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绍正专利>正文

一种无动力可调式滗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69337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SBR工艺的滗水器,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可调式滗水器。其包括固定在反应水池内壁的滑动导杆、沿所述滑动导杆滑动的悬浮装置、设在所述悬浮装置内并与所述悬浮装置连接的集水管槽;所述集水管槽设出水堰口,其底部设出水口;还包括连接所述出水口的连接软管、与所述连接软管连通的穿壁管、连接所述穿壁管末端的电动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所需设备少,操作简便,性能可靠,成本低廉,能广泛应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滗水器无需外加动力,自动运行,仅需控制电动阀门即可控制滗水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SBR工艺的滗水器,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可调式滗水器
技术介绍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SBR处理工艺具有净化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的优点ο滗水器是SBR工艺的关键设备,用于排出SBR反应池中上清液。现有的滗水器形式多样,其适用范围和条件各不相同,使用效果也千差万别。作为SBR工艺必需的关键设备,许多滗水器制作复杂、设备繁多、操作困难、密封性不佳、安全可靠性差且价格昂贵,致使SBR系列工艺在小型污水厂的应用受到限制。此外,现有的小型滗水器还存在不能调节滗水深度和滗水速度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方便、安全可靠且价格便宜的滗水器,其运行无需外加动力且能调节滗水深度和滗水速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动力可调式滗水器,包括固定在反应水池内壁的滑动导杆、沿所述滑动导杆滑动的悬浮装置、设在所述悬浮装置内并与所述悬浮装置连接的集水管槽;所述集水管槽设出水堰口,其底部设出水口 ;还包括连接所述出水口的连接软管、与所述连接软管连通的穿壁管、连接所述穿壁管末端的电动阀门。优选地,所述悬浮装置由PVC管道和弯头连接成矩形状,PVC管道和弯头管之间的连接采用胶水粘接。优选地,所述集水管槽通过固定装置与所述悬浮装置连接。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套装在悬浮装置上的卡箍、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穿过集水管槽的端部和卡箍的端部将集水管槽和卡箍连接在一起。通过调节螺栓可以调节集水管槽与卡箍的相对高度,从而调节集水管槽和悬浮装置的相对高度,进而调节滗水速度。优选地,所述卡箍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一滑动套筒,所述滑动套筒套装在所述滑动导杆上。这样,在竖直方向,悬浮装置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悬浮装置又被滑动套筒固定,使得悬浮装置随着水位的升降而上下沉浮,但不会发生平面移位。优选地,所述滑动导杆通过角钢固定在反应水池的内壁上。优选地,还包括限位吊绳、固定在所述角钢上的定滑轮,所述限位吊绳绕过所述定滑轮并且末端固定在所述悬浮装置上。通过调整限位吊绳的长度可以调整悬浮装置在反应水池中的相对高度,从而可以控制滗水深度。优选地,所述连接软管上套有抗浮环。连接软管优选轴向柔软性良好,具有一定环刚度的管道,避免管道受到水压而变型。连接软管上套有抗浮环,避免连接软管受浮力影响而漂浮于水面,从而确保处理水顺利排出。优选地,所述出水堰口为顶角朝下并与集水管槽的中心线平齐的正三角形孔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所需设备少,操作简便,性能可靠,成本低廉,能广泛应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2、无需外加动力,自动运行,仅需控制开关阀门即可控制滗水器;3、通过调节限位吊绳即可控制滗水深度,而通过调节集水管槽与悬浮装置的相对高度又可调节滗水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无动力可调式滗水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无动力可调式滗水器的立体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无动力可调式滗水器在SBR工艺中滗水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 