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6160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包括套在所述转轴上并随其转动的把手限位盖、活动装在所述锁面上的滑板、连接所述滑板和锁面且具有将所述滑板推向所述把手限位盖的推力的滑板弹簧、垂直装在所述滑板上并露出于所述锁面且被拨动而带动所述滑板远离所述把手限位盖的防钩旋钮,所述滑板的靠近所述把手限位盖的前端具有凸块,所述把手限位盖的周向表面沿径向开设有容纳所述凸块的凹槽。本防钩机构要求必须先在门里侧旋开防钩旋钮使滑板移动、凸块离开凹槽,内把手才能转动开门,而在门外由于空间的限制很难旋开防钩旋钮,内把手即使被工具勾挂住也不能转动,因此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盗门锁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
技术介绍
防盗门锁安装在门上可实现门外开门,也可门里开门。门外开门通常比较复杂,需要机械钥匙或者电子识别部如门禁卡、指纹识别等,而门里开门表明主人在家,因此无需设置复杂的安全障碍,通常旋转门里侧的内把手即可开门。防盗门锁里侧开门的机构包括装在门里侧面上的锁面、内把手以及通过转动内把手而被带动的门锁机构,内把手具有垂直穿过锁面的转轴,转轴与门锁机构连接。当内把手处于关门位置,门锁机构的前端卡入防盗门的侧壁孔内,则防盗门关上;当向下旋转内把手,转轴带动门锁机构动作,使门锁机构前端退出侧壁孔,防盗门可以被打开。虽然旋转内把手从门里开门给屋主人带来方便,但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小偷、盗贼可能打破门上的玻璃或者从其他缝隙用铁丝等细长的工具伸入门里钩拉内把手使其转动, 也可实现开门。因此,这种防盗门锁防盗指数不高,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防盗门锁不具有防钩机构、 安全性不高的缺陷,提供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与装在锁面的内把手连接,所述内把手具有穿过所述锁面的转轴且可绕所述转轴转动, 所述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包括套在所述转轴上并随其转动的把手限位盖、活动装在所述锁面上的滑板、连接所述滑板和锁面且具有将所述滑板推向所述把手限位盖的推力的滑板弹簧、垂直装在所述滑板上并露出于所述锁面且被拨动而带动所述滑板远离所述把手限位盖的防钩旋钮,所述滑板的靠近所述把手限位盖的前端具有凸块,所述把手限位盖的周向表面沿径向开设有容纳所述凸块的凹槽,所述凸块插入所述凹槽内时所述内把手处于自锁状态。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中,所述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还包括防钩转板,所述防钩转板与所述锁面通过处于压缩状态的转板弹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中,所述转板弹簧为扭簧,所述防钩转板绕所述转板弹簧中心线转动,所述转板弹簧中心线与所述转轴平行。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中,所述防钩转板转动的一端设有内凹的凹扣位,所述滑板的对应所述凹扣位的侧边设有凸起的凸扣位,所述凸扣位卡入所述凹扣位内,且此时所述滑板的凸块离开所述凹槽,所述内把手处于解锁状态。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中,所述把手限位盖沿所述转轴轴向依次设有容置所述凸块的凹槽和沿周向半径逐渐增大的凸起部。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中,所述防钩转板转动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凸起部接触的凸起弧面,所述凸起弧面与所述周向半径逐渐增大的凸起部构成凸轮机构,所述防钩转板在所述凸轮机构推动下转动则所述内把手处于自锁状态。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中,所述滑板弹簧为扭簧,其两端部均设置在所述滑板上,其扭曲的中部套设在所述锁面设置的一绕柱上,所述滑板上开设有向所述转轴径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绕柱穿过所述滑槽而位于所述滑槽中。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中,所述防钩旋钮上装有一拐臂,所述拐臂一端与所述防钩旋钮固定连接随其转动,另一端垂直插装于所述滑板中。实施本专利技术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防钩机构要求必须先旋开防钩旋钮使滑板移动、凸块离开凹槽,内把手才能转动开门,因此开门时必然要求开门者在门里侧打开防钩旋钮,由于空间的限制,在门外的小偷、窃贼很难打开甚至很难触摸到防钩旋钮,即便他们有工具钩到内把手,内把手受阻仍不能转动,不能实现开门动作。