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引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4398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压引流器,包括缸筒、引流管、活塞板、活塞杆和支架,活塞板将缸筒内腔分为下腔和上腔,上腔与大气相通,下腔底部连接有可拆卸的储液装置;引流管的排液口与下腔相通,引流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活塞板上设置有连通上腔和下腔的通气孔,活塞板上表面上铰接有用于密封通气孔的盖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负压引流器:活塞板下行时,下腔的空气可顶开盖板从通气孔进入大气,活塞板上移后下腔形成负压,负压引流器可实现连续引流,工作效率高;关闭引流液管上阀门,可防止引流液倒流;拆下储液装置,下腔中的液体能全部排除,清洗方便;本负压引流器可通过人工或负压吸引器产生负压,实用性强,应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负压引流的装置。
技术介绍
负压引流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针对手术后患者,负压引流的目的有两点,其一是为了将伤口创面渗出的液体引出体外;其二就是为了通过负压将伤口创面腔隙缩小,有利于创口组织愈合。这就要求负压要有一定的压力且是持续的,才能使创面腔隙缩小,另外,引流要有管道,且要负压维持。现在临床上应用的负压引流器很多,但基本上是负压和引流在同一容器内,如人工负压引流球、人工负压引流瓶,中心负压引流瓶等。人工负压引流器会在制造负压过程中出现少量引流物倒流以及压力不够大,引流物倒出或清洗不方便等缺点。中心负压引流瓶则存在一旦中心负压停止就不存在负压,无法应用,以及不便倒出及不便清洗等缺点。现有技术中,人工负压引流器只能靠人工产生负压,而不能靠负压吸引器等外部动力产生负压,人工操作产生负压较为费力;中心负压引流瓶只能靠负压吸引器等外部动力产生负压,而不能通过人工产生负压,当真空泵等出现故障时负压吸引器便不能工作。并且现有技术中的负压引流器,引流液进入负压腔后便不能在进行负压引流,一次引流后需拆下引流器排出引流液后再进行引流,引流工作只能断续进行,不能连续引流,工作效率低。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负压器在使用上都存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负压引流器,其具有清洗方便、不存在引流液倒流等优点,既可通过人工产生负压,也可通过负压吸引器等产生负压,且可连续多次引流,工作效率高,从而克服现有负压引流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负压引流器,包括缸筒、引流管、与缸筒内壁密封配合的活塞板、设置于活塞板上的活塞杆和用于支撑缸筒的支架,活塞板将缸筒内腔分为下腔和上腔,下腔为负压产生腔、上腔与大气相通,下腔底部连接有可拆卸的储液装置,储液装置与缸筒底部密封配合;引流管的排液口与下腔相通,引流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活塞板上设置有连通上腔和下腔的通气孔,活塞板上表面上铰接有用于密封通气孔的盖板,盖板的转动角度大于0°小于 90°。进一步,所述上腔的端部设置有筒盖,活塞杆穿出筒盖并与其滑动配合,筒盖和活塞板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外套于活塞杆;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在引流过程中锁定活塞板位置的限位装置; 进一步,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活塞杆上的销孔和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销孔中的插销,所述销孔位于活塞杆与活塞板相接的一端;进一步,所述限位装置为位于筒盖上表面并与活塞杆螺纹配合的螺母; 进一步,所述下腔底部为漏斗形,所述储液装置为与下腔底部的漏斗排液管螺纹配合的引流袋;进一步,活塞板上还设置有一端与下腔相通、另一端与大气相通的排气管,排气管上设置有阀门或管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负压引流器活塞板下行时,在引流过程中进入下腔的空气可顶开活塞板上盖板从通气孔进入大气,在上移过程中盖板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将通气孔封闭,下腔又形成负压,从而使负压引流器实现连续引流,引流工作效率高;在活塞下行将下腔中液体转移至储液装置过程中,只要关闭引流液管上阀门,即可防止引流液倒流; 