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面滚子磨床上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61421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球面滚子磨床上下料装置,包括上料槽、下料槽、推料机构及挡料机构;上料槽位于加工工位的斜上方;下料槽与推料机构分别位于加工工位的轴向两端;推料机构正对加工工位的轴向设置,其包括推料杆及推动推料杆水平移动的推料油缸;挡料机构位于加工工位的正上方,其包括固定在盒形架内的挡料油缸及由挡料油缸带动的可上下移动的导向杆,导向杆的下端固定有挡料板及前挡板,盒形架的下部固定有右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整上料槽及下料槽的位置配合挡料、推料动作就可实现球面滚子的一整套上下料动作,运行动作少、生产效率高,整个过程无需切入抓料,可保证滚子的加工质量,制造简单、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球面滚子磨床,具体地说是一种球面滚子磨床上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球面滚子磨床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其配置的上下料装置直接影响到机床的效率与加工精度。目前球面滚子磨床的上下料装置多是采用双机械手交叉配合轴向进出的结构, 双机械手由齿条油缸同时驱动实现交叉摆动,轴向进出油缸控制实现机械手的切入抓料与松开的动作。该上下料装置是由轴承外沟道上下料装置改进而来,运行动作较多、生产效率不高。整套装置制造成本较高,其中的齿条、齿轮花键套、花键轴、进出油缸等主要传动零部件精度要求高而且均需定制。在球面滚子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这些传动零部件磨损较快, 整套装置故障率高而且维修困难。受限于该装置的抓料方式,滚子在下料过程中表面可能被擦伤,影响滚子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球面滚子磨床上下料装置,该装置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并且可保证产品的质量。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球面滚子磨床上下料装置,包括上料槽、下料槽、推料机构及挡料机构;所述上料槽位于磨床加工工位的与砂轮相对的一侧斜上方,并且向所述加工工位倾斜设置;所述下料槽与所述推料机构分别位于所述加工工位的轴向两端,所述下料槽向外倾斜设置于所述加工工位的斜下方;所述推料机构正对所述加工工位的轴向设置,其包括推料杆及推动所述推料杆水平移动的推料油缸;所述挡料机构位于所述加工工位的正上方,其包括固定在盒形架内的挡料油缸及由所述挡料油缸带动的可上下移动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下端固定有挡料板及前挡板,所述盒形架的下部固定有右挡板。所述导向杆滑动配合在导向座内,所述导向座固定在连接安装板上,所述连接安装板固定在所述盒形架上。所述连接安装板上开有多个竖向的长圆槽,所述连接安装板通过穿过所述长圆槽的螺栓固定在所述盒形架上。所述导向座与所述盒形架之间设置有行程调整螺钉。所述盒形架上设置有挡料行程极限开关及行程中位开关。所述盒形架的顶部设置有行程限位螺钉。所述盒形架上设置有罩盖。所述挡料板由多层板串连而成。所述推料杆通过两个推料杆支承安装在所述磨床上。所述推料油缸上固定有推料行程开关。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调整上料槽及下料槽的位置配合挡料、推料动作就可实现球面滚子的一整套上下料动作,运行动作少、生产效率高,整个过程无需切入抓料,滚子的表面不会擦伤,可保证滚子的加工质量;挡料机构与推料机构的制造简单成本较低,在大批量生产的环境下机构磨损较慢而且维修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B-B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图7是图6的左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三二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图9是图8的左视图。图10是本技术的第四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左视图。图12是本技术的第五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 图13中,包括底座1、悬臂2、上料槽3、行程调整螺钉4、挡料行程极限开关 5、行程中位开关6、行程限位螺钉7、盒形架8、导向座9、导向杆10、右挡板11、第一滚子12、 第二滚子13、砂轮14、挡料油缸15、连接安装板16、弹簧17、挡料安装板18、挡料板19、前挡板20、下料槽21、下料槽支架22、推料杆支承23、推料杆M、推料油缸25、推料行程开关 26、罩盖27等。