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具有防钩功能,有效增强了防盗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的零件爆炸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滑板上的零件安装结构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把手限位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防盗门锁的用于从门里侧开门的组件包括装在门里侧面上的锁面、内把手以及通过转动内把手而被带动的门锁机构,内把手具有垂直穿过锁面的转轴,转轴与门锁机构连接。当内把手处于关门位置,门锁机构的前端卡入防盗门的侧壁孔内,则防盗门关上;当向下旋转内把手,转轴带动门锁机构动作,使门锁机构前端退出侧壁孔,防盗门可以被打开。 由于小偷、盗贼可能用铁丝或其它细长的工具伸到门里钩开内把手使其转动,也可实现开门,因此为了提高防盗门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可以有效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如图1、图2、图3所示,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包括把手限位盖1、滑板5、滑板弹簧3和防钩旋钮7。其中,如图3所示,把手限位盖1的中心有通孔,且通孔内壁上具有两对称的凸起。 转轴上具有与通孔半径相当的外圆周表面,同时在外圆周表面还具有对称的两个凹位,可刚好分别容纳上述两凸起。把手限位盖1通过通孔而套在转轴的外圆周表面上,且两凸起分别插入两凹位内定位。则当内把手11连同转轴绕转轴轴线转动,也将带动把手限位盖1 同步转动。把手限位盖1上还依次安装有止退垫片12和止退螺母13,以防止把手限位盖1 松动。滑板5装在防钩座8上,防钩座8为板状结构,其贴平在锁面6内侧并固定。滑板 5的前端指向转轴上的把手限位盖1,且前端为一凸起的凸块500。相应地,把手限位盖1的侧表面上沿径向延伸地开设有凹槽100,且凹槽100可容纳上述凸块500。则当滑板5沿径向向转轴靠近使得凸块500插入凹槽100内,则把手限位盖1受阻,内把手11不能转动,处于自锁状态;当滑板5径向向外移动远离转轴、凸块500完全退出凹槽100时,把手限位盖 1未受到阻挡,内把手11可以转动并带动门锁机构开门,此时内把手11处于解锁状态。滑板5的径向平移是靠防钩旋钮7和滑板弹簧3实现的。如图1、图2所示,滑板 5上沿径向依次开设有两个腰形孔,一个用于安装滑板弹簧3,另一个用于安装防钩旋钮7。 其中,防钩旋钮7垂直穿过锁面6、防钩座8和滑板5上的一腰形孔,其一端露出锁面6以便于旋转操作,另一端套设有一拐臂4。拐臂4平行于滑板5板面,且一端与防钩旋钮7固定连接以随其转动,另一端垂直插入滑板5上开设的一圆形通孔内。由于圆形通孔大于插入圆形通孔的拐臂4端部,同时防钩座8上也设置有限定滑板5沿直线平移的侧边,因此,拐臂4在防钩旋钮7的带动下虽然进行圆周摆臂动作,但是最终实现的是滑板5沿径向直线移动。根据以上可知,旋转防钩旋钮7驱使拐臂4带动滑板5远离把手限位盖1,则凸块 500离开凹槽100,则内把手11处于解锁状态,可自由转动进行开门;而在常态下,不操作防钩旋钮7,则依靠滑板弹簧3将滑板5的凸块500推入凹槽100内,把手限位盖1被扣住,内把手11不能转动,处于自锁状态,整个防盗门锁即具有防钩功能。本实施例中,滑板弹簧3采用扭簧,其两端部均设置在滑板5上,其扭曲的中部套设在锁面6所设置的穿过滑板5另一腰形孔的一绕柱上。滑板弹簧3处于压缩状态而具有扭力,且此扭力为在滑板5不受其他外力作用下时将滑板5推向把手限位盖1的推力。滑板5移动时绕柱和滑板弹簧3在此腰形孔内径向移动,因此,这一腰形孔也构成了便于绕柱移动的滑槽。因此,采用上述结构,可实现防钩功能,其在关门状态,在滑板弹簧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与装在锁面(6)的内把手(11)连接,所述内把手(11)具有穿过所述锁面(6)的转轴且可绕所述转轴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门锁的内把手防钩机构包括套在所述转轴上并随其转动的把手限位盖(1)、活动装在所述锁面(6)上的滑板(5)、连接所述滑板(5)和锁面(6)且具有将所述滑板(5)推向所述把手限位盖(1)的推力的滑板弹簧(3)、垂直装在所述滑板(5)上并露出于所述锁面(6)且被拨动而带动所述滑板(5)远离所述把手限位盖(1)的防钩旋钮(7),所述滑板(5)的靠近所述把手限位盖(1)的前端具有凸块(500),所述把手限位盖(1)的周向表面沿径向开设有容纳所述凸块(500)的凹槽(100),所述凸块(500)插入所述凹槽(100)内时所述内把手(11)处于自锁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同创新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