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机三重织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84391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织机三重织轴装置,其包括地经纱织轴、毛纱织轴和松纱织轴,所述地经纱织轴、毛纱织轴和松纱织轴的筘幅相同,还包括三套对应的送经机构,每套送经机构具有独立的张力控制机构;所述毛纱织轴安置在织机机架的上方,所述松纱织轴安置在所述地经纱织轴的后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织机三重织轴装置为喷气和剑杆织机提供了一种能在筘幅范围内织特种织物的方法,可将三种完全不同的纱如泡泡纱、起毛纱和普通纱,把这三种纱织在一起织出同一种织物,同一根纬纱与不同的经纱交织在一起,在筘幅范围内纬纱张力呈现出周期变化,织物风格丰富多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织机领域,涉及喷气和剑杆织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织机三重织轴装置
技术介绍
织机采用经纱和纬纱交织而形成织物,纬纱可以有二色甚至多色,而经纱则往往是单色的,为了让织物变的丰富多彩,可以采用多径织轴装置来改变同一幅织物经纱的单色品种的不足。织机有单经轴织机(如图1所示)和起毛织机。单经轴织机用单经轴,起毛织机用双重经轴,现有技术中的双重经轴送经机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左右双经轴,分别由伺服电机驱动,在工作过程中,需保持双经轴的经纱张力一致,这种左右设置双经轴的方式主要是为了适应幅宽需求而设计的;另一种是上下双经轴,分别由电机带动,这种双经轴主要是为了适应不同纤度、材料和张力的经纱需求,但目前未见有将两种以上的不同风格的经纱织在一起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织机三重织轴装置,以实现将三种完全不同的纱织在一起织出同一种织物。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织机三重织轴装置,其包括地经纱织轴、毛纱织轴和松纱织轴,所述地经纱织轴、 毛纱织轴和松纱织轴的筘幅相同,还包括三套对应的送经机构,每套送经机构具有独立的张力控制机构;所述毛纱织轴安置在织机机架的上方,所述松纱织轴安置在所述地经纱织轴的后方。进一步的,所述经纱织轴、毛纱织轴和松纱织轴分别由所述的三套对应的送经机构控制,所述的每套送经机构分别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齿轮副、后梁、张力传感器和送经控制板,所述伺服电机由所述送经控制板控制,所述送经控制板还连接所述张力传感器,用于接受所述张力传感器探测的经纱张力信号,所述伺服电机经过所述减速器驱动所述齿轮副最终驱动对应的织轴。进一步的,所述地经纱织轴与所述松纱织轴之间放一脚踏板,松纱走纱路线是松式纱从所述松纱织轴上退绕后往下走,纱经所述脚踏板下部拐弯向上,经T型臂上边的后梁表面拐弯,进入经纱区。经纱退绕张力随织轴卷径的缩小而变动,检测装置随时测得张力信号,经送经控制板输出控制伺服电机的速度指令,伺服电机立刻响应驱动织轴,达到织轴转动量自动追随卷经的尺寸。在停经、纬纱故障出现时,纱线因蠕变而伸长,为了使织机重新起动时的经纱张力状态恢复到停车瞬间的张力状态,经纱调节系统控制织轴的正逆转动量,将织口调整到最佳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织机三重织轴装置为喷气和剑杆织机提供了一种能在筘幅范围内织特种织物的方法,可将三种完全不同的纱如泡泡纱、起毛纱和普通纱,把这三种纱织在一起织出同一种织物,同一根纬纱与不同的经纱交织在一起,在筘幅范围内纬纱张力呈现出周期变化,织物风格丰富多彩;2、本专利技术的织机三重织轴装置同时送经的传动,实现三重轴在织机上的有序的安排, 便于经纱的走向,便于操作。 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 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单经轴织机的原理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织机三重织轴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图1揭示的织机三重织轴装置的地经纱织轴与松纱织轴的结构关系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织机三重织轴装置的松纱后梁和毛纱后梁的位置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地经纱织轴,2、毛纱织轴,3、松纱织轴,4、张力控制机构,5、脚踏板,Ha、松纱后梁中心距T型臂上边的尺寸,La、松纱后梁中心距T型臂后侧边的尺寸,Hb、毛纱后梁中心距T型臂上边的尺寸,Lb、毛纱后梁中心距T型臂中心线的尺寸。