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烟灸条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92572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烟灸条,它是由下列中药药材制成:羌活、细辛、白芷、甘松、木香和艾叶炭。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该无烟灸条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无烟灸条燃烧时间长、燃烧温度高,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疗效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使用中医灸法治疗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疗效肯定。灸法始见于灵枢“禁服” 第四十八篇,书中记述,“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紧则先刺而后灸之,代则取血络而后调之,陷下则徒灸之,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从以上记述中可以看出,灸法在我国使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为医家所习用,疗效肯定,深受广大患者所欢迎。在记述和实际临床中,由于有针与灸法结合,故合称为针灸,也有单独使用灸法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灸法使用的灸剂按外形可分为艾头、艾柱、艾绒灸条(又称艾卷), 均以艾绒加少量芳香药物制得。其中艾绒灸条为临床所常用,它系用艾绒和药末混勻后,做成圆柱形的形状,按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在选择的穴位或患处进行悬灸,从而达到温经、 散寒、行气止痛、活血通络的治疗作用,对于风寒偏盛之痹症,效果犹著。但艾绒灸条在临床使用上,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在给病人治疗时,烟雾大、气味难闻,对人的眼睛及呼吸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尤以患呼吸系统疾患而咳嗽的病人,刺激更为明显。并且,艾绒灸条燃着时,温度不高,热辐射面积小,因此给病人治疗的时间较长。在治疗时,稍有不慎,灸条掉的灰火落在皮肤上会造成患者烫伤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烟灸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该无烟灸条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该无烟灸条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人在保持传统艾绒灸条的特点的基础上,克服其缺点而研制了无烟灸条。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烟灸条,它是由下列中药药材制成 羌活10 15重量份,细辛10 15重量份,白芷10 15重量份,甘松10 15重量份,木香7 11重量份,艾叶炭400 600重量份。优选的配方为羌活12重量份、细辛12重量份、白芷12重量份、甘松12重量份、木香9重量份、和艾叶炭500重量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该无烟灸条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羌活10 15重量份,细辛10 15重量份,白芷10 15重量份,甘松10 15重量份,木香7 11重量份粉碎成细粉(全部通过80目筛,95%通过100目筛);2)将400 600重量份艾叶炭粉碎成细粉;3)将20 30重量份桃胶加入240 360重量份沸水中制成胶浆,然后将用80 120重量份水润湿后60 90重量份的淀粉加入所述胶浆中,搅拌成半透明糊状混合浆,放冷;4)将所述步骤1)获得的细粉和所述步骤t)获得的艾叶炭细粉混合,加入上述混合浆,搅勻,制成软材,然后制成药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该无烟灸条的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1)性状所述无烟灸条为长12cm、直径1. 3cm的圆柱形条,表面呈灰黄色,有光泽或表面黑色;头部为1 2cm呈黑色,断面黑色;略具香气,点燃后有极少量的烟,且不熄灭;2)鉴别取本专利技术灸条30g,研细,加氯仿10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0. 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羌活对照药材lg,加氯仿20ml,其他按照与制备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步骤制成对照药材溶液1 ;再取木香对照药材lg,加氯仿 20ml,其他按照与制备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步骤制成对照药材溶液2 ;依照2005版《中国药典》的附录VI B中所述的薄层色谱法,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 μ 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醋酸乙酯(3 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 在105°C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在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3)检查a)取所述无烟灸条5支,分别称定重量,每支的重量应不低于标示量;b)取所述无烟灸条研细,照2005版《中国药典》的附录IX H 二法中所述的水分测定法测定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0. 0%。在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无烟灸条时,可以使用温和灸法或雀啄灸法。1.温和灸法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无烟灸条一端点燃,靠近治疗穴位或患处悬灸,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度。一般灸至皮肤潮红,需15 20分钟。此法在临床上最为常用。2.雀啄灸法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无烟灸条一端点燃,对准穴位,如麻雀啄食似地上下移动,灸至皮肤潮红。本法适用于需要较强热度刺激的患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无烟灸条具有下列优点1.该灸条点燃后基本无烟。因加有细辛、木香等,燃烧时虽有轻微烟雾,但只有艾绒灸条的3%左右,且气味芳香,嗅之精神爽快。2.燃烧时间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无烟灸条燃烧时间较艾绒灸条延长。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无烟灸条10分钟燃烧1. 5cm,而艾绒灸条10分钟燃烧2. Ocm03.燃烧温度高。在同距离两支水银温度计Icm处,分别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无烟灸条和艾绒灸条烘烤10分钟后观察,前者所靠近的温度计的温度较后者高25°C左右。临床运用时,按习惯的艾绒灸条烘烤距离使用无烟灸条时,病人反映热度高、穿透力强。4.易点燃。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无烟灸条时,只须2 3根火柴即可点燃,且燃烧时不掉灰,无烫伤病人之患。5.不污染室内空气。使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无烟灸条时,室内空气无烟熏及刺激感,因此医护人员及患者十分欢迎。6.美观、体积小、防潮、携带使用方便,药性不易散失,存放时间久。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这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但是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思想,均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内。实施例1将艾叶炭5000g粉碎成细粉。将羌活120g、细辛120g、白芷120g、甘松120g、木香 90g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勻。另取桃胶细粉(药用)250g,加入3000g沸水中,制成胶浆,再取淀粉(药用)750g加IOOOg水润湿后,加入胶浆中,搅拌成半透明糊状混合浆,放冷。将上述两种细粉置搅拌机内,混勻,加入上述已放冷的混合浆,充分搅勻,制成软材,用灸条机制成药条,烘干,即得。所制得的无烟灸条为长12cm、直径1. 3cm的圆柱形条,表面呈灰黄色,有光泽或表面黑色。头部为2cm呈黑色,断面黑色;略具香气,点燃后有极少量的烟,且不熄灭。取所制得的无烟灸条研细,依照2005版《中国药典》的附录IX H 二法中所述的“水分测定法”测定水分含量,结果均不超过10.0%。试验例1本专利技术无烟灸条的药效试验一、一般资料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无烟灸条治疗10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64例,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84岁。患者所患病种分类如下表1所示(注下表中的病例数为103,因一人所患病症有重复)表 1病寒肩着P脾踝哮遗腱脾眩寒脚头种痹凝痹眼胃扭hIII尿鞘肾晕湿跟痛症吶虚伤囊阳腰痛斜寒肿虚痛例18391078234411213数二、治疗方法在100例病例中,每例均用实施例1中的无烟灸条悬灸。根据针灸临床习惯,部分病人配合针与火罐,每穴悬灸二十至三十分钟,至皮肤充血、患者有温热感为度。计单纯灸法18例,梅花针后加灸7例,针后灸75例。依病情循经取穴,取一穴6例,取二穴12例(其中双侧二穴5例),取三穴四例 (其中双侧三穴15例),取四穴25例(其中双侧四穴12例),取五穴18例(其中双侧五穴 4例),取六穴6例,取七穴以上4例(其中双侧七穴2例)。多数患者每日治疗一次,亦有隔日或隔数日一次者。以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烟灸条,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药材制成:羌活10~15  细辛10~15  白芷10~15甘松10~15  木香7~11   艾叶炭400~60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劲松万方林大胜张文武王莉夏本秀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