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宏伟专利>正文

一种门式公交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60140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式公交车,包括载客车厢、门框柱、基座、车轮、上客楼梯、下客楼梯、发动机、转向装置;所述基座为长条状,成对地设置在载客车厢的下方;所述基座的两端设置有门框柱;所述载客车厢设置在门框柱上;所述车轮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发动机设置在基座上,给车轮提供动力;所述转向装置设置在基座上,控制车轮方向;所述上客楼梯、下客楼梯设置在载客车厢的侧面;所述载客车厢上与上客楼梯连接的地方设置有上客门;所述载客车厢上与下客楼梯连接的地方设置有下客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所述载客车厢的下面可以通行社会车辆,因此其运行几乎不占用地面道路,大大缓解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同时又可以大量的运送城市市民快捷、准时地出行;公共价值巨大,十分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公交车,尤指一种不占用马路地面空间的门式公交车,属于公共交通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都往城市里搬迁,原来的城镇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城市里人们的出行,城市道路也越来越宽;人们需要更好、更便捷、更便宜的出行工具,公交车是最好的交通工具;目前,城市一般都优选发展公交车,近年来,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公交车的运行很难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为此,有些城市已经专门开辟了公交车道,占用了本已十分拥挤的道路,给不乘坐公交车的人们又带来了不便,总之,现在城市的道路拥堵问题,已经是个老大难,难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不占用马路地面空间的门式公交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门式公交车,包括载客车厢、门框柱、基座、车轮、上客楼梯、下客楼梯、发动机、转向装置;所述基座为长条状,成对地设置在载客车厢的下方;所述基座的两端设置有门框柱;所述载客车厢设置在门框柱上;所述车轮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发动机设置在基座上,给车轮提供动力;所述转向装置设置在基座上,控制车轮方向;所述上客楼梯、下客楼梯设置在载客车厢的侧面;所述载客车厢上与上客楼梯连接的地方设置有上客门;所述载客车厢上与下客楼梯连接的地方设置有下客门。优选的,所述载客车厢的前部设置有驾驶室;所述载客车厢的内部设置有座椅。优选的,所述上客楼梯、下客楼梯是自动楼梯。优选的,所述载客车厢的宽度为1-4个车道宽度。优选的,所述载客车厢的底部离地高度分为4. 5米和2米两种,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市况。优选的,所述载客车厢的顶部和侧面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的门式公交车,所述载客车厢的下面可以通行社会车辆,因此其运行几乎不占用地面道路,大大缓解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同时又可以大量的运送城市市民快捷、准时地出行,可以解决现有城市交通拥堵的老大难问题;本专利技术方案构造简单、实用, 制造方便、成本低,公共价值巨大,十分值得推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门式工交车的主视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门式工交车的右视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门式工交车的俯视图;其中1、载客车厢;2、门框柱;3、基座;4、车轮;5、上客楼梯;6、下客楼梯;7、发动机;8、转向装置;9、座椅;10、社会车辆;11、驾驶室;12、上客门;13、下客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门式公交车,包括载客车厢1、门框柱2、基座 3、车轮4、上客楼梯5、下客楼梯6、发动机7、转向装置8 ;所述基座3为长条状,成对地设置在载客车厢1的下方;所述基座3的两端设置有门框柱2 ;所述载客车厢1设置在门框柱2 上;所述车轮4设置在基座3上;所述发动机7设置在基座3上,给车轮4提供动力;所述转向装置8设置在基座3上,控制车轮4方向;所述上客楼梯5、下客楼梯6设置在载客车厢1的同一侧面;当然所述上客楼梯5、下客楼梯6设置在载客车厢1的不同侧面;所述载客车厢1上与上客楼梯5连接的地方设置有上客门12 ;所述载客车厢1上与下客楼梯6连接的地方设置有下客门11 ;所述载客车厢1的前部设置有驾驶室11 ;所述载客车厢1的内部设置有座椅9 ;所述上客楼梯5、下客楼梯6是自动楼梯,这样既提高客流速度又方便妇孺老残;所述载客车厢的宽度为2个车道宽度,当然所述载客车厢的宽度也可以1或3或4 个车道宽度;所述载客车厢的底部离地高度分为4. 5米和2米两种,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市况。