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健恩专利>正文

一种旋转出水式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94872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出水式地漏,其包括漏网以及地漏本体,其中,该地漏本体包括进水口以及出水口,该地漏本体还包括壳体以及螺旋水流挡板,该壳体具有外表面以及内表面,且借助该壳体的该内表面围绕确定出一地漏腔,该螺旋水流挡板固定设置在该地漏腔中,该进水口以及该出水口分别与该地漏腔相连通,该螺旋水流挡板具有外表面以及内表面,借助该螺旋水流挡板的该外表面与该壳体的该内表面围绕形成一进水腔,借助该螺旋水流挡板的该内表面围绕形成一出水腔,其中,该进水腔与该地漏本体的该进水口相连通,而该出水腔与该地漏本体的该出水口相连通,该进水腔与该出水腔通过连接口连通在一起,该连接口的位置比该地漏本体的该出水口的位置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漏,特别是指一种地漏本体的内腔中设置有螺旋水流挡板的地漏。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在人们居住的环境中一般都会设置地漏,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系统与室内地面的重要接口,作为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室内空气的质量,对卫浴间的异味控制非常重要。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而健康也正成为人们关注的头等大事,在下水管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同时也是细菌和蟑螂等害虫容易孳生的地点。地漏是把守这个通道的重要装置,地漏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地面排水器,而是室内必不可少的密封装置。地漏和排水管道以及化粪池连通一在起。如果没有设置地漏下水道里的有害气味会立即返上来向室内传播。就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地漏而言其在具体使用的时候一般都存在着排水速度慢,极易沉淀污物,容易被堵塞,清理不方便等诸多缺点,后来出现了一些弹簧式或者磁铁密封式地漏,虽然这些地漏在排水使用方面的性能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其结构都比较复杂所以故障率比较高,同时这类地漏的造价成本也普遍偏高,而此是为传统技术的主要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出水式地漏,借助其结构设计可以达到在地漏不排水的情况下防止下水道返味,防病菌,防害虫,将下水管与室内完全隔绝的作用,而此为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出水式地漏,其整体结构设计可以使排水顺畅,没有水路迂回阻挡,避免出现堵塞的情况,而此为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出水式地漏,其整体结构简单,可以大大降低装配生产难度,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而此为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出水式地漏,其包括漏网以及地漏本体,其中,该地漏本体包括进水口以及出水口,该进水口位于该地漏本体的顶部,该漏网盖设在该地漏本体的该进水口上,该漏网上开设有若干网孔,通过该漏网将需要从该地漏本体中排出水流中的较大物体阻挡在本技术地漏的外部,从而避免发生堵塞的状况。该地漏本体还包括壳体以及螺旋水流挡板,该壳体具有外表面以及内表面,且借助该壳体的该内表面围绕确定出一地漏腔,该螺旋水流挡板固定设置在该地漏腔中,该进水口以及该出水口分别与该地漏腔相连通。该螺旋水流挡板具有外表面以及内表面,借助该螺旋水流挡板的该外表面与该壳体的该内表面围绕形成一进水腔,借助该螺旋水流挡板的该内表面围绕形成一出水腔,其中,该进水腔与该地漏本体的该进水口相连通,而该出水腔与该地漏本体的该出水口相连通,该进水腔与该出水腔通过连接口连通在一起,该连接口的位置比该地漏本体的该出水口的位置高。该螺旋水流挡板还包括进水引流板以及环状出水引流板,该进水引流板位于该地漏本体的该进水口下方,该进水引流板一端固定连接在该壳体的该内表面上,该进水引流板的另外一端与该环状出水引流板相连接,该环状出水引流板盘旋设置在该壳体的该地漏腔中,该连接口位于该进水引流板与该环状出水引流板之间。该漏网以及该地漏本体之间还设置有防漏水胶圈,该地漏本体顶部向上凸设有定位环,该地漏本体顶部四周环设有卡紧环。该防漏水胶圈内侧顶持在该定位环外侧面上,该防漏水胶圈下端设置有套耳,该套耳套设在该卡紧环上,通过该定位环、该卡紧环以及该套耳可以将该防漏水胶圈稳定的设置在该地漏本体顶部。