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射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4313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射灯包括底座、光源、侧壁和顶罩,所述侧壁固定于底座上,顶罩固定于侧壁上,底座、侧壁和顶罩共同形成一闭合的腔体;所述光源设置于腔体内的底座上;所述顶罩位于腔体内的一面为可反射光线的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为内凹或外凸的弧面;所述侧壁可透光,并且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分布有散射网点。该环射灯的环射灯发光区域广,光线均匀性和连续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射灯,尤其是一种LED环射灯。
技术介绍
随着发光二极管(LED)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发光二极管封装形式的多样化,是的 LED的各种新型灯器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产品大多数为LED汽车灯具以及交通信号灯,都是采用小视角,高光强输出的发光二极管,组成定向光信号灯。为了将发光二极管应用到环射信号灯产品上,现有技术中通常是把发光二极管直接配置在灯器的圆周面上,以呈现出环射的效果。但是这种结构的环射灯在其圆周方向上的光强输出特性曲线呈齿轮状,从而造成灯器在圆周方向上出现暗区,灯具的发光均勻性和连续性差。并且,为了达到环射的效果,需在圆周面上设置非常多的光源,导致其结构不合理,制作工艺性差,能耗高, 发光效率低,故障率高。因此,为了改善上述缺点,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环射灯,该环射灯主要在光源组件中加入平凸会聚透镜、抛物面反射镜的设计,另外,独特的圆锥形折射镜结构是该技术的核心设计,其是实现光线的定向出射的核心部件。该技术所述环射信号灯,由于结构的特殊性,其在圆周面垂直方向上的发光范围基本是确定的,这大大限制了其应用的领域,比如尖锥与光源组件距离不能太远,否则会使得圆周面垂直方向上出现一定的暗区,不能满足圆周面上对光线均勻性和连续性的要求。另外,光源组件结构比较复杂,存在各种光学元件的匹配问题,不易操作,且光学元器件价格比较昂贵,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环射灯发光区域有限,光线均勻性和连续性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射灯,该环射灯的环射灯发光区域广,光线均勻性和连续性高。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环射灯包括底座、光源、侧壁和顶罩,所述侧壁固定于底座上,顶罩固定于侧壁上,底座、侧壁和顶罩共同形成一闭合的腔体;所述光源设置于腔体内的底座上;所述顶罩位于腔体内的一面为可反射光线的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为内凹或外凸的弧面; 所述侧壁可透光,并且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分布有散射网点。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弧面可定义为如果某一曲面与任意方向的平面相交形成的线均为弧线(非直线),则该面为弧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定义,典型的平面、圆锥面均不属于本专利技术定义的弧面。上述底座为本领域公知的环射灯底座,底座内具有线路,光源与该线路电连接。所述光源通常可采用公知的LED灯。侧壁固定于底座上,并可采用密封胶进行密封。该侧壁可采用公知的透明材料,如聚碳酸酯(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通过注塑得到,对模具进行相应修改,可通过直接注塑得到表面具有散射网点的侧壁。所述反射面的形成为现有技术中公知的,只需使该面能起到反射光线的作用即可,例如可以通过在顶罩上位于腔体的一面镀上一层金属反射层。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环射灯需要向四周发光,所以,优选情况下,在所述环射灯侧壁的周线方向上,散射网点均勻分布。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周线方向可以理解为从顶罩到底座的方向为轴线方向,与轴线垂直的平面为横截面,该横截面与侧壁的交线即为周线。所述散射网点在环射灯侧壁的周线方向上均勻分布可理解为沿该周线方向,散射网点等距分布。进一步的,由于光源发出的光直接或经反射后间接照射到侧壁上,侧壁上不同区域的光照量和光线的入射方向不同,为了更好的扩大环射灯的发光区域,提高发光均勻性, 优选情况下,在侧壁上,沿顶罩到底座的方向,散射网点的分布由疏到密。进一步提高环射灯的出光均勻性。如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环射灯,所述散射网点可以设置于侧壁的内表面(即侧壁位于腔体内的表面),也可以设置于侧壁的外表面(即侧壁与外界接触的表面),而且还可以同时在侧壁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设置散射网点。如上所述,该侧壁上的散射网点可以为凹陷型的网点,也可以采用凸点型网点。为了便于制备和使用,提高网点的寿命,优选情况下,所述散射网点位于侧壁的内表面上,并且为凹陷型网点。所述凹陷型的网点可以为在侧壁上形成的凹坑,凸点型的网点可以为在侧壁上形成凸点。无论凹陷型的网点还是凸点型的网点,只要能破坏入射的光线在此处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即可。