拆下储液装置,大气可进入下腔,从而可保证下腔中的液体能全部排除,并能通过引流管导入清洁液体进行清洗,因而清洗方便;本负压引流器可通过手推动活塞产生负压,也可将排气管与负压吸引器连接,通过负压吸引器产生负压,实用性强,应用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负压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P部的放大视图3为本专利技术负压引流器的第一种负压引流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负压引流器的第二种负压引流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负压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P部的放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负压引流器的第一种负压引流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负压引流器的第二种负压引流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负压引流器,包括缸筒1、引流管2、与缸筒内壁密封配合的活塞板3、设置于活塞板上的活塞杆4和用于支撑缸筒的支架5,活塞板将缸筒内腔分为下腔 Ia和上腔lb,下腔为负压产生腔、上腔与大气相通,下腔底部连接有可拆卸的储液装置6, 储液装置与缸筒底部密封配合;引流管的排液口与下腔相通,引流管上设置有阀门7 ;活塞板上设置有连通上腔和下腔的通气孔3a,活塞板上表面上铰接有用于密封通气孔3a的盖板8,盖板8的转动角度大于0°小于90°。本负压引流器,向上拉活塞杆4,活塞板3上升使下腔Ia形成负压,从而将伤口中液体吸入下腔,在引流过程中,伤口中的空气也可能被吸入下腔;当一次负压吸引完成时, 推动活塞板4下行,将引流液转入储液装置6,活塞板4下行过程中,进入下腔的空气推开活塞板4上的盖板8进入大气;一次引流液转移完成后,拉动活塞板上行,盖板8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封闭通气孔3a,下腔形成负压,继续进行二次负压引流。引流作业可连续进行,效率尚ο在活塞下行将下腔中液体转移至储液装置过程中,只要关闭引流液管上阀门7,即可防止引流液倒流;拆下储液装置6,大气可进入下腔,从而可保证下腔中的液体能全部排除,并能通过引流管导入清洁液体进行清洗,因而清洗方便。作为对本实施方案的改进,所述上腔Ib的端部设置有筒盖9,筒盖9上设置有排气孔9a,从而使上腔与大气相通;活塞杆4穿出筒盖9并与其滑动配合,筒盖9和活塞板3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10,所述压缩弹簧10外套于活塞杆4 ;压缩弹簧4可代替人工推动活塞板3下行,将引流液转入储液装置,从而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作为对本实施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用于在引流过程中锁定活塞板3位置的限位装置。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活塞杆上的销孔和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销孔中的插销11,所述销孔位于活塞杆4与活塞板3相接的一端。向上拉动活塞杆 4使销孔位于筒盖9上方,再将插销11插入销孔,通过插销固定活塞板3的位置;本限位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实施。当然在具体实施中,限位装置还可为其他结构,如图4所示,限位装置为位于筒盖9上表面并与活塞杆4螺纹配合的螺母12,将螺母12旋入活塞杆4上的螺纹段,即可将活塞板3位置固定住,将螺母4旋出活塞杆4上的螺纹段,活塞板3即可在压缩弹簧10的推动下下移。作为对本实施方案的改进,所述下腔Ia底部为漏斗形,所述储液装置6为与下腔底部的漏斗排液管螺纹配合的引流袋;底部为漏斗形可使下腔中的引流液全部被转入引流袋。当然储液装置6还可以为瓶装容器。作为对本实施方案的改进,所述活塞板3上还设置有一端与下腔Ia相通、另一端与大气相通的排气管13,排气管13与大气相通的一端设置有管塞14。当采用负压吸引器、 真空泵等抽出下腔中空气时,取下管塞14,将排气管和负压吸附器连接;当采用人工推动活塞板排气使,将管塞14塞入排气管13,防止空气进入下腔;当然在具体实施中管塞14还可采用阀门替代。活塞板4位置被限位装置固定后,通过负压吸引器将进入下腔Ia中的空气抽出,从而使下腔持续保持负压,实现连续引流。本结构使本负压吸引器既能通过人工推动活塞板产生负压,还可利用外部设备产生负压,实用性强,使用方便。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筒、引流管、与缸筒内壁密封配合的活塞板、设置于活塞板上的活塞杆和用于支撑缸筒的支架,活塞板将缸筒内腔分为下腔和上腔,下腔为负压产生腔、上腔与大气相通,下腔底部连接有可拆卸的储液装置,储液装置与缸筒底部密封配合;引流管的排液口与下腔相通,引流管上设置有阀门;活塞板上设置有连通上腔和下腔的通气孔,活塞板上表面上铰接有用于密封通气孔的盖板,盖板的转动角度大于0°小于9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亚渊黄泽民叶自林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