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焕雄专利>正文

一种注塑机余热收集储热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66021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源回收利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机余热收集储热循环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有热风循环除湿滤尘装置、循环输送风机以及余热采集储热器,热风循环除湿滤尘装置设置有接入风管、第一接出风管以及第二接出风管,热风循环除湿滤尘装置包括有第一除湿滤尘室以及第二除湿滤尘室。从保温干燥桶的出风口排出的热风经过第一除湿滤尘室进入至循环输送风机,从进风孔进入至第二除湿滤尘室的外界空气经过余热采集储热器进入至循环输送风机;上述两股空气流共同经过循环输送风机且混合后一起通入至保温干燥桶的入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加热器所散发的热量,节约能源且能够改善车间等工作场所的工作环境。(*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源回收利用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机余热收集储热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很多金属制品已逐渐被塑料制品所取代。现有的塑料制品一般采用注塑成型、压缩成型、挤出成型等成型方式制备而成,其中,注塑成型应用最为广泛。在利用注塑机进行注塑成型加工的过程中,注塑机熔胶筒上所配置的加热器对熔胶筒内的待成型塑料进行加热处理,在此过程中, 有相当一部分热量通过加热器散发至外界(例如车间);对于进行工业生产加工的车间来说,加热器所散发的热量一方面会造成工作环境温度升高并使得操作条件恶化,另一方面还会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此外,在实际塑料加工过程中,贮藏和加工前的塑脂状塑料所吸收的水分会严重影响塑料制品最终的成型质量,例如尼龙、ABS、聚碳酸脂等吸水性较强的塑料;另外,对于吸水性较弱或者非吸水性的塑料而言,塑料表面的湿气污染(水分积聚在塑料颗粒的表面) 对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针对上述情况,塑料在注塑加工前应进行适当地除湿干燥处理,以保证得到较好的成型效果。现有的注塑机成型系统一般配置有用于除湿干燥塑料的干燥机,现有的干燥机一般是采用电加热的方式提供热源,经加热后的热风从入风口进入保温干燥桶并对保温干燥桶内的塑料进行除湿干燥处理;对完成除湿干燥处理并从保温干燥桶的出风口排出的空气还携带有一定的热量,若这部分热量直接地排入车间,一方面会增加车间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并影响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会增加能耗并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注塑机余热收集储热循环装置,该注塑机余热收集储热循环装置能够有效地利用注塑机熔胶筒的加热器工作时所散发的热量并对保温干燥桶内的塑料进行除湿干燥处理,节能环保并能够有效地改善车间等工作场所的工作环境。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注塑机余热收集储热循环装置,包括有用于收集注塑机熔胶筒的加热器工作时所散发的热量的余热收集储热循环系统,余热收集储热循环系统包括有热风循环除湿滤尘装置、循环输送风机以及套装于加热器外侧的余热采集储热器,热风循环除湿滤尘装置设置有接入风管、第一接出风管以及第二接出风管,接入风管通过输送管道与保温干燥桶的出风口连接,第一接出风管通过输送管道与余热采集储热器的入风口连接,余热采集储热器的出风口以及第二接出风管分别通过输送管道与循环输送风机的入风口连接,循环输送风机的出风口通过输送管道与保温干燥桶的入风口连接;热风循环除湿滤尘装置包括有第一除湿滤尘室以及第二除湿滤尘室,第一除湿滤尘室分别与接入风管以及第二接出风管连通,第二除湿滤尘室与第一接出风管连通,第二除湿滤尘室的外周壁开设有连通第二除湿滤尘室的内腔与热风循环除湿滤尘装置的外界的进风孔。其中,所述余热收集储热循环系统配设有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有温度调整模块以及用于监测所述保温干燥桶的内部温度的温度采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与温度调整模块电连接。其中,分别连接所述余热采集储热器对应的入风口以及出风口的两条输送管道之间连设有热源调控装置,所述温度调整模块与热源调控装置电连接。