损失率,在提高全年经济效益的同时减轻因肥料流失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麦花生两熟制前重型施肥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作物种植过程的施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小麦花生两熟制种植过程的施肥法,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小麦花生两熟制前重型施肥法。
技术介绍
我国北方地区小麦花生两熟制栽培是指在小麦生长期间套种花生或在小麦收获后直播花生,该方式可实现一年两季。目前该方式在山东、河南等花生主产区可占到整个花生播种面积的45~70%。由于该方式可有效缓解粮油争地矛盾,因而播种面积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代表着未来花生生产发展的方向。长期以来,我国北方小麦花生两熟制的施肥方法:将小麦花生两作全年肥料全部施在前茬小麦上,花生不施肥。这种施肥法在小麦花生产量水平低、施肥量少的情况下是比较科学的,因为花生与小麦相比,小麦对肥料相对敏感,花生属于较耐瘠的作物。另外,研究表明,花生产量的高低与土壤肥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肥力高,后茬花生更用以实现高产。因此,在施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两作肥料全部施在前茬小麦上,既保证了前茬小麦对肥料的需求,确保小麦取得较为理想的产量,同时又培肥了地力,后茬花生可以利用前茬肥残效和充分发挥自身固N作用而挖掘增产潜力。但是,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品种的更新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的进步,作物产量水平在不断提高,需肥量也不断增加。在目前小麦、花生中高产产量水平下(小麦亩产400kg以上,花生300kg以上),传统的小麦花生两熟制施肥技术存在许多不足,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导致小麦减产。小麦花生两作全年肥料全部施在前茬小麦上,往往超过小麦最适施肥量,导致小麦减产,N肥表现尤为明显。二是肥料利用率低,损失率高。-->小麦花生两作全年肥料全部施在小麦上,导致小麦生长季节土壤中肥料浓度高而流失严重。特别是N肥和P肥,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三是经济效益低。在小麦花生产量水平较低,全年施肥量少的情况下,传统施肥法有利于提高全年经济效益,但在目前小麦花生两熟制产量水平较高情况下,施肥水平较高(全年N在15kg以上,P2O514kg以上,K2O在16kg以上),传统施肥法由于小麦减产和土壤肥料利用率降低而降低了全年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小麦花生两熟制产量水平下,传统施肥法小麦减产、肥料利用率低、污染环境、损失多,经济效益下降等诸多问题。新的施肥方法既能保证前茬小麦不因施肥过量而减产,同时又培肥了土壤,为后茬花生高产打下良好的土壤基础,同时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降低肥料损失率,在提高全年经济效益的同时减轻因肥料流失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麦花生两熟制前重型施肥法,其特征在于,在小麦花生两熟制套种过程中,小麦亩产400~550kg、花生亩产300~500kg产量水平下,当每亩施N肥的施肥量为15~20Kg时,小麦的施肥量占氮肥重量百分比的75~85%,花生的施肥量占氮肥重量百分比的25~15%;当每亩施N肥的施肥量为20~25Kg时,小麦的施肥量占氮肥重量百分比的65~75%,花生的施肥量占氮肥重量百分比的35~25%;和/或;当每亩施P2O5的施肥量为14~18kg时,小麦的施肥量占P2O5重量百分比的80~90%,花生的施肥量占P2O5重量百分比的20~10%;当每亩施P2O5的施肥量为18~22kg时,小麦的施肥量占P2O5重量百分比-->的70~80%,花生的施肥量占P2O5重量百分比的30~20%;和/或;当每亩施K2O的施肥量为16~21kg时,小麦的施肥量占K2O重量百分比的80~90%,花生的施肥量占K2O重量百分比的20~10%;当每亩施K2O的施肥量为21~24kg时,小麦的施肥量占K2O重量百分比的70~80%,花生的施肥量占K2O重量百分比的30~20%。上述前重型施肥法为:在目前中高产产量水平下(小麦亩产400kg以上,花生亩产300kg以上),在中等或以上肥力的地块上,一般需每亩施纯N 15~25kg,和/或P2O5 14~22kg,和/或K2O 16~24kg。