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阵列天线无源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5352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阵列天线无源器件,其容易实现,体积小、集成度高。可以根据阵子的不同排列方式,实现对信号的接收与发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天线单元振子,天线单元振子为多个互相分离的独立单元振子,天线单元振子设置在单元面阵上,天线单元振子包括外壳一,外壳二,外壳二一端与外壳一连接,外壳二内设置有绝缘子,绝缘子内设置有插针。(*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源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阵列天线无源器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阵列天线根据其排列的方法,可分为直线阵、平面阵和立体阵。直线阵是基础、平面阵和立体阵是从直线阵推广而得。本技术属于平面阵列天线,它是由多个水平对称振子按一定方向、间隔排列而成的平面型天线阵。各单元振子上电流振幅和相位均相同。影响对称振子方向性的因素有四个,即;作为阵子基本单元的基本电振子的方向性;振子上电流的振幅分布;振子上电流的相位分布和各基本单元辐射场在观察点的波程差。其中起主要影响的因素是振子上电流的相位分布和波程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阵列天线无源器件, 其容易实现,体积小、集成度高。可以根据阵子的不同排列方式,实现对信号的接收与发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阵列天线无源器件,包括天线单元振子,其特征在于天线单元振子为多个互相分离的独立单元振子,天线单元振子设置在单元面阵上。上述天线单元振子包括外壳一,外壳二,外壳二一端与外壳一连接,外壳二内设置有绝缘子,绝缘子内设置有插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1、本技术各单元振子是由相似单元组成,各单元振子在保证结构、安装方式相同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的外形尺寸任意设计。并与射频电缆组件相连接,是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一个重要的无线设备。2、本技术采用的是多个互相分离的独立单元振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并分别控制各单元振子的安装方式,阵列天线在实际需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改变外形尺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天线单元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单元面阵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后视图。图中,1-插针,2-绝缘子,3-外壳一,4-外壳二,5-天线单元振子,6_单元面阵。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和图3,本技术由天线单元振子和单元面阵两部分组成。天线单元振子5为多个互相分离的独立单元振子,天线单元振子5设置在单元面阵6上。参见图4,天线单元振子5包括外壳一 3,外壳二 4,外壳二 4 一端与外壳一 3连接,外壳二 4内设置有绝缘子2,绝缘子2内设置有插针1。参见图5和图6,单元面阵要求各面、孔尺寸精确,公差要小。实际制作时,将外壳二 4压入外壳一 3,外壳二 4与外壳一 3方向按要求对准,绝缘子2压入外壳二 4,最后将插针1压入绝缘子2。权利要求1.一种阵列天线无源器件,包括天线单元振子(5),其特征在于天线单元振子(5)为多个互相分离的独立单元振子,天线单元振子(5)设置在单元面阵(6)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阵列天线无源器件,其特征在于天线单元振子(5)包括外壳一(3),外壳二(4),外壳二(4) 一端与外壳一(3)连接,外壳二(4)内设置有绝缘子 (2),绝缘子(2)内设置有插针(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阵列天线无源器件,其容易实现,体积小、集成度高。可以根据阵子的不同排列方式,实现对信号的接收与发送。本技术包括天线单元振子,天线单元振子为多个互相分离的独立单元振子,天线单元振子设置在单元面阵上,天线单元振子包括外壳一,外壳二,外壳二一端与外壳一连接,外壳二内设置有绝缘子,绝缘子内设置有插针。文档编号H01Q21/00GK202111231SQ20102064263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6日专利技术者张刚柱, 武向文 申请人:西安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阵列天线无源器件,包括天线单元振子(5),其特征在于:天线单元振子(5)为多个互相分离的独立单元振子,天线单元振子(5)设置在单元面阵(6)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向文张刚柱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富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