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上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服务机器人控制平台系统及其多模式智能交互与智能行为的实现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061929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服务机器人控制平台系统及其多模式智能交互与智能行为的实现方法。一种服务机器人控制平台系统,包括语音控制模块,双目图像采集模块,RFID收发模块,底轮运动模块,避障模块,机械臂控制模块。一种服务机器人多模式智能交互与智能行为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语音交互;(2)自主导航与定位;(3)机械臂控制;(4)人脸检测与识别。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让机器人进行智能交互和智能行为,增强了机器人智能抓取的能力。除了特定人的识别,加入了对图片脸与真实人脸的区分,有效排除了图片脸对程序的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拟人机械臂抓取的控制,采用特定拟人化路径抓取方式,使机器人的服务方式更加智能化、人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
,具体涉及的是。
技术介绍
在过去五六十年间,研究者们一直在致力研究机器人应用的相关技术。在上世纪 60年代早期,随着工业的发展,机器人用来帮助人们实现危险的操作和任务,然而这些机器人主要在结构环境下工作,只能按照特定的模式进行工作。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的日常生活的需求,机器人却面临非结构化、复杂化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因此为了使机器人能够模拟一定的家庭环境,可以再日常生活中为人们服务,它应该具备一定的人机交互能力,能够根据语音指令智能识别物体,然后进行自主定位与导航,并能根据自身感知的环境进行避障,然后抓取指定物品并交给指定的人。原有的机器人平台系统中的智能行为与智能交互大多是在结构化的环境中,不能满足人类家庭非结构性环境的应用需求,并且存在一些技术方面的缺陷。第一,原有的人脸识别算法无法分辨图片人脸与真实人脸;第二,原有的智能机器人平台使用的大多是简单少自由度的单臂操作,抓取动作拟人化比较差,主要靠底部万向轮调整抓取位置,而手臂的路径是固定的;第三,在特定人识别方面,原有的智能平台涉及的比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服务机器人控制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语音控制模块,双目图像采集模块,RFID收发模块,底轮运动模块,避障模块,机械臂控制模块;所述语音控制模块包括语音识别模块和语音合成模块两部分;语音识别模块把语音转换成字符串和文字,输出为文本格式;语音合成模块把字符串和文字合成为语音;所述的双目图像采集模块,是指本系统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系统;所述的RFID收发装置为无源型射频标签,含有物品的位置、功能等信息;所述的底轮运动模块采用双轮差动方式,并在底部安装有两个色标传感器;所述的避障模块采用多路超声波与多路光电传感器,分别安装于机器人腹部与底部裙摆处,实现不同高度的障碍物检测;所述机械臂控制模块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焕刘路张德兴钱俊凤吕小听徐昱琳李昕陈万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