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见图2所示,一种织机三重织轴装置,其包括地经纱织轴1、毛纱织轴2和松纱织轴3,所述地经纱织轴1、毛纱织轴2和松纱织轴3的筘幅相同,还包括三套对应的送经机构,每套送经机构具有独立的张力控制机构4 ;所述毛纱织轴2安置在织机机架的上方,所述松纱织轴3安置在所述地经纱织轴1的后方。进一步的,所述经纱织轴1、毛纱织轴2和松纱织轴3分别由所述的三套对应的送经机构控制,所述的每套送经机构分别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齿轮副、后梁、张力传感器和送经控制板,所述伺服电机由所述送经控制板控制,所述送经控制板还连接所述张力传感器,用于接受所述张力传感器探测的经纱张力信号,所述伺服电机经过所述减速器驱动所述齿轮副最终驱动对应的织轴。进一步的,结合图3所示,所述地经纱织轴1与所述松纱织轴2之间放一脚踏板5, 松纱走纱路线是松式纱从所述松纱织轴2上退绕后往下走,纱经所述脚踏板5下部拐弯向上,经T型臂上边的后梁表面拐弯,进入经纱区。 优选的,参见图4所示,所述松纱织轴2的松纱后梁的直径为50_80mm,所述松纱后梁中心距T型臂上边的尺寸Ha为50-80 mm,所述松纱后梁中心距T型臂后侧边的尺寸La 为 20-40 mm。优选的,参见图4所示,所述毛纱织轴2的毛纱后梁的直径为35_75mm,所述毛纱后梁中心距T型臂上边的尺寸Hb为50-80 mm,所述毛纱后梁中心距T型臂中心线的尺寸Lb 为 50-75 mm。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织机三重织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经纱织轴(1)、毛纱织轴(2)和松纱织轴(3),所述地经纱织轴(1)、毛纱织轴(2)和松纱织轴(3)的筘幅相同,还包括三套对应的送经机构,每套送经机构具有独立的张力控制机构(4);所述毛纱织轴(2)安置在织机机架的上方,所述松纱织轴(3)安置在所述地经纱织轴(1)的后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机三重织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织轴(1)、毛纱织轴(2)和松纱织轴(3)分别由所述的三套对应的送经机构控制,所述的每套送经机构分别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齿轮副、后梁、张力传感器和送经控制板,所述伺服电机由所述送经控制板控制,所述送经控制板连接所述张力传感器,用于接受所述张力传感器探测的经纱张力信号,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所述减速器驱动所述齿轮副最终驱动对应的织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织机三重织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经纱织轴(1)与所述松纱织轴(2 )之间放一脚踏板(5 ),松纱走纱路线是松式纱从所述松纱织轴(2 )上退绕后往下走,纱经所述脚踏板(5)下部拐弯向上,经T型臂上边的后梁表面拐弯,进入经纱区。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织机三重织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纱织轴(2)的松纱后梁的直径为50-80mm,所述松纱后梁中心距T型臂上边的尺寸(队)为50-80 mm,所述松纱后梁中心距T型臂后侧边的尺寸(La)为20-40 mm。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织机三重织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纱织轴(2)的毛纱后梁的直径为35-75mm,所述毛纱后梁中心距T型臂上边的尺寸(Hb)为50-80 mm,所述毛纱后梁中心距T型臂中心线的尺寸(La)为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织机三重织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经纱织轴(1)、毛纱织轴(2)和松纱织轴(3),所述地经纱织轴(1)、毛纱织轴(2)和松纱织轴(3)的筘幅相同,还包括三套对应的送经机构,每套送经机构具有独立的张力控制机构(4);所述毛纱织轴(2)安置在织机机架的上方,所述松纱织轴(3)安置在所述地经纱织轴(1)的后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平祝章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