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99641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包括:底座;中心柱,所述中心柱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托架,所述托架设置在所述中心柱上;辊子,所述辊子对称设置在所述托架上方两侧;转动立柱,所述转动立柱一端与所述托架连接,另外一端与地面连接;角度变换装置,所述角度变换装置一端与所述托架连接,另外一端与地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在深沟球轴承和转动轴承的配合作用下,辊子可在水平0~12°的范围内随意地改变托架的角度,定位孔与设置在托架另外一端的定位销相互配合,定位销插入不同的定位孔的时候,可在0~45°的范围内随意地改变托架的角度,满足了不同实际情况的需求。(*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送机构,特别是一种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
技术介绍
辊子是带式输送机的重要部件,种类多,数量大。它占了一台带式输送机总成本的 35%,承受了 70%以上的阻力,因此辊子的质量尤为重要。辊子的作用是支撑输送带和物料重量。辊子运转必须灵活可靠。减少输送带同辊子的摩擦力,对占输送机总成本25%以上的输送带的寿命起着关键作用。虽然辊子在带式输送机中是一个较小部件,结构并不复杂, 但制造出高质量的辊子并非易事。而目前的辊子设计中,两侧的辊子是固定的,并不能根据皮带以及其所承载的物体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显得辊子非常的僵硬,不便于在各种条件下灵活使用。而目前的托辊设计中,两侧的辊子是固定的,并不能根据皮带以及其所承载的物体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当皮带在托辊上移动的时候,由于长时间的运作,不免皮带会发生偏差,但是目前的托辊没有办法最走偏的皮带进行调整,保证这个装置及托辊运输工作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方便调整辊子的角度、可对走偏皮带进行调整,使其能适应各种不同应用环境的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本技术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包括底座冲心柱,所述中心柱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托架,所述托架设置在所述中心柱上;辊子,所述辊子对称设置在所述托架上方两侧;转动立柱,所述转动立柱一端与所述托架连接,另外一端与地面连接;角度变换装置, 所述角度变换装置一端与所述托架连接,另外一端与地面连接;纠偏装置,所述纠偏装置设置在所述辊子的末端。所述底座包括设置在其内的深沟球轴承和迷宫密封圈。所述转动立柱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架和连接块。所述支架和所述连接块通过转动轴承相互连接。所述角度变换装置上设有定位孔,所述托架上设有定位销,所述托架通过所述定位销和所述角度变换装置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变换装置的截面为凹形。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立柱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定位孔分别设置在所述角度变换装置的两侧。所述纠偏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调节盖和调节轮。所述调节盖为渐变式设计。本技术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的下方依次设置了底座和中心柱,在底座的内部有深沟球轴承,在中心柱的两侧设有托架,托架的一端与中心柱活动连接,另外一端的末端设有定位销,另外,在托架下方的两侧分别还设有角度变换装置和转动立柱,转动立柱上安装有转动轴承的连接块;角度变换装置上设置了多个定位孔,在深沟球轴承和转动轴承的配合作用下,辊子可在水平0 12°的范围内随意地改变托架的角度,定位孔与设置在托架另外一端的定位销相互配合,定位销插入不同的定位孔的时候,可在0 45°的范围内随意地改变托架的角度,满足了不同实际情况的需求。本技术的两端安装渐变式的调节盖,从输送辊至调节盖的末端的直径,这样在皮带有偏的情况下,由于调节盖的末端的直径大于输送辊的直径,可有效地防止皮带走偏,同时,本技术自纠式调节装置还在调节盖的末端设有调节轮,当皮带的走偏的情况,前端的调节盖已经无法挡住皮带,后端的调节轮可起到最后的保护措施,保证整个装置的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角度变换装置侧示图。本技术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0-底座11-深沟球轴承12-迷宫密封圈20-中心柱30-托架31-定位销40-辊子50-转动立柱连接块51-支架52-转动轴承53-连接块60-角度变换装置61-定位孔71-调节盖72-调节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包括底座10,底座10包括设置在其内的深沟球轴承11和迷宫密封圈12 ;设置在底座10上的中心柱20 ;设置在中心柱 20上的托架30,托架30上设有定位销31 ;对称设置在托架30上方两侧的辊子40 ;—端与托架30连接,另外一端与地面连接的转动立柱50,转动立柱50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架51和连接块53。支架51和连接块53通过转动轴承52相互连接;设置在转动立柱50外侧、一端与托架30连接,另外一端与地面连接、截面为凹形的角度变换装置60,角度变换装置60 上设有多个定位孔61,定位孔61分别设置在角度变换装置60的两侧,托架30通过定位销 31及定位孔61与角度变换装置60连接。纠偏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渐变式设计的调节盖71和调节轮72,调节轮72高于辊子40侧面所在的平面。本技术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的下方依次设置了底座和中心柱,在底座的内部有深沟球轴承,在中心柱的两侧设有托架,托架的一端与中心柱活动连接,另外一端的末端设有定位销,另外,在托架下方的两侧分别还设有角度变换装置和转动立柱,转动立柱上安装有转动轴承的连接块;角度变换装置上设置了多个定位孔,在深沟球轴承和转动轴承的配合作用下,辊子可在水平0 12°的范围内随意地改变托架的角度,定位孔与设置在托架另外一端的定位销相互配合,定位销插入不同的定位孔的时候,可在0 45°的范围内随意地改变托架的角度,满足了不同实际情况的需求。本技术的两端安装渐变式的调节盖,从输送辊至调节盖的末端的直径,这样在皮带有偏的情况下,由于调节盖的末端的直径大于输送辊的直径,可有效地防止皮带走偏,同时,本技术自纠式调节装置还在调节盖的末端设有调节轮,当皮带的走偏的情况,前端的调节盖已经无法挡住皮带,后端的调节轮可起到最后的保护措施,保证整个装置的正常工作。 以上已对本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中心柱,所述中心柱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托架,所述托架设置在所述中心柱上;辊子,所述辊子对称设置在所述托架上方两侧;转动立柱,所述转动立柱一端与所述托架连接,另外一端与地面连接;角度变换装置,所述角度变换装置一端与所述托架连接,另外一端与地面连接;纠偏装置,所述纠偏装置设置在所述辊子的末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设置在其内的深沟球轴承和迷宫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立柱包括相互连接的支架和连接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和所述连接块通过转动轴承相互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变换装置上设有定位孔,所述托架上设有定位销,所述托架通过所述定位销和所述角度变换装置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变换装置的截面为凹形。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立柱的数量为两个。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定位孔分别设置在所述角度变换装置的两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调节盖和调节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转动自纠式运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中心柱,所述中心柱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托架,所述托架设置在所述中心柱上;辊子,所述辊子对称设置在所述托架上方两侧;转动立柱,所述转动立柱一端与所述托架连接,另外一端与地面连接;角度变换装置,所述角度变换装置一端与所述托架连接,另外一端与地面连接;纠偏装置,所述纠偏装置设置在所述辊子的末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亚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大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