该防漏水胶圈的顶面上还向上凸设有若干密封环,当该漏网盖设在该防漏水胶圈的顶面上的时候借助若干该密封环,可以保证该漏网与该防漏水胶圈之间的密封连接关系。该漏网下方还可以设置连接衬板,连接螺丝自上而下将该漏网以及该连接衬板螺合在该地漏本体顶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具体工作的时候,外部水流通过该漏网上开设的该网孔流入该地漏本体的该进水口,而后,该水流依次通过该进水腔、该连接口流入该出水腔中,最后通过该地漏本体的该出水口排出,而当本技术处于非排水状态的时候,由于该连接口的位置比该地漏本体的该出水口的位置要高,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此刻位于该进水腔中的水体整体呈U形,也就是说此刻在该地漏本体的该进水口与该出水口之间存在有隔虫防臭水体,从而使本技术具有隔虫防臭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技术的地漏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技术的螺旋水流挡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技术的防漏水胶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技术的地漏本体的主视图;图7为技术的地漏本体的俯视图;图8为技术的防漏水胶圈的俯视图;图9为技术的防漏水胶圈的仰视图;图10为技术的水流方向的示意图;图11为技术的水流方向的示意图;图12为技术地漏本体中水流方向的示意图;图13为技术处于非排水状态时候的内部液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9所示,一种旋转出水式地漏,如图1至2所示,其包括漏网10以及地漏本体20,其中,该地漏本体20包括进水口 21以及出水口 22,该进水口 21位于该地漏本体 20的顶部,该漏网10盖设在该地漏本体20的该进水口 21上,该漏网10上开设有若干网孔 11。通过该漏网10将需要从该地漏本体20中排出水流中的较大物体阻挡在本技术地漏的外部,从而避免发生堵塞的状况。 该地漏本体20还包括壳体30以及螺旋水流挡板40。该壳体30具有外表面以及内表面,且借助该壳体30的该内表面围绕确定出一地漏腔31。该螺旋水流挡板40固定设置在该地漏腔31中。该进水口 21以及该出水口 22分别与该地漏腔31相连通。如图3至4所示,该螺旋水流挡板40具有外表面41以及内表面42,借助该螺旋水流挡板40的该外表面41与该壳体30的该内表面围绕形成一进水腔51。借助该螺旋水流挡板40的该内表面42围绕形成一出水腔52。其中,该进水腔51与该地漏本体20的该进水口 21相连通,而该出水腔52与该地漏本体20的该出水口 22相连通。该进水腔51与该出水腔52通过连接口 53连通在一起。该连接口 53的位置比该地漏本体20的该出水口 22的位置高。该螺旋水流挡板40还包括进水引流板43以及环状出水引流板44。该进水引流板43位于该地漏本体20的该进水口 21下方,该进水引流板43 —端固定连接在该壳体30的该内表面上,该进水引流板43的另外一端与该环状出水引流板44 相连接。该环状出水引流板44盘旋设置在该壳体30的该地漏腔31中。该连接口 53位于该进水引流板43与该环状出水引流板44之间。如图5所示,该漏网10以及该地漏本体20之间还设置有防漏水胶圈60。该地漏本体20顶部向上凸设有定位环23,该地漏本体20顶部四周环设有卡紧环 24。如图5所示,该防漏水胶圈60内侧顶持在该定位环23外侧面上,该防漏水胶圈60 下端设置有套耳61,该套耳61套设在该卡紧环M上。通过该定位环23、该卡紧环M以及该套耳61可以将该防漏水胶圈60稳定的设置在该地漏本体20顶部。该防漏水胶圈60的顶面上还向上凸设有若干密封环62,当该漏网10盖设在该防漏水胶圈60的顶面上的时候借助若干该密封环62,可以保证该漏网10与该防漏水胶圈60 之间的密封连接关系。该漏网10下方还可以设置连接衬板70,连接螺丝自上而下将该漏网10以及该连接衬板70螺合在该地漏本体20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出水式地漏,其包括漏网以及地漏本体,其中,该地漏本体包括进水口以及出水口,该进水口位于该地漏本体的顶部,该漏网盖设在该地漏本体的该进水口上,该漏网上开设有若干网孔,其特征在于:该地漏本体还包括壳体以及螺旋水流挡板,该壳体具有外表面以及内表面,且借助该壳体的该内表面围绕确定出一地漏腔,该螺旋水流挡板固定设置在该地漏腔中,该进水口以及该出水口分别与该地漏腔相连通,该螺旋水流挡板具有外表面以及内表面,借助该螺旋水流挡板的该外表面与该壳体的该内表面围绕形成一进水腔,借助该螺旋水流挡板的该内表面围绕形成一出水腔,其中,该进水腔与该地漏本体的该进水口相连通,而该出水腔与该地漏本体的该出水口相连通,该进水腔与该出水腔通过连接口连通在一起,该连接口的位置比该地漏本体的该出水口的位置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健恩
申请(专利权)人:罗健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