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睿刚专利>正文

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71388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它不但能防止因电器故障引起的触电事故,还能防止因地线意外带电而导致的触电事故。该漏电保护装置还设有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均绕在其铁芯上,在地线与零线之间连接有由该初级绕组与限流阻容元件串联而成的检测回路,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第2组输入端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连接,电磁线圈一线端与另一线端、第1可控硅阳极与阴极、第2可控硅阳极与阴极分别和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正极与公共极并联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电安全保护
,尤其是涉及一种漏电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为CN1142618C公开了一种地线能开闭的漏电保护装置,该漏电保护装置上不但设有相线与零线均穿过的零序电流互感器、还设有地线穿过的地线带电检测感应器,因此它不但能检测负载端相线与零线之间有无剩余电流,当相、零线之间出现剩余电流并达到预置的阀值时(例如10mA),它就会立即脱扣,切断相线、零线和地线; 而且在接地保护系统异常造成地线意外带电时,它还能检测负载端地线有无意外电流,当地线出现意外电流并达到预置的阀值时(例如10mA),它也会立即脱扣,切断相线、零线和地线。由上可知,现有漏电保护装置在负载端故障漏电或地线意外带电时能脱扣的前提条件就是负载端相、零线之间必须有剩余电流或负载端地线上必须有意外电流流过而且工作电源必须正常才能脱扣,否则不能实现保护。所以现有漏电保护装置就存在如下缺陷使用时,不论是在接地保护系统地线缺失(例如插座地线虚接造成无接地)且漏电保护装置负载端用电器具绝缘故障漏电时,还是在接地保护系统异常(例如相线、地线短路)造成地线意外带电时,都会造成用电器具的外露金属部件带上危险电压,但它们都没有构成回路因而还没有产生剩余电流或地线意外电流,所以,尽管用电器具外露金属部件已带上了危险电压,但现有漏电保护装置在这种情况下都不会自动脱扣,只有当人体或牲畜触及这些已经带上电的外露金属部件时,经人体或牲畜才形成回路,从而产生剩余电流或地线意外电流使漏电保护装置在0. IS内脱扣而把相线、零线、地线断开,虽然它能及时脱扣保护了人们或牲畜的生命安全,但是现有漏电保护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是必须先通过人体或牲畜触电产生剩余电流或地线意外电流并流过人体或牲畜后,它才能脱扣把相线、零线、地线断开的;同时当电源端发生异常时(例如当电源端相线或零线意外断开,或电源端相线与地线反接),这时现有技术的漏电保护装置内的电磁脱扣与锁扣装置的电磁线圈由于没有得电而不能产生电磁力,所以漏电保护装置不能脱扣,仍会保持相线触头、零线触头和地线触头处于接通状态,这时一旦地线发生意外带电(例如相线与地线反接)或相线漏电,漏电保护装置由于不能脱扣,不能把相线触头、零线触头和地线触头断开。综上所述,现有漏电保护装置依然会造成触电伤亡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现有漏电保护装置缺陷的漏电保护装置, 它不但能在负载端相、零线路发生漏电或负载端地线发生意外带电时能及时地把相线触头、零线触头及地线触头全部断开,而且它在接地保护系统出现接地缺失(例如插座地线虚接造成无接地)且漏电保护装置负载端用电器具漏电造成电器外壳带上危险电压时或接地保护系统发生异常造成地线意外带上危险电压时还能在人们或牲畜触及用电器具之前就会自动脱扣,及时把相、零及地线断开,以及它还能在电源端发生异常(例如当电源端相线或零线意外断开,或电源端相线与地线反接)时自动把相、零及地线全断开,从而确保了人们用电安全。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包含外壳、相线、零线、地线、相线与零线均穿过的零序电流互感器、试验回路、电磁脱扣与锁扣装置,该电磁脱扣与锁扣装置包含电磁线圈及其驱动电路、 触头、弹簧、复位按键,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主要由整流电路、第1可控硅、第2可控硅组成,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输入端设有第1组输入端和第2组输入端,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第1组输入端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连接,还设有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上设有铁芯、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初级绕组与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均绕在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铁芯上,在地线与零线之间连接有由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初级绕组与限流阻容元件串联而成的检测回路,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第2组输入端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线圈一线端与另一线端、第1可控硅阳极与阴极、第2 可控硅阳极与阴极分别和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正极与公共极并联连接。当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由整流电路、第1可控硅、第1放大电路、第2可控硅及第2放大电路组成时,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第1组输入端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分别为所述第1放大电路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第2组输入端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分别为所述第2放大电路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所述第1放大电路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1放大电路触发输出端与所述第1可控硅触发极连接,第1可控硅阳极与阴极分别和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正极与公共极连接,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所述第2放大电路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2放大电路触发输出端与所述第2可控硅触发极连接,第2可控硅阳极与阴极分别和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正极与公共极连接。当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由整流电路、第1可控硅、第1放大电路及第2可控硅组成时,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第1组输入端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分别为所述第 1放大电路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第2组输入端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分别为第2可控硅触发极与阴极,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所述第1放大电路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1放大电路触发输出端与所述第1可控硅触发极连接,第1可控硅阳极与阴极分别和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正极与公共极连接,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第2 可控硅触发极与阴极连接,第2可控硅阳极与阴极分别和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正极与公共极连接。当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由整流电路、第1可控硅、第1放大电路、第2可控硅、 第1电阻、第2电阻、第1钳位二极管及稳压电源组成时,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第1 组输入端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分别为所述第1放大电路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第2组输入端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分别为第2可控硅触发极与第1钳位二极管正极,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所述第 1放大电路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1放大电路触发输出端与所述第1可控硅触发极连接,第1可控硅阳极与阴极分别和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正极与公共极连接,在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正极与公共极之间连接有由第1电阻、第2电阻、第1钳位二极管串联而成的回路,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正极与第1电阻一端连接,第1电阻另一端与第2电阻一端连接,第2电阻另一端与第1钳位二极管正极连接,第1钳位二极管负极与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公共极连接,所述第1电阻另一端与第2电阻一端还分别和稳压电源一端连接,稳压电源另一端和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公共极连接,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一输出端与第2可控硅触发极连接,其另一输出端与所述第1钳位二极管正极连接,第2可控硅阳极与阴极分别和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正极与公共极连接。当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由整流电路、第1可控硅、第2可控硅及第1放大电路组成时,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第1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漏电保护装置,包含外壳、相线、零线、地线、相线与零线均穿过的零序电流互感器、试验回路、电磁脱扣与锁扣装置,该电磁脱扣与锁扣装置包含电磁线圈及其驱动电路、触头、弹簧、复位按键,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主要由整流电路、第1可控硅、第2可控硅组成,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输入端设有第1组输入端和第2组输入端,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第1组输入端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上设有铁芯、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初级绕组与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均绕在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铁芯上;在地线与零线之间连接有由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初级绕组与限流阻容元件串联而成的检测回路;所述微弱电流检测感应器次级绕组一输出端与另一输出端分别和所述电磁线圈的驱动电路中第2组输入端的一输入端与另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线圈一线端与另一线端、第1可控硅阳极与阴极、第2可控硅阳极与阴极分别和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端正极与公共极并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睿刚
申请(专利权)人:刘睿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