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轮毂的棘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76972 阅读:4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提供一种自行车轮毂的棘轮,设于一轮毂座及一套筒座之间,其包含:固设于该轮毂座内的一挡止环,其内设有一斜锥内孔及一挡缘;于各该轮毂座及套筒座间设有一驱动座,其一侧端面朝该轮毂座内的轴向环设有若干第一棘齿;于该斜锥内孔内并与该驱动组相对应的一从动座,于外径缘呈可与该斜锥内孔相配合的一锥面,以及可受该挡缘单向挡止的一挡部,该从动座环设有可与各该第一棘齿相啮合的若干第二棘齿;一磁性组,设于各该从动座及轮毂座间,其具有分别设于各该轮毂座内及从动座上且呈互斥状态的一第一、第二磁件;借此,利用斜锥状的各该斜锥内孔及锥面设计,可减少摩擦力产生,增进该从动座复归速度,进而提高棘轮组的灵敏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棘轮,尤指一种使用于自行车的轮毂内,以轴向啮合的运动方式,配合磁性构件产生自动复归,所组成便利组配及稳固结合功效的自行车轮毂的棘轮
技术介绍
自行车的轮毂结构,为提供轮轴的定位及轮圈可顺畅旋转的用途,其主要以花毂座、轴杆、旋转组、齿盘所共同组成;如依其变速需求不同,则添设有套筒座及变速装置;如依传动方式区分,则结构又可分为“单向式”及“双向式”,其中“单向式”是指轮毂旋转仅能单一方向旋转可传动,此方向通常为自行车前进方向,反向则不传动的空转状态;“双向式” 则指轮毂的正向及反向均能传动的自行车的轮毂结构。进一步分析“单向式”的传动,其多使用棘齿设计作为传动媒介,利用棘齿可实现其一旋向传动、另一旋向空转的机械特性,以使自行车于骑乘时即使不踩踏,车轮仍能顺畅转动前进的动作;此类具有棘轮结构的“单向式”轮毂,其棘齿的传动因卡制啮合方向不同, 又可分为“径向卡制”及“轴向卡制”,其中“径向卡制”是指棘齿朝轮毂座的直径方向延伸凸齿,并配合径向卡制的棘齿块;“轴向卡制”其棘齿则朝轮毂座的轴向延伸凸齿,配合与其轴向卡制的棘齿座传动。现有属“径向卡制”的自行车轮毂棘齿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9200755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花毂棘轮装置”,其包含一心轴;一花毂座,其可转动地套设于该心轴,并于一端凹设形成一棘轮槽,于棘轮槽的内周面等间隔形成数个齿槽;一棘轮筒,其可转动地套设该心轴,该棘轮筒于朝向该花毂座的一端设有一套入该棘轮槽的轮状体,该轮状体于轮面间隔设有数个等分为两组且交错设置的容块槽,各容块槽与相邻两侧的容块槽的距离相差一个齿距,并于每个容块槽设有一受弹力作用的而抵靠于相对应齿槽的棘块。现有属“轴向卡制”的自行车轮毂棘齿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6219287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花毂棘轮装置”,其包括一套环,以导磁性的金属制成,套环的环型内周壁上设有多个以轴心为圆心呈环状排列的卡齿,且各卡齿呈轴向延伸;一棘轮块,以导磁性的金属制成具有二端面的环状块体,其环型外周壁与卡齿匹配呈可轴向位移,于棘轮块其中一端面设有一侧向环状棘齿;一侧向环状棘齿,设于一飞轮装置的端面,且与棘轮块的侧向环状棘齿呈单向卡合状;一个以上的永久磁铁,设于棘轮块未设侧向环状棘齿该端面上。上述所揭结构中,均属具棘轮装置的“单向式”传动轮毂结构,前者结构其申请专利的技术特征于各容块槽与相邻两侧的距离设计为相差一个齿距的不同间距设置形态,于各容块槽分别嵌设有一个棘块及一个弹片,当骑乘者重新向前踩踏时,则会自动选定距离棘轮槽最近的棘块组作为推动;后者结构其申请专利的技术特征在于该棘轮块朝向飞轮装置该端设有一侧向环状棘齿,借助飞轮装置端面呈单向卡合作用,以及各该棘轮块及套环均是采用具有导磁性的金属制成,使棘轮块受到永久磁铁的作用将常态位于套环内,进而贴附于飞轮装置端面,以达到阻力小、无弹性疲乏现象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单向式”且“轴向卡制”啮合的轮毂型态作进一步研究,前述后者现有结构中,该棘轮块12设于该套环11内,且两者以环设的齿状相互卡制,该棘轮块于其内以轴线方向作线性位移;只是,各该棘轮块外径及套环内径两者呈与轴线平行的状态相互啮合,于该棘齿块线性运动的过程中,因接触面积大,且无法产生间隙,容易造成磨耗的情形,另一方面,摩擦力过大也使该棘轮块线性移动的速度变慢,影响该棘齿块的复归啮合动作,也使得棘齿结构的灵敏度较差。故本案专利技术人,基于前述现有轴向式棘轮结构的复归速度慢,灵敏度较差,又影响棘轮传导效益,同时又具高磨耗的问题,提出一创新、且可解决前述问题的自行车轮毂的棘轮。