一滑动导杆、2 —悬浮装置、3 —集水管槽、4 一连接软管、5 —穿壁管、6 —电动阀门、7 —滑动套筒、8 —角钢、9 一限位吊绳、10 —定滑轮、11 一卡箍、13 —调节螺栓、14 一抗浮环、31 —出水堰口、32-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子对本技术一种无动力可调式滗水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无动力可调式滗水器包括固定在反应水池内壁的滑动导杆1、沿所述滑动导杆1滑动的悬浮装置2、设在所述悬浮装置2内并与所述悬浮装置2连接的集水管槽3 ;所述集水管槽设出水堰口 31,其底部设出水口 32 ;还包括连接所述出水口 32的连接软管4、与所述连接软管4连通的穿壁管5、连接所述穿壁管5末端的电动阀门6。所述滑动导杆1通过角钢8固定在反应水池的内壁上。所述悬浮装置2也是挡渣装置,由四个PVC管道和四个弯头管采用胶水交替连接成矩形柜状。所述集水管槽3通过固定装置与所述悬浮装置2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套在悬浮装置2的PVC管道上的卡箍11、调节螺栓13。PVC管道置于卡箍11中部圆圈中,卡箍11的两侧直板上设有螺孔,调节螺栓13穿过集水管槽的端部再穿过卡箍11 一端的螺孔将集水管槽3与悬浮装置2连接在一起。通过调节螺栓13 可以调节集水管槽3与悬浮装置2的相位高度,从而调节滗水速度。卡箍11的另一端则固定连接一滑动套筒7。所述滑动套筒7套装在滑动导杆1 上,使得滑动套筒7能沿着滑动导杆1上下滑动。在竖直方向,悬浮装置2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悬浮装置2又被滑动套筒7固定,使得悬浮装置2随着水位的升降而上下沉浮,但又不会发生平面移位。为了控制滗水深度,还包括限位吊绳9、固定在所述角钢1上的定滑轮10,所述限位吊绳9绕过所述定滑轮10并且末端固定在所述悬浮装置2上。通过调整限位吊绳9的长度可以控制悬浮装置2在反应水池中的深度,从而控制滗水深度。为避免连接软管4受浮力影响而漂浮于水面,确保处理水顺利排出,所述连接软管4上套有抗浮环14。连接软管选用轴向柔软性良好,其横截面的径向有一定刚度的管道, 避免管道受到水压而变型。所述出水堰口 31为顶角朝下并与集水管槽的中心线平齐的正三角形孔口。本技术的无动力可调式滗水器的滗水工作流程如下SBR工艺进入滗水工序之前,出水电动阀门13处于关闭状态,内置集水管槽3的悬浮装置2漂浮于水面。集水管槽3的出水三角堰口 31略低于水面,排水的连接软管4充满液体,在抗浮环14的作用下成垂线状。开始滗水时,首先打开电动阀门6,将连接软管4 和集水管槽3的液体排出,致使集水管槽3内外两侧形成水位差,上清液在水位差的作用下持续流入集水管槽3。随后由于排出流量大于溢入集水管槽3的流量,致使连接集水管槽3 和连接软管4由满流变为非满流,在浮力的作用下悬浮装置2相应地略微上浮至均衡位置, 随后保持稳定并持续不断地把上清液排出池外,悬浮装置2在滑动套筒7和滑动导杆1的作用下随水面竖直下降。反应池水面下降至设定深度,悬浮装置1受到定滑轮10和限位吊绳9作用而悬挂于水面,停止下降和滗水。滗水时间结束后,电动阀门6关闭,经过一段待机时间后,反应池开始进水,悬浮装置2随之上浮,进入下一个运行周期。抗浮环14套在连接软管4上,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始终处于连接软管4的最低点, 从而避免后者上浮,确保处理水顺利排出。根据处理流量和滗水时间,调节集水管槽3和悬浮装置2的相对高度,从而调节出水堰顶高度和滗水速度。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无动力可调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反应水池内壁的滑动导杆、沿所述滑动导杆滑动的悬浮装置、设在所述悬浮装置内并与所述悬浮装置连接的集水管槽; 所述集水管槽设出水堰口,其底部设出水口 ;还包括连接所述出水口的连接软管、与所述连接软管连通的穿壁管、连接所述穿壁管末端的电动阀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动力可调式滗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反应水池内壁的滑动导杆、沿所述滑动导杆滑动的悬浮装置、设在所述悬浮装置内并与所述悬浮装置连接的集水管槽;所述集水管槽设出水堰口,其底部设出水口;还包括连接所述出水口的连接软管、与所述连接软管连通的穿壁管、连接所述穿壁管末端的电动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绍正
申请(专利权)人:谢绍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