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沉降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8357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烧沉降室,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以及位于壳体底部的排灰口,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大于等于一个的燃烧器,所述烟气出口处设有CO浓度检测装置。通过在壳体内壁上设置多个燃烧器,将电炉烟气中含有的CO和烟气进口混入的空气进行充分燃烧后,通过烟气出口排出;在烟气出口处设有CO浓度监测装置用于检测排出的烟气中的CO的含量,当监测到出口CO浓度超出允许范围时,则增加烟气进口混入的空气数量,并利用燃烧器充分燃烧烟气中含有的CO,确保出口的CO的浓度小于允许排放浓度,如此,通过充分燃烧和定量检测,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燃烧沉降室排出的烟气中含有的CO的浓度满足允许的值,不再会对安全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离
,具体的涉及一种电炉烟气燃烧沉降室
技术介绍
电炉炼钢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烟气,烟气中含有CO。为了冷却电炉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电炉产生的烟气首先进入沉降室,将烟气中的大颗粒灰尘除去,同时将CO部分燃烧,之后通过水冷烟道把烟气冷却到30(T40(TC后,再和空气混合降温至200°C后进入除尘系统。以往采用的沉降室有的直接采用混凝土结构,也有采用水冷盘管结构的,而且形状主要为方形结构,该种结构不仅死角较多,CO不能燃尽,而且灰尘沉降效果较差,烟气的热量没有进行有效回收。申请号为CN200910191168.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炉烟气燃烧沉降室,该电炉烟气燃烧沉降室包括烟气入口、进风口和排烟口,且在燃烧沉降室内设置蓄热墙。该专利技术的燃烧沉降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电炉烟气起到除尘、蓄热和促进CO燃烧的作用,但是该燃烧沉降室还具有很多死角,不利于CO燃尽,且该燃烧沉降室不能定量检验CO的燃烧程度,对环境和安全都造成潜在危险;烟气中的灰尘会慢慢粘附在排灰口处,甚至堵塞排灰口,不利于燃烧沉降室排灰。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燃烧沉降室进行改进,不进能使通过燃烧沉降室后的烟气中的CO浓度保持在允许范围内,且能时聚集在燃烧沉降室内的烟尘更加彻底的排出,保持燃烧沉降室的畅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燃烧沉降室,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能够燃尽烟气中的C0,并通过定量检测CO的含量,使通过该沉降室后的烟气中的CO含量在允许范围内。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燃烧沉降室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上的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以及位于壳体底部的排灰口,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大于等于一个的燃烧器, 所述烟气出口处设有CO浓度检测装置。进一步,所述壳体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或类椭圆形,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为渐缩口结构;进一步,所述壳体内壁上设置水冷换热管或汽化冷却盘管; 进一步,所述靠近排灰口的壳体上还设有振打器; 进一步,所述排灰口处还设有卸灰阀;进一步,所述烟气进口设置在壳体的顶部,所述烟气出口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 进一步,所述烟气进口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所述烟气出口设置在壳体的顶部; 进一步,所述烟气进口与壳体相切;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设有检修人孔且壳体的外壁上均布有至少三个支座。