上述散射网点可以为各种常见的形态,例如半球体状的凹坑或凸点。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环射灯,通过采用弧形的反射面可将底座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到侧壁上的各个区域,避免了盲区的出现。优选情况下,上述反射面可采用球面或椭球面。当反射面采用上述结构时,可更好的扩大发光区域,并能减少反射到底座的光线量,提高环射灯的发光亮度。正如本领域中环射灯通常采用的结构,所述侧壁采用透明中空的圆柱体。为了进一步提高环射灯的发光亮度,通常采用多个光源,该多个光源在腔体内的底座上均勻分布。同时,专利技术人还发现,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反射镜反射后,会有部分被反射到底座方向,该部分光通常会被浪费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射灯的发光亮度,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环射灯的底座上还设置有副反射镜,所述副反射镜位于光源之间。副反射镜的设置可以采用多个小副反射镜分别设置于光源之间的间隙内,也可以采用一大块副反射镜,除去光源所对应的区域,安装到底座上之后可视为副反射镜设置于光源之间。并且,为了不影响光源的发光效果,不遮挡光源发出的光线,该副反射镜设置的高度低于光源发光部位的高度。通过副反射镜的作用,将光线重新反射回反射镜,通过多次反射将该部分光线射出环射灯,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副反射镜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只需能将光线反射会反射镜即可, 优选情况下,所述副反射镜为平面反射镜。优选情况下,为了保证光源发出的光有效的进入腔体,所述副反射镜的高度低于光源的高度。专利技术人发现,仅仅于现有环射灯的基础上,在侧壁上制作散射网点并不能达到本专利技术的效果,仍然会出现出光不均勻和不连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的实践,在现有的环射灯的基础上,将顶罩的反射面设置为弧面,尤其是特定结构的弧面,例如球面或椭球面,并结合在侧壁上设置散射网点,扩大环射灯的发光区域,使不同区域的侧壁均能出光,提高了环射灯出光的均勻性和连续性。并将入射角度较小的光线有效的导出环射灯,避免该部分光线在侧壁上发生全反射回到腔体内,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增加了发光亮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环射灯第--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2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环射灯第--种实施方式的爆炸图3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环射灯第--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4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环射灯第--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5是图4中A-A向剖视图6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环射灯第--种实施方式的工作状态光路示意图7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环射灯另--种实施方式的工作状态光路示意其中,附图标记1、底座;2、光源;3、侧壁;4、顶罩;5、散射网点;6、副反射镜。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图1-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环射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该环射灯圆盘状底座1, 底座1上固定有透明中空圆柱体型侧壁3。该侧壁3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通过注塑得到。侧壁3顶部固定有弧形顶罩4,底座1、侧壁3、顶罩4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密闭的腔体。 顶罩4位于腔体内的一面为镀银金属层,作为反射面(图中未示出)。顶罩4为外凸状,同样,反射面也为外凸状。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环射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环射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射灯,包括底座、光源、侧壁和顶罩,所述侧壁固定于底座上,顶罩固定于侧壁上,底座、侧壁和顶罩共同形成一闭合的腔体;所述光源设置于腔体内的底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罩位于腔体内的一面为可反射光线的反射面,所述反射面为内凹或外凸的弧面;所述侧壁可透光,并且在所述侧壁的内表面和/或外表面上分布有散射网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秋宋新新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