所述新型的门式公交车采用门框结构,只由基座下的车轮在路面边缘行驶,占用很少路面,而其他社会车辆10都可以在门框内通畅行驶。所述载客车厢1的顶部和侧面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所述新型的门式公交车的跨度可以设计为η个行车道宽度(η = 1 4)和4. 5米的载客车厢的底部离地高度,以适合各城市的路况。例如两个车道宽的门式公交车,可以适应两车道及以上的路面,门式公交车行驶于靠右两个车道,而社会车辆10仍可使用全部路面。所述新型的门式公交车也可以设计为一个车道宽的跨度和载客车厢底部离地2. 0 米,门式公交车的总高为4. 0米,以适应小城市或古城区的路况,不用改造过街天桥、高架和空中管线等,而该门式公交车的门框内仍可通行两米以下的小型车辆。所述新型的门式公交车为后轮驱动,并左右分别单独配置发动机,行驶中由电脑控制平衡。所述新型的门式公交车上有转向灯和刹车灯,以使载客车厢下行驶的社会车辆10 掌握动向,同步驾驶。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的门式公交车,所述载客车厢的下面可以通行社会车辆,因此其运行几乎不占用地面道路,大大缓解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同时又可以大量的运送城市市民快捷、准时地出行,可以解决现有城市交通拥堵的老大难问题;本专利技术方案构造简单、实用, 制造方便、成本低,公共价值巨大,十分值得推广。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 专利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门式公交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客车厢、门框柱、基座、车轮、上客楼梯、下客楼梯、发动机、转向装置;所述基座为长条状,成对地设置在载客车厢的下方;所述基座的两端设置有门框柱;所述载客车厢设置在门框柱上;所述车轮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发动机设置在基座上,给车轮提供动力;所述转向装置设置在基座上,控制车轮方向;所述上客楼梯、下客楼梯设置在载客车厢的侧面;所述载客车厢上与上客楼梯连接的地方设置有上客门;所述载客车厢上与下客楼梯连接的地方设置有下客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式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客车厢的前部设置有驾驶室;所述载客车厢的内部设置有座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式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客楼梯、下客楼梯是自动楼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式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客车厢的宽度为1-4个车道宽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式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客车厢的底部离地高度分为4. 5米和2米两种,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市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式公交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客车厢的顶部和侧面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式公交车,包括载客车厢、门框柱、基座、车轮、上客楼梯、下客楼梯、发动机、转向装置;所述基座为长条状,成对地设置在载客车厢的下方;所述基座的两端设置有门框柱;所述载客车厢设置在门框柱上;所述车轮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发动机设置在基座上,给车轮提供动力;所述转向装置设置在基座上,控制车轮方向;所述上客楼梯、下客楼梯设置在载客车厢的侧面;所述载客车厢上与上客楼梯连接的地方设置有上客门;所述载客车厢上与下客楼梯连接的地方设置有下客门;本专利技术方案,所述载客车厢的下面可以通行社会车辆,因此其运行几乎不占用地面道路,大大缓解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同时又可以大量的运送城市市民快捷、准时地出行;公共价值巨大,十分值得推广。文档编号B60K5/00GK102320333SQ20111017137公开日2012年1月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门式公交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载客车厢、门框柱、基座、车轮、上客楼梯、下客楼梯、发动机、转向装置;所述基座为长条状,成对地设置在载客车厢的下方;所述基座的两端设置有门框柱;所述载客车厢设置在门框柱上;所述车轮设置在基座上;所述发动机设置在基座上,给车轮提供动力;所述转向装置设置在基座上,控制车轮方向;所述上客楼梯、下客楼梯设置在载客车厢的侧面;所述载客车厢上与上客楼梯连接的地方设置有上客门;所述载客车厢上与下客楼梯连接的地方设置有下客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许宏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