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球面滚子磨床上下料装置,包括上料槽3、下料槽21、推料机构及挡料机构。上料槽3位于磨床加工工位的与砂轮14相对的一侧斜上方,并且向加工工位倾斜设置,便于上料。上料槽3通过螺栓及长圆孔固定于底座1上,可调整其与加工工位的相对位置。下料槽21与推料机构分别位于加工工位的轴向两端。下料槽21向外倾斜设置于加工工位的斜下方,便于下料。下料槽21通过螺栓及长圆孔固定于下料槽支架22上,也可调整其与加工工位的相对位置。推料机构正对加工工位的轴向设置,其包括推料杆M及推动推料杆M水平移动的推料油缸25。推料杆M通过两个推料杆支承23安装在磨床上。推料油缸25上固定有推料行程开关26。挡料机构位于加工工位的正上方,其包括固定在盒形架8内的挡料油缸15及由挡料油缸15带动的可上下移动的导向杆10。盒形架8通过悬臂2固定在底座1上。导向杆10的下端固定有挡料板19及前挡板20,盒形架8的下部固定有右挡板11。 挡料板19可从侧面挡住待加工的滚子,其由多层板串连而成,可根据待加工的滚子的轴向长度调整挡料板19的尺寸;前挡板20可从前面挡住待加工的滚子;右挡板11为L形,可从侧面及后面挡住待加工的滚子。导向杆10的纵向平行于挡料油缸15的轴线,其通过连接板连接在挡料油缸15的活塞杆上,导向杆10的中部设置有环形台阶面,在该台阶面与上述连接板之间装配有弹簧 17。为了使导向杆10运行平稳,将导向杆10滑动配合在导向座9内,导向座9固定在连接安装板16上,连接安装板16固定在盒形架8上。在连接安装板16上开有多个竖向的长圆槽,连接安装板16通过穿过长圆槽的螺栓固定在盒形架8上,在导向座9与盒形架8之间设置有行程调整螺钉4。这样设置,可根据待加工的滚子的径向尺寸调整导向座9的位置,进而调整导向杆10的上下行程。盒形架8上还设置有挡料行程极限开关5及行程中位开关6 ;盒形架8的顶部设置有行程限位螺钉7。更换产品规格时,只需松开相关的紧固件,调整行程调整螺钉4、行程限位螺钉7 和挡料行程极限开关5、行程中位开关6、推料行程开关沈到所需位置,然后拧紧即可。在盒形架8上设置有罩盖27,起防尘及保护作用。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4、图5所示,球面滚子在上料槽3内依次排列, 使用时挡料油缸15带动导向杆10、挡料板19、前挡板20上升至行程中位开关6时,推料油缸25驱动推料杆M开始推料。挡料油缸15上升至挡料行程极限开关5上极限,推料油缸 25行至推料行程开关沈右极限。第一滚子12滚出,随后其位置被推料杆对、右挡板11、上料槽3限制,第二滚子13紧靠第一滚子12,所有滚子不动,如图6、图7所示。如图8、图9所示,挡料油缸15带动导向杆10、挡料板19、前挡板20开始下降,与此同时推料油缸25开始复位,推料杆M向原位迅速返回,挡料油缸15下降至挡料行程极限开关5下极限,第一滚子12落入磨削位置,第二滚子13被挡在上料槽3上,随后磨削循环开始。如图10、图11所示,第一滚子12磨削完成后,挡料油缸15上升至行程中位开关6 时,推料油缸25开始推料。第一滚子12开始下料,第二滚子13仍被挡在上料槽3上。如图12、图13所示,第一滚子12进入下料槽21,第二滚子13重复第一滚子12的运动轨迹。本技术通过调整上料槽及下料槽的位置配合挡料、推料动作就可实现球面滚子的一整套上下料动作,运行动作少、生产效率高,整个过程无需切入抓料,滚子的表面不会擦伤,可保证滚子的加工质量。挡料机构与推料机构的制造简单成本较低,在大批量生产的环境下机构磨损较慢而且维修方便。本技术适用于加工IOmm <最大直径d ( 50mm 的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球面滚子磨床上下料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上料槽(3)、下料槽(21)、推料机构及挡料机构;所述上料槽(3)位于磨床加工工位的与砂轮(14)相对的一侧斜上方,并且向所述加工工位倾斜设置;所述下料槽(21)与所述推料机构分别位于所述加工工位的轴向两端,所述下料槽(21)向外倾斜设置于所述加工工位的斜下方;所述推料机构正对所述加工工位的轴向设置,其包括推料杆(24)及推动所述推料杆(24)水平移动的推料油缸(25);所述挡料机构位于所述加工工位的正上方,其包括固定在盒形架(8)内的挡料油缸(15)及由所述挡料油缸(15)带动的可上下移动的导向杆(10),所述导向杆(10)的下端固定有挡料板(19)及前挡板(20),所述盒形架(8)的下部固定有右挡板(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欣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明鑫数控磨床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