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盒式多介质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8579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过滤设备。它包括壳体,设于其两端的端盖,在端盖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设置于壳体内的所述过滤容器系由内置的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过滤盒而构成;并在所述的过滤盒内设置有适量的过滤材料。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可视需要将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过滤材料分盒分层设置,而无需虑及滤料的混合,体积较小,有利于过滤器的模块化等特点。尤其适用于水及其它各种液体的过滤。(*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过滤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在所述过滤容器内设置有一个以上的过滤盒,其内可将多种介质分层地设置于其中的内置盒式多介质过滤器
技术介绍
专利检索发现,有人申请了名为“过滤设备”的专利(00106513.0),它包括容器,该容器具有引入处理液体的入口、设在容器内预先填充好的环状多层筛网组件以及处理液体出口。筛网组件包括三层或多层具有不同直径的柱形筛网,这些柱形筛网同轴设置在容器中,在容器内沿其轴向垂直延伸。在各柱形筛网之间形成环隙。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过滤作用的过滤材料填充在柱形筛网之间的各环隙内。现有的介质过滤器内一般均填充有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比重、不同粒径的滤料,使其在每次滤料反冲洗后的自然沉降过程中滤料形成上粗下细的分布形态,以达到过滤器有较大的截污容量和高的截污率之目的。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种滤料粒径均一性很难保证,造成各种滤料相互混杂无法避免,导致介质过滤器过滤流速一般仅为5-10米/小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介质过滤设备所存在的过滤效率低,滤料清洗、更换不方便,难能将多种互补的滤料置放于同一容器内等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包括壳体,设于其两端的端盖,在端盖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设置于壳体内的所述过滤容器系由内置的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过滤盒而构成;并在所述的过滤盒内设置有适量的过滤材料。作为优选,所述盒体系由圆筒状柱体和设于下端的托环组成,在所述托环上设置有底板,底板上设有分布均匀缝隙的滤水帽,以阻止所装滤料的泄漏,也可以在底板上有分布均匀的小孔,小孔上铺有一层及一层以上的数目不同的滤网以阻止所装滤料的泄漏。所述的滤水帽可选用与盒体不同的材料分别制成,然后组装而成。作为优选,所述盒体系由圆筒状柱体和盒底组成,在所述盒底上设置有滤水帽,其上设有可阻止所装滤料的缝隙,也可以在盒底上设置有分布均匀的小孔,小孔上铺有一层及一层以上的目数不同的滤网以阻止所装滤料的泄漏。所述的滤水帽与盒体可整体制成。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器系在所述过滤容器内上下叠置有2-5个过滤盒,即所述上一过滤盒的底部置于下方过滤盒的口部,由此串接而成;并在所述过滤盒的底部设置加强支承架,其高度为60mm-200mm,宽度为8mm-20mm。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器的过滤盒系采用玻璃钢或不锈钢或塑料整体制成。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器的过滤盒的上部系固有若干提手绳或设置有若干起盒提手。例如,可在内侧翻边并开设若干孔,其上系固提绳;需要时,可方便地将各过滤盒逐一提取出,以利于在容器外进行清洗或更换滤料。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可视需要将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过滤材料分盒分层设置,而无需虑及滤料的混合,允许过滤流速可达15-30米/小时等特点。因而使整个过滤系统整体体积大大减小,也有利于过滤器的模块化。尤其适用于水及其它各种液体的过滤。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内置盒式多介质过滤器,包括壳体10和设于壳体10两端的端盖13相扣合而成,其中端盖13呈椭圆拱状体,一盖体上设置进水口14,另一盖体上设置出水口15;壳体10内设置过滤容器,过滤容器由内置的四个过滤盒12构成,即上一过滤盒的底部置于下方过滤盒的口部,由此串接而成,并每个过滤盒12内设置有适量的过滤材料18;过滤盒12系由圆筒状柱体19和设于下端的托环16组成,圆筒状柱体19可以采用玻璃钢或不锈钢或塑料整体制成,并在其口部设有利于上下盒体间的承托、配置的翻边;在所述翻边上设置手提绳,可方便地将各过滤盒逐一提取出,以利于在容器外进行清洗或更换滤料;托环16上设置有底板20,底板20下侧设置有加强支撑架21,其高度为80mm,宽度为12mm,呈中心辐射状布置;底板20上设置滤水帽,滤水帽可选用与盒体不同的材料分别制作再组装而成,滤水帽上设有可阻止所装滤料的缝隙。(参看图1)其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待过滤水在水泵的作用下,使其持续从进水口中进入本专利技术的罐体中,使水分别流经各层过滤盒,先后经各种过滤材料18的吸附和过滤,使得净化的水体从出水口中排出;当所排出的水质有所下降,至不合要求时,过滤水在水泵的作用下,使其持续从出水口中进入本专利技术的罐体中,使水反向流经各层过滤盒,使各层过滤材料处于流化状态,同时经出水口加入无油压缩空气对过滤材料进行擦洗,滤料上剥落的污物随水流经进水口排出罐体。实施例2所述过滤盒12系由圆筒状柱体19和盒底22组成,在盒底22上设置有分布均匀的小孔,小孔上铺有一层及一层以上的目数不同的滤网以阻止所装滤料的泄漏;盒底22下侧设置有加强支撑架21,其高度为80mm,宽度为12mm,呈纵横交错状布置。(参看图2)。其余同实施例1。权利要求1.一种内置盒式多介质过滤器,包括壳体,设于其两端的端盖,在端盖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壳体(10)内的所述过滤容器系由内置的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过滤盒(12)而构成;并在所述的过滤盒(12)内设置有适量的过滤材料(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盒式多介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系由圆筒状柱体(19)和设于下端的托环(16)组成,在所述托环上设置有底板(20),底板上设有分布均匀缝隙的滤水帽,以阻止所装滤料的泄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盒式多介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系由圆筒状柱体(19)和设于下端的托环(16)组成,在所述托环上设置有底板(20),底板上有分布均匀的小孔,小孔上铺有一层及一层以上的数目不同的滤网以阻止所装滤料的泄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盒式多介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系由圆筒状柱体(19)和盒底(22)组成,在所述盒底(22)上设置有滤水帽,其上设有可阻止所装滤料泄漏的缝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盒式多介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系由圆筒状柱体(19)和盒底(22)组成,在所述盒底(22)上设置有分布均匀的小孔,小孔上铺有一层及一层以上的目数不同的滤网以阻止所装滤料的泄漏。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内置盒式多介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系在所述过滤容器内上下叠置有2-5个过滤盒(12),即所述上一过滤盒的底部置于下方过滤盒的口部,由此串接而成;并在所述过滤盒(12)的底部设置加强支承架(21),其高度为60mm-200mm,宽度为8mm-20mm。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内置盒式多介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的过滤盒(12)系采用玻璃钢或不锈钢或聚烯烃塑料整体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盒式多介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的过滤盒(12)系采用玻璃钢或聚烯烃塑料整体制成。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内置盒式多介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的过滤盒(12)的上部系固有若干提手绳或设置有若干起盒提手。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盒式多介质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的过滤盒(12)的上部系固有若干提手绳或设置有若干起盒提手。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过滤设备。它包括壳体,设于其两端的端盖,在端盖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盒式多介质过滤器,包括壳体,设于其两端的端盖,在端盖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设置于壳体(10)内的所述过滤容器系由内置的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过滤盒(12)而构成;并在所述的过滤盒(12)内设置有适量的过滤材料(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扬李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欧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