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鱼类孵化及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虹鳟等鲑科鱼类仔稚鱼的培育是鱼苗培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由于我国鲑科鱼类的养殖区域和养殖密度不断扩大,导致水体水质、溶解氧、氨氮等养殖环境因子不断恶化。同时,温度和水体污染物等其他一些环境因子也处于波动不可控的条件下。在上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虹鳟的苗种孵化率和成活率往往均较低(成活率一般为60%左右)。 为提高其成活率,应在孵化和上浮仔鱼以及初孵稚鱼培育阶段加强养殖环境的控制管理。 其中,上浮仔鱼是指鱼苗孵出后,卵黄囊吸收2/3,开始上浮水面摄食的个体。此时鱼的全长为18- 毫米,体重70-250毫克。初孵稚鱼是指已经上浮并开口进食的个体。通过对虹鳟等鲑科鱼类从受精卵到初孵稚鱼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的环境控制对提高虹鳟苗种的孵化率和成活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鲑科鱼类可控温孵化及养殖装置,以解决目前由于在孵化上浮仔鱼、培育初孵稚鱼时养殖环境较差、无法控制养殖环境导致鲑科鱼类孵化率和成活率较低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装置包括水族箱,所述装置还包括回水管、储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鲑科鱼类可控温孵化及养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水族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回水管(2)、储水槽(3)、氧气泵(4)、过滤层(5)、加热棒(6)、水泵(7)和增氧孔板(8)、紫外线消毒装置(9)、温度传感器(10)、膨胀阀(11)和压缩机(12),水族箱(1)内设有封闭隔离区(1-1)、储水槽(3)和制冷区(13),封闭隔离区(1-1)与回水管(2)的一端连通,储水槽(3)内设有过滤层(5)、加热棒(6)、水泵(7)和增氧孔板(8),回水管(2)的另一端与储水槽(3)连通且设置在过滤层(5)的上方,增氧孔板(8)通过管路与设在水族箱(1)外部的氧气泵(4)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炳谦,谷伟,户国,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