有鉴于此,本技术所揭露自行车轮毂的棘轮,设于一轮毂座及一套筒座之间, 其包含固设于该轮毂座内的一挡止环,其内设有一斜锥内孔及一挡缘;于各该轮毂座及套筒座间设有一驱动座,其一侧端面朝该轮毂座内的轴向环设有若干第一棘齿;于该斜锥内孔内并与该驱动组相对应的一从动座,于外径缘呈可与该斜锥内孔相配合的一锥面,以及可受该挡缘单向挡止的一挡部,该从动座环设有可与各该第一棘齿相啮合的若干第二棘齿;一磁性组,设于各该从动座及轮毂座间,其具有分别设于各该轮毂座内及从动座上且呈互斥状态的一第一、第二磁件;借此,利用斜锥状的各该斜锥内孔及锥面设计,可减少摩擦力产生,增进该从动座复归速动,进而提高棘轮组的灵敏度者,故整体结构可达便利实用性者。该挡止环两侧端缘分别设为一个组设端面及一个自由端面;该斜锥内孔由该组设端面朝该自由端面渐缩的贯穿内径孔;该挡缘凸设于靠近该自由端面的斜锥内孔部位。该驱动座固设于该套筒座的一端,其外径缘位于该轮毂座内。该第一磁件设于该轮毂座内径缘底部;该第二磁件设于与该轮毂座内径缘底部相对应的该从动座端面上。该斜锥内孔环设有数个凸状第一传动齿;该锥面环设有可与各该第一传动齿相啮合的若干第二传动齿。各该从动座、第二棘座、及第二磁件同步于该斜锥内孔内作线性运动。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1、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轮毂的棘轮,其利用从动座及挡止环间以斜面相互套设,使该从动座稍微脱离啮合状态的线性移动即能与该斜锥内孔产生间隙,以达到低磨耗的有益效果。2、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轮毂的棘轮,以斜锥状的从动座,套设于具斜锥内孔的挡止环内,可使从动座的脱齿动作及啮合动作更为快速,增进该从动座复归速度,进而提高棘轮组的灵敏度。3、技术提供一种自行车轮毂的棘轮,其从动座及挡止环间设有挡止设计,使从动座的复归动作可至精确位置,不会过度移动,降低两棘齿部位相互冲撞的情形。附图说明图1 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一。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运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二。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三。主要组件符号说明轮毂座10套筒座20组设端面31挡缘34驱动座41从动组50挡部53第二传动齿55第二磁件62。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照图1-3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自行车轮毂的棘轮,设于一轮毂座10及一套筒座20之间,其包含有位于该轮毂座10内的一挡止环30及一驱动组40, 设于该挡止环30内的一从动组50,与各该从动组50及轮毂座10间的一磁性组60。该轮毂座10,为中空座体,其一侧端面凹设有预设深度的一组接槽11 ;一组设凹部12,是形成于该组接槽11底缘面的凹状槽。该套筒座20,呈中空筒状,其一端设有外径尺寸较小的一接设部21。该挡止环30,螺设于该组接槽11内的中空环体,其两侧端缘分别设为一组设端面 31及一自由端面32 ;该挡止环30内设有预设锥度的一斜锥内孔33,由该组设端面31朝该自由端面32渐缩的贯穿内径孔;于该斜锥内孔33内径缘壁预设部位设有一挡缘34,凸设于靠近该自由端面32的斜锥内孔33部位;该斜锥内孔33环设有数个凸状第一传动齿35。该驱动组40,设于各该轮毂座10及套筒座20间,其具有一驱动座41,螺设于该接设部21,其外径缘位于该轮毂座10内;该驱动座40朝该轮毂座10内的该侧端面设有一第一棘座42,具有朝向该轮毂座10内的轴向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轮毂的棘轮,设于一个轮毂座及一个套筒座之间,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个挡止环,固设于该轮毂座内的中空环体,其内设有预设锥度的一个斜锥内孔,于其内径缘预设部位凸设有一个挡缘;一个驱动组,设于各该轮毂座及套筒座间,其具有一个驱动座,其一侧端面设有一个第一棘座,具有朝该轮毂座内的轴向延伸并环设有若干第一棘齿;一个从动组,设于该斜锥内孔内并与该驱动组相对应,且能于该斜锥内孔内线性位移,该从动组具有一个从动座,于外径缘呈能与该斜锥内孔相配合的一个锥面,以及能被该挡缘单向挡止的一个挡部,该从动座于相对该驱动座端面的部位设有一个第二棘座,该第二棘座上环设有可与各该第一棘齿相啮合的若干第二棘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季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亨利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