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炳俊专利>正文

除臭存水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78595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过排水管排出经过在上部安装的过滤盖流入的水的除臭存水弯,更具体地,包括主体框架、排水残留筒、排水引导筒;并形成储水沟,所述储水沟沿着结合管部的内周面向中央部分凸出的环形挂接阶梯部上形成,并向下方引入而成为封闭轨道,以便收纳排水的一部分;所述排水引导筒具备挂接在第一凸缘的上面的第二凸缘,并从第二凸缘进入到排水残留筒内,而且比排水残留筒的排水窗的下端更加延长而引导排水。这种除臭存水弯,作为可装卸在主体框架而结合的封水设备的排水残留筒与主体框架的支撑部分之间也可通过水密方式阻断逆流的臭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臭存水弯(drain trap),更具体地涉及既可以引导顺畅的排水又可以抑制臭气从排水管逆流的除臭存水弯。
技术介绍
在卫生间或浴室的地面上安装的存水弯通常是既可以引导顺畅的排水又可以阻断臭气从排水管逆流的结构。在这种存水弯中,尽可能地确保排水径路的最大宽幅,并积存残留的水而防止臭气的逆流的水封设备被广泛普及使用,其结构可由设置在地面上并且必要时可分离洗涤的主体框架上分离,。但这种现有的存水弯不能完全阻断臭气从为了挂住水封设备在主体框架形成的挂接阶梯部和水封设备之间泄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制作,其目的在于提供可阻断臭气从安装在地面的主体框架上装卸的水封设备与主体框架之间的贴紧部分逆流的存水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存水弯通过排水管排出经过在上部安装的过滤盖流入的水;包括主体框架、排水残留筒、排水引导筒;上述主体框架由结合管部和框架形成部构成,上述结合管部由向下方延长并具备中空以插入排水管;上述框架形成部由上述结合管部的上部向扩张外径方向扩张形成,以提供集水空间并形成安装上述过滤盖的滞留槽;沿着在上述结合管部的从上端向下端分隔的内周面向中央部分凸出形成环形挂接阶梯部,并且在上述环形挂接阶梯部形成向下方引入而成为封闭轨道的储水沟,以便收纳一部分排水;上述排水残留筒具备被挂接在环形挂接阶梯部的的第一凸缘和储水主体部分,上述储水主体部分从第一凸缘向下方延长,下部从底面封闭至一定高度,以便收纳水,并在侧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相互分隔而开放的排水窗,并且在第一凸缘的底面形成具有比储水沟的宽幅窄并向下方延长以便进入储水沟内而被储水沟中的积水而浸水的环形除臭凸起;上述排水引导筒具备挂接在第一凸缘的上面的第二凸缘,并从第二凸缘下部开放延长而进入到排水残留筒,而且比排水残留筒的排水窗的下端更加延长从而引导排水。优选地,上述排水残留筒的上述第一凸缘和上述排水引导筒的第二凸缘之间还具备以衬垫用而设置的环形衬垫部件,在上述排水引导筒的上述第二凸缘上至少形成一个以上由外径扩张的方向凸出的障碍物;与上述主体框架的上述第二凸缘的安装位置相对应的上述结合管部上形成ι _,字型的挂接槽,以便使上述障碍物通过升降及正反旋转而被装卸; 上述排水引导筒的上部面沿着圆周方向相互分隔形成多个向上方凸起的支撑凸起以支撑上述过滤盖。本专利技术的存水弯具有主体框架,其优点在于,通过水密方式阻断从作为与主体框架可装卸结合的水封设备的排水残留筒与主体框架之间的支撑部分之间逆流的臭气。附图说明图1为在浴室地面上安装本专利技术的存水弯的透视图;图2为抽取图1的存水弯而图示的透视图;图3为将图2的存水弯的排水残留筒和排水导引筒从主体框架解体的分离透视图;图4为图2的存水弯的部分截面透视图;图5为图2的存水弯的截面图;图6为图2的主体框架的截面图。附图中的符号说明110 主体框架127 储水沟140 排水残留筒170 及排水引导筒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存水弯。图1为在浴室地面上安装本专利技术的存水弯的透视图;图2为抽取图1的存水弯而图示的透视图;图3为将图2的存水弯的排水残留筒和排水导引筒从主体框架解体的分离透视图;图4为图2的存水弯的部分截面透视图;图5为图2的存水弯的截面图。参考图1至图5,,存水弯(100)具备主体框架(110)、排水残留筒(140)及排水引导筒(170)。主体框架(110)在排水管(参考图5 ;210)的浴室的地面埋入设置,并且与排水管 (210)可连接。主体框架(110)由以四角形态形成的框架形成部(11 和管形态形成的结合管部 (120)构成。框架形成部(112)中形成安装具备多个排水孔(18 的过滤盖(180)而形成集水空间的滞留槽(114)。