本专利技术的燃烧沉降室的有益效果为1、含尘的电炉烟气从壳体的烟气进口进入壳体内,在重力的作用下,大直径的粉尘颗粒落到燃烧沉降室底部的排灰口处,通过在壳体内壁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燃烧器,将电炉烟气中含有的CO和烟气进口混入的空气进行充分燃烧后,通过烟气出口排出;在烟气出口处设有CO浓度监测装置用于检测排出的烟气中的CO的含量,当监测到出口 CO浓度超出允许范围时,则增加烟气进口混入的空气数量,并利用燃烧器充分燃烧烟气中含有的C0,确保出口的CO的浓度小于允许排放浓度,如此,通过充分燃烧和定量检测,从本专利技术的燃烧沉降室排出的烟气中含有的CO的浓度满足允许的值,不再会对安全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2、通过将壳体设置为截面为圆形、椭圆形和类椭圆形的弧形结构,可以有效消除传统方形壳体存在的死角,不会出现CO的聚集,使得烟气中的CO燃烧更加充分彻底;3、燃烧沉降室采用水冷换热管或汽化冷却盘管结构,可以有效的保护壳体外壁,采用汽化冷却盘管结构时,吸收烟气及CO燃烧的热量后,管内的水变为蒸汽,供用户使用,可达到回收烟气余热的作用;4、沉积到底部的灰尘当收集到一定量后,通过卸灰阀从排灰口排出,排出时用振打器振打壳体,确保燃烧沉降室底部灰尘能够有效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燃烧沉降室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3为本专利技术燃烧沉降室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燃烧沉降室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燃烧沉降室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上的烟气进口 5和烟气出口 6,以及位于壳体1底部的排灰口 10。壳体1内壁上设有一个或大于等于2个的燃烧器3,本实施例的燃烧器3设置为2 个,当含尘的电炉烟气从壳体1的烟气进口 5进入壳体1内,在重力的作用下,大直径的粉尘颗粒落到燃烧沉降室底部的排灰口 10处,通过在壳体1内壁上设置燃烧器3,能将电炉烟气中含有的CO和烟气进口 5混入的空气进行充分燃烧后,通过烟气出口 6排出。烟气出口 6处设有CO浓度检测装置9,用于检测排出的烟气中的CO的含量,当监测到出口 CO浓度超出允许范围时,则增加烟气进口 5混入的空气数量,并利用燃烧器3充分燃烧烟气中含有的 CO,确保出口的CO的浓度小于允许排放浓度,如此,通过充分燃烧和定量检测,从本实施例的燃烧沉降室排出的烟气中含有的CO的浓度满足允许的值,不再会对安全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为了防止传统方形壳体出现的死角,本实施例的壳体1的横截面可设置为圆形、 椭圆形或类椭圆形,壳体1的上部和下部均设置为渐缩口结构,本实施例的壳体的截面设置为圆形,通过将壳体1设置为截面为圆形、椭圆形和类椭圆形等形状的弧形结构,可以有效消除传统方形壳体存在的死角,不会出现CO的聚集,使得烟气中的CO燃烧更加充分彻底。优选的,壳体1内壁上还设置有水冷换热管或汽化冷却盘管,本实施例的燃烧沉降室的壳体1内采用设置汽化冷却盘管的形式,燃烧沉降室采用汽化冷却盘管结构进行汽化冷却,吸收烟气及CO燃烧的热量后,管内的水变为蒸汽,供用户使用,可达到回收烟气余热的作用。为了使得壳体1底部排灰口 10出的灰顺利有效的排出壳体1,在靠近排灰口 10的壳体ι上设有振打器7,且在排灰口 10处还设有卸灰阀8,沉积到底部的灰尘当收集到一定量后,通过卸灰阀8从排灰口排出,排出时用振打器7振打壳体1,确保燃烧沉降室底部灰尘能够有效排出。本实施例的烟气进口 5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烟气出口 6设置在壳体1的侧壁上, 且烟气出口 6为方形或圆形,本实施例的烟气出口 6为方形,壳体1上还设有检修人孔4和均布在壳体1外壁上的至少三个支座2,本实施例设置了三个均布在壳体1外壁上的支座 2,通过设置检修人孔4可便于工作人员进入壳体1内部维护保养燃烧沉降室,通过设置支座2可便于燃烧沉降室的安装。实施例二如图3和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燃烧沉降室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燃烧沉降室的烟气进口 5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烟气出口 6设置在壳体的顶部,且烟气进口 5与壳体1相切,通过将烟气进口 5设置成与壳体1相切的形式,当烟气从烟气进口 5进入壳体1 内部时,烟气会沿着壳体的内壁螺旋上升,更有利于灰尘的沉积。。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不在一一赘述。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燃烧沉降室,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上的烟气进口(5)和烟气出口(6), 以及位于壳体(1)底部的排灰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大于等于一个的燃烧器(3 ),所述烟气出口( 6 )处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沉降室,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上的烟气进口(5)和烟气出口(6),以及位于壳体(1)底部的排灰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大于等于一个的燃烧器(3),所述烟气出口(6)处设有CO浓度检测装置(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茂林李雨侯祥松孙明庆王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