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8113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组装在该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安装于该绝缘本体外的壳体,该壳体环绕设成为两端敞开的收容空间,其包括侧壁,该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由基部向前延伸入该收容空间的舌板,该侧壁包括与基部配合组装的后端及与舌板组合形成插接框口的前端,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伸入收容空间第一舌片,其中,壳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舌片,该第二舌片与收容空间位于侧壁的两侧,第二舌片可以与电子产品上的金属外壳接触,也可以与电子产品上的其他金属部件接触,甚至可以直接与接地线连接释放静电和屏蔽电磁干扰。(*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在电子领域内的运用越来越常见,同样的一种电连接器可以运用在不同的电子产品上。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带动电子产品的不断进阶,运用在电子产品中的电连接器也要随着电子产品的变化而变得更加精密。如今市场上销售的一种电连接器,类似中国专利第201732887U号专利所揭示的这种电连接器,用于将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至印刷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组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和壳体;绝缘本体有基部和由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组成;导电端子包括嵌入舌板与对接连接器连接的接触部,由接触部向后延伸固定在基部上的固定部和由固定部延伸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焊接部;壳体锻压呈一收容空间,其后端与基部配合固定,前端与舌板组成插接框口,壳体上设有向收容空间延伸的舌片,用来增强对接连接器的插拔力,还设有插脚,用以将电连接器定位在印刷电路板上。此类电连接器在高速传输电子讯息时,会出现电磁波或是静电干扰电子讯号的传输,严重影响电子讯息的正确传输,出现此类问题后,使用者无法通过维修来恢复其功能,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来解决电连接器在高速传输电子讯息时, 出现电磁波或是静电干扰电子讯号的传输,影响电子讯息的正确传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屏蔽电磁波或是静电干扰电子讯号传输的电连接器,解决电连接器在高速传输电子讯息时,出现电磁波或是静电干扰电子讯号的传输,影响电子讯息的正确传输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组装在该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安装于该绝缘本体外的壳体,该壳体环绕设成为两端敞开的收容空间,其包括侧壁,该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由基部向前延伸入该收容空间的舌板,该侧壁包括与基部配合组装的后端及与舌板组合形成插接框口的前端,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伸入收容空间第一舌片,其中,壳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舌片,该第二舌片与收容空间位于侧壁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由前方向后方且向收容空间外延伸的第二舌片,该第二舌片可以与电子产品上的金属外壳接触,也可以与电子产品上的其他金属部件接触,甚至可以直接与接地线连接释放静电和屏蔽电磁干扰,有效的解决了电连接器在高速传输电子讯息时,出现电磁波或是静电干扰电子讯号的传输, 影响电子讯息的正确传输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电连接器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2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用于将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电性连接至印刷电路板(未图示)上,其包括绝缘本体2,组装于该绝缘本体2上的导电端子 3和壳体1。其中,绝缘本体2包括基部20和由基部20向前延伸的舌板21,舌板21上设有安装导电端子3的端子槽23。导电端子3组装在绝缘本体2上,其包括嵌入端子槽23内的接触部30,用于与对接电连接器100电性连接;由接触部30向后延伸固定在基部20的固定部31,以及由固定部31延伸出绝缘本体2的尾部32,此尾部32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2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壳体1由金属板材冲压形成,其包括侧壁10,该侧壁10围成一两端敞开的收容空间17,此侧壁10包括与绝缘本体2的基部20配合固定的后端11及与之相对的前端12,此前端12与舌板21配合形成插接框口,该插接框口符合HDMI (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的标准界面。该侧壁10上设有伸入收容空间 17的第一舌片14,当对接连接器插入收容空间17后,第一舌片14弹性抵压在对接连接器上,防止对接连接器非人为作用而滑落,也可增强插拔对接连接器的手感;壳体1的侧壁10 上还设有第二舌片15,该第二舌片15与收容空间17位于侧壁10的两侧,即第二舌片15是由侧壁10的前端12向后面向侧壁10回折再远离侧壁10延伸而成的。第二舌片15是可弹性的,其包括与侧壁10连接的弹臂151和由弹臂151延伸的抵接部152,抵接部152设置在第二舌板21的末端,呈圆弧状。电连接器100安装在电子产品上之后,大都与外接对接连接器相连接,故此类电连接器100 —般都安装于靠近电子产品的外壳处,同时,电子产品的外壳都设有接地线,而此类电连接器100的第二舌片15弹性的抵接在电子产品的外壳上后,达到了释放静电和屏蔽电磁干扰的功效。防止电连接器100在高速传输电子讯息时,出现电磁波或是静电干扰电子讯号的传输,影响电子讯息的正确传输的问题。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请参照图3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壳体1’由金属板材冲压形成,其包括侧壁10’,该侧壁10’围成一两端敞开的收容空间17’,此侧壁10’包括与绝缘本体2的基部20配合固定的后端11’及与之相对的前端12’,此前端12’与舌板21配合形成插接框口,该插接框口符合HDMI (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的标准界面。该侧壁10’上设有伸入收容空间17’的第一舌片14’,当对接连接器插入收容空间17’后,第一舌片14’弹性抵压在对接连接器上,防止对接连接器非人为作用而滑落,也可增强插拔对接连接器的手感;壳体 1,的侧壁10,上还设有第二舌片15,,该第二舌片15,与收容空间17,位于侧壁10,的两侧,即第二舌片15’是于侧壁10’的侧壁10’之上锻压一舌片向外弯曲而成,该舌片靠近壳体1’的前端12’的一端与侧壁10’连接。第二舌片15’是可弹性的,其包括与侧壁10’连接的弹臂151,和由弹臂151,延伸的抵接部152,,抵接部152,设置在第二舌板21的末端,呈圆弧状。电连接器100安装在电子产品上之后,大都与外接对接连接器相连接,故此类电连接器100 —般都安装于靠近电子产品的外壳处,同时,电子产品的外壳都设有接地线,而此类电连接器100的第二舌片15’弹性的抵接在电子产品的外壳上后,达到了释放静电和屏蔽电磁干扰的功效。防止电连接器100在高速传输电子讯息时,出现电磁波或是静电干扰电子讯号的传输,影响电子讯息的正确传输的问题。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请参照图4所示,本技术电连接器100的壳体1”由金属板材冲压形成,其包括侧壁10”,该侧壁10”围成一两端敞开的收容空间17”,此侧壁10”包括与绝缘本体2的基部20配合固定的后端11”及与之相对的前端12”,此前端12”与舌板21配合形成插接框口,该插接框口符合HDMI (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的标准界面。该侧壁10”上设有伸入收容空间17”的第一舌片14”,当对接连接器插入收容空间17”后,第一舌片14”弹性抵压在对接连接器上,防止对接连接器非人为作用而滑落,也可增强插拔对接连接器的手感;壳体1”的侧壁10”上还设有第二舌片15”,该第二舌片15”与收容空间17”位于侧壁10”的两侧,即第二舌片15”是由侧壁10”的后端11”向前面向侧壁10”回折再远离侧壁10”延伸而成。第二舌片15”是可弹性的,其包括与侧壁10”连接的弹臂151”和由弹臂151”延伸的抵接部152”,抵接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组装在该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安装于该绝缘本体外的壳体,该壳体环绕设成为两端敞开的收容空间,其包括侧壁,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由基部向前延伸入该收容空间的舌板,该侧壁包括与基部配合组装的后端及与舌板组合形成插接框口的前端,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伸入收容空间第一舌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舌片,该第二舌片与所述收容空间位于侧壁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彬彬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