结合管部(120)由向下方延长并具有中空的结构而形成,使能够由框架形成部 (112)中央插入到排水管010)。环形挂接阶梯部(12 在结合管部(120)的内侧面下部沿着内周面下向中央部分凸出而形成,并形成向下方引入而成为圆形轨道的储水沟(127),从而收纳上面的一部分排水。而且,通过图6可轻易知晓,主体框架(110)的结合管部(120)的180度位置上分别形成I I字形状的挂接槽(126),从而使后述的在排水引导筒(170)的第二凸缘(172)上向外径扩张的方向突出形成的障碍物(174)通过升降及正反旋转而可装卸。排水残留筒(140)在环形挂接阶梯部(12 上安装,从而储存水封用水。由第一凸缘(142)和储水主体部分(146)构成。储水主体部分(146)以可储水的圆形杯形状而形成,并在侧面形成多个作为排水通路的排水窗(147)。S卩,储水主体部分(146)以圆筒形形成,从而可向排水管O10)内进入一定深度,下部则由底面(146a)封闭至一定高度,使能够收纳水;并在侧面由圆周方向相互分隔形成以四角形态开放的4个同等高度的排水窗(147)。第一凸缘(14 是在储水主体部分(146)的上部向外径扩张的方向延长而被挂在环形挂接阶梯部(125)的部分,并且在底面形成向下方延长的环形除臭凸起(144),从而能够进入储水沟(127)并浸水。在此,环形除臭凸起(144)的宽幅和深度比储水沟(127)的宽幅和深度短,以便使结合管部(120)的内周面逆流的臭气被储水沟(127)充填的水和除臭凸起(144)而水密。排水引导筒(170)安装在排水残留筒(140)的上部,引导大部分的排水,其功能为将排水窗(147)与排水残留筒(140)中残留的水一起遮蔽。排水引导筒(170)从安装在第一凸缘(142)的上面的第二凸缘(172)向排水残留筒(140)的圆筒形储水主体部分(146)内,下部开放并内径逐渐缩小延长而形成。在此,排水引导筒(170)的终端在组装之后比排水窗(147)的下端更加延长。并且,如上所述,排水引导筒(170)的第二凸缘(172)的180度位置形成两个以四角形态凸出的障碍物(174)。支撑凸起(177)沿着圆周方向以90度间距相互分隔凸出形成4个,从而在排水引导筒(170)的上部面支撑过滤盖(180)。参考符号187是在排水残留筒(140)的第一凸缘(142)与排水引导筒(170)的第二凸缘(172)之间以衬垫用而设置的环形衬垫部件。环形衬垫部件(187)可以省略。另外,排水引导筒(170)和排水残留筒(140)被主体框架(110)安装锁定的状态下,为了增加向储水沟(127)的排水量,与挂接槽(1 )的结构的垂直部分对应的位置的、从结合管部(120)的内周面延长的部分中的一部分截断至相当于储水沟(127)的底面深度,使环形挂接阶梯部(12 的一部分向下方凹陷而形成的流动引导槽(1 ),以便将通过挂接槽(126)流入的水向环形挂接阶梯部(125)的储水沟(127)引导。并且,在第一凸缘(14 底面的与环形挂接阶梯部(12 相对的部分,沿着圆周方向相互分隔形成支撑凸起(143),而安装到环形挂接阶梯部(125),从而缩小与排水残留筒 (140)的环形挂接阶梯部(12 的贴紧领域并增加排水量。以上说明的存水弯(100)在排水过程中大部分的水经过排水引导筒(170)的内部而落下,并在排水残留筒(140)内积水,溢出的水通过排水窗(147)向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臭存水弯,通过排水管排出经过在上部安装的过滤盖而流入的水,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框架、排水残留筒、排水引导筒;所述主体框架由结合管部和框架形成部构成,所述结合管部由向下方延长并具备中空以插入排水管;所述框架形成部由所述结合管部的上部向扩张外径方向扩张形成,以提供集水空间并形成安装所述过滤盖的滞留槽;沿着在所述结合管部的从上端向下端分隔的内周面向中央部分凸出形成环形挂接阶梯部,并且在所述环形挂接阶梯部形成向下方引入而成为封闭轨道的储水沟,以便收纳一部分排水;所述排水残留筒具备被挂接在环形挂接阶梯部的的第一凸缘和储水主体部分,所述储水主体部分从第一凸缘向下方延长,下部从底面封闭至一定高度,以便收纳水,并在侧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相互分隔而开放的排水窗,并且在第一凸缘的底面形成具有比储水沟的宽幅窄并向下方延长以便进入储水沟内而被储水沟中的积水而浸水的环形除臭凸起;所述排水引导筒具备挂接在第一凸缘的上面的第二凸缘,并从第二凸缘下部开放延长而进入到排水残留筒,而且比排水残留筒的排水窗的下端更加延长从而引导排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炳俊
申请(专利权)人:林炳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