其中,所述热源调控装置为具有开、闭两种状态的调节阀,调节阀的入风口与连接所述余热采集储热器的入风口的输送管道连接,调节阀的出风口与连接余热采集储热器的出风口的输送管道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接出风管与所述余热采集储热器的入风口之间或者余热采集储热器的出风口与所述循环输送风机之间装设有热源调整风机,所述温度调整模块与热源调整风机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除湿滤尘室以及所述第二除湿滤尘室分别装设有过滤芯,第一除湿滤尘室的过滤芯固定于所述第二接出风管的入口侧,第二除湿滤尘室的过滤芯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出风管的入口侧,所述接入风管开设有连通接入风管的内腔与所述热风循环除湿滤尘装置的外界的排水孔,排水孔位于接入风管的下端部。其中,所述保温干燥桶的入风口侧装设有辅助加热装置,辅助加热装置套装于连接所述循环输送风机的出风口与保温干燥桶的入风口的输送管道的外周壁,辅助加热装置与所述温度调整模块电连接。其中,所述进风孔靠近所述辅助加热装置。其中,所述余热采集储热器包括有相互连接的上罩和下罩,上罩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金属隔离层、集热层、上保温层以及上金属保护层,下罩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下保温层以及下金属保护层。其中,所述集热层包括有从内到外依次层叠设置的储热层以及外集热管道层,储热层的内部嵌装有内集热管道层,外集热管道层装设有外集热管道,内集热管道层装设有内集热管道,外集热管道与内集热管道连通,外集热管道向外延伸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接出风管连接的入风接头,内集热管道向外延伸设置有与所述循环输送风机的入风口连接的出风接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注塑机余热收集储热循环装置包括有余热收集储热循环系统,余热收集储热循环系统包括有热风循环除湿滤尘装置、循环输送风机以及套装于加热器外侧的余热采集储热器,热风循环除湿滤尘装置设置有接入风管、第一接出风管以及第二接出风管,接入风管通过输送管道与保温干燥桶的出风口连接,第一接出风管通过输送管道与余热采集储热器的入风口连接,余热采集储热器的出风口以及第二接出风管分别通过输送管道与循环输送风机的入风口连接,循环输送风机的出风口通过输送管道与保温干燥桶的入风口连接;热风循环除湿滤尘装置包括有第一除湿滤尘室以及第二除湿滤尘室,第一除湿滤尘室分别与接入风管以及第二接出风管连通,第二除湿滤尘室与第一接出风管连通,第二除湿滤尘室的外周壁开设有连通第二除湿滤尘室的内腔与热风循环除湿滤尘装置的外界的进风孔。在本技术工作过程中,从保温干燥桶 的出风口排出的热风经过热风循环除湿滤尘装置的第一除湿滤尘室进入至循环输送风机, 从进风孔进入至第二除湿滤尘室的外界空气经过余热采集储热器进入至循环输送风机,其 中,余热采集储热器通过利用注塑机熔胶筒的加热器工作时所散发的热量对进入其内部的 空气进行加热处理;上述两股空气流共同经过循环输送风机且混合后一起通入至保温干燥 桶的入风口。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技术能够有效地利用注塑机熔胶筒的加热器工作 时所散发的热量,对于节约能源以及改善车间等工作场所的工作环境能够起到较为积极的 效果。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 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热风循环除湿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余热采集储热器的分解示意图。在图1至图6中包括有1—余热收集储热循环系统 2—热风循环除湿滤尘装置21—接入风管 211—排水孔 22——第一接出风管23—第二接出风管 24——第一除湿滤尘室25—第二除湿滤尘室 251——进风孔 沈——过滤芯3—循环输送风机 4—余热采集储热器 41—上罩411—金属隔离层 412—集热层 412a——储热层412b—外集热管道层 412c—内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滤尘装置(2)的外界的进风孔(251)。24)以及第二除湿滤尘室(25),第一除湿滤尘室(24)分别与接入风管(21)以及第二接出风管(23)连通,第二除湿滤尘室(25)与第一接出风管(22)连通,第二除湿滤尘室(25)的外周壁开设有连通第二除湿滤尘室(25)的内腔与热风循环除湿口连接,余热采集储热器(4)的出风口以及第二接出风管(23)分别通过输送管道(5)与循环输送风机(3)的入风口连接,循环输送风机(3)的出风口通过输送管道(5)与保温干燥桶(6)的入风口连接;热风循环除湿滤尘装置(2)包括有第一除湿滤尘室(热器(4),热风循环除湿滤尘装置(2)设置有接入风管(21)、第一接出风管(22)以及第二接出风管(23),接入风管(21)通过输送管道(5)与保温干燥桶(6)的出风口连接,第一接出风管(22)通过输送管道(5)与余热采集储热器(4)的入风1.一种注塑机余热收集储热循环装置,包括有用于收集注塑机熔胶筒的加热器工作时所散发的热量的余热收集储热循环系统(1),其特征在于:余热收集储热循环系统(1)包括有热风循环除湿滤尘装置(2)、循环输送风机(3)以及套装于加热器外侧的余热采集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焕雄
申请(专利权)人:吴焕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