从上述N、P2O5、K2O在前茬小麦和后茬花生的用量可以看出,全年肥料用量越大,前茬小麦所占比例越大,反之,前茬小麦所占比例就越小。当全年施肥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全年肥料可以全部施在前茬小麦上,花生不施肥。此时就是传统的施肥法,即传统施肥法只适合于施肥水平和产量水平较低的情况。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小麦、花生两熟制合理施肥参数表             N          P2O5         K2O    全年用量    (kg/亩)    小麦所占    比例(%)    全年用量    (kg/亩)  小麦所占  比例(%)  全年用量  (kg/亩)  小麦所占  比例(%)    20~25    15~20    10~15    <10    65~75    75~85    85~90    100    18~22    14~18    <14  70~80  80~90  100  21~24  16~21  <16  70~80  80~90  100由表1可见,当全年施肥量N肥小于10kg/亩、P2O5小于14kg/亩、K2O小于16kg/亩时,全年肥料全部施在前茬小麦上。而在中产以上产量水平上,即全年施肥量N大于10kg/亩、P2O5大于14K2O、K2O大于16kg/亩时,宜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前重型施肥法。本专利技术的前重型施肥法较传统施肥法,一般小麦增产8~13%,花生增产11~15%,全年效益提高15%以上。同时由15N同位素示踪结果表明,前重型施肥法较传统施肥法N肥吸收利用率提高8.6个百分点,土壤-->残留率提高21.8个百分点,损失率降低28.9个百分点,详见表2和表3。             表2:传统施肥法和前重型施肥法对小麦花生两熟制条件下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处理            小麦            花生            全年  94/95  95/96  平均  94/95  95/96  平均  94/95  95/96  平均  小麦基施N 8kg+小麦追N  8kg(全年16kg/亩)  31.6  32.6  32.1  6.8  8.6  7.7  38.4  41.2  39.8  小麦基施N 8kg+小麦追施  N 3kg+花生基施N 5kg  (全年16kg/亩)  34.2  37.0  35.6  13.8  11.6  12.7  48.1  48.7  48.4         表3:传统施肥法和前重型施肥法对小麦花生两熟制条件下氮肥土壤残留和损失的影响处理           土壤残留(%)             损失(%)  94/95  95/96  平均  94/95  95/96  平均小麦基施N 8kg+小麦追N 8kg(全年16kg/亩)  14.9  18.4  16.7  46.7  40.4  43.6小麦基施N 8kg+小麦追施N 3kg+花生基施N 5kg(全年16kg/亩)  37.4  3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麦花生两熟制前重型施肥法,其特征在于,在小麦花生两熟制套种过程中,小麦亩产400~550kg、花生亩产300~500kg产量水平下,当每亩施N肥的施肥量为15~20Kg时,小麦的施肥量占氮肥重量百分比的75~85%;   当每亩施N肥的施肥量为20~25Kg时,小麦的施肥量占氮肥重量百分比的65~75%;和/或;当每亩施P↓[2]O↓[5]的施肥量为14~18kg时,小麦的施肥量占P↓[2]O↓[5]重量百分比的80~90%;当 每亩施P↓[2]O↓[5]的施肥量为18~22kg时,小麦的施肥量占P↓[2]O↓[5]重量百分比的70~80%;和/或;当每亩施K↓[2]O的施肥量为16~21kg时,小麦的施肥量占K↓[2]O重量百分比的80~90%;   当每亩施K↓[2]O的施肥量为21~24kg时,小麦的施肥量占K↓[2]O重量百分比的70~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花生两熟制前重型施肥法,其特征在于,在小麦花生两熟制套种过程中,小麦亩产400~550kg、花生亩产300~500kg产量水平下,当每亩施N肥的施肥量为15~20Kg时,小麦的施肥量占氮肥重量百分比的75~85%;当每亩施N肥的施肥量为20~25Kg时,小麦的施肥量占氮肥重量百分比的65~75%;和/或;当每亩施P2O5的施肥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才斌成波